江雪(新疆尼勒克縣第二小學,新疆 尼勒克 835700)
斯普朗格認為教育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過程,教育研究必須采用精神科學或文化科學的方法。處在中國版圖西北的新疆,是我國多民族聚居地,用文化科學的方法顯得更加尤為重要。針對新疆地區的民漢合校,少數民族同學占班級總數的比例較大,他們漢語表達不夠流利,受母語的影響,發音不準確,同時學生年齡又小,見識也少,在入學前的閱讀基礎為基本為零,并且缺乏識字環境,學生不能自己學習,家長又不會指導,學習全靠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學習,這無形中讓老師們深感教學任務繁重。面對新改版的部編版教材提出 “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每篇課文中需要認讀的生字都有12或13個。隨著識字的數量的增加,認寫的分開,小學老師們也是在摸索新的教學方法,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時靈活運用老教法,結合班級現狀,聯系學生實際,展開有趣味,有層次的識字教學,但是識字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道難關。
邵懷領在其著作《漢字文化教育與課程開發體系研究》認為要以漢字為坐標原點,以文化為橫軸,以教育為縱軸,從整體上研究了漢字、文化、教育、課程開發的內涵、特征及邏輯關系。第二部分從識字、寫字、解字、對聯、燈謎、書法、篆刻、漢字藝術設計等視角研究了漢字文化所呈現的不同樣式。通過教學觀測和學生識字能力的檢測,讓許多小學語文教師認識到,教師的教學必須堅持因材施教,每一個漢字對于學生來說是美麗的字符。有些字符形象生動,有些字符枯燥無味,有些字符生僻難懂,在識字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很相似的符號,用獨特的方式呈現在孩子面前,讓他們對這些字符逐漸熟悉,,讓他們主動研究漢字規律,主動探索漢字的奧妙,成為識字能人。
傅永和等編著的《漢字演變文化源流》一書從大文化背景來對漢字的演變進行深入的研究,與以往單純從語言文字學角度進行的研究有很大不同,在內容、結構和體系上有相當的創新和突破。這又為我們識字教學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提高識字能力,力爭讓學生能在短期內識記大量生字,掃清認讀障礙,提前閱讀寫作,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指導的孩子們進行識字學習。依據部編版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1、字理識字,字畫結合。根據教材內容,采用豐富多彩的樣式進行集中識字學習,教材安排了兩個專門的識字單元,同時在語文園地中專設欄目“識字加油站”,每一個識字內容的設計都注重教學方法的指導與滲透。從漢字的構字特點來看,文字學上有“六書”之說。其中的象形、會意與形聲較容易為學生理解,在一年級部編版上冊教材中《日月水火》和《日月明》中,展示了象形、會意的造字方法。在學習這些漢字是我們教師相機指導學生通過圖畫來猜字,識字,如“日”可以畫一個太陽,“月”畫一輪月亮,而“明”字畫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就可以表示,字意也容易掌握。這告訴學生有些漢字的構成能夠用形象生動的圖畫來表現,這種識字方法的攝入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又加深了記憶。一年級下冊以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為主,如《小青蛙》和“識字加油站”“包字族”識字通過母體字“青”“包”與不同形旁的搭配,構成不同意義的字,讓學生了解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教學中教師們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整體識記,學生在分類、比較,擴詞、寫句的過程中,區分字形字意。《動物兒歌》通過展示各種有“蟲字旁”的動物名稱,使學生繼續體會這一規律。此外,像《姓氏歌》、“識字加油站”中的“加一加與減一減”,都體現了合體字的構字特點。教師們根據教材編寫特點帶領學生走進漢字王國,總結識字規律,集中大量識字,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將文化與漢字緊密結合,在了解文化的過程中識字。
2、同類事物列舉識字。在同類事物的列舉中,學生可以有效地激發起想象和聯想,在同類事物之間、記錄同類事物的漢字之間的相互關聯中,學習生字,從而提高識字的效率和效果。 如《操場上》和“識字加油站”中的“身體器官”。以《操場上》為例,這篇識字課文,首先列舉了六項體育運動——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記錄這六項體育運動的主要動詞,其字形有著共同之處。“打、拔、拍”為“扌”,“跳、跑、踢”為“足”,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一方面可以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之處,感受漢字的構字特點,一方面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加深對生字的記憶。“識字加油站”中的“身體器官”,讓學生對自己熟悉的器官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腳尖等在認識的基礎上,區別記憶字形結構,在熟字基礎上猜詞,在“你說我猜”游戲中鞏固,在離開拼音的幫助下,加強識記效果。這種在學生熟悉的事物上,集中進行識字頗受學生喜歡。
3、傳統蒙學的識字方法。部編版教材中安排了:《三字經》、《對韻歌》這類傳統國學經典內容,在教學中,采用拍手游戲的方式,生活中采用路隊走詩的形式,讓國學經典誦讀在學生口中脫口而出。通過這類識字課的安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與文明,為學生傳承中華文明搭建了一個適宜的平臺,同時為促進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確立了一個很好的支點。 經典文化的傳頌對于小學生知識的增長和思想品質的培養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安排適當比例的經典誦讀,在古今的經典著作中識字認字。
4、拓展多種渠道,加強生活識字。現代文明的發展也是小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之一。從部編版教材的安排來說,每一個“識字加油站”的安排,都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識字,各種媒體、身邊生活、甚至我們自身,處處都是識字的資源。兩次“展示臺”的安排為學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語文學習成果的平臺,同時也鼓勵學生主動在生活中識字。。
綜上所述,小學生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在識字中具備一定中華文化知識的積累,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的同時,在多民族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在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提高綜合素養,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于識字數量的增加,識字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