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昭通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行,原本落后的西部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跟我國其他區域相比,還是存在比較落后的情況。由于我國東西部之間發展差距越來越大,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貧困人口集中性相對比較嚴重。精準扶貧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全民經濟為目標開展工作,針對西部特殊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致貧因素等方面制定了精準扶貧方案,提出了基礎性框架的戰略。通過對資源的精準扶貧配置,促使我國西部貧困地區有效利用地域資源,結合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提升經濟發展,提高全民生活質量水平,以此來達到我國實現西部地區精準脫貧的目標。
精準扶貧工作全面展開以來,我國西部地區逐漸圍繞區域精準扶貧和個體精準扶貧兩個方面展開工作。通過對精準扶貧對象的識別和精準扶貧工作的管理以及根據西部地域環境的封閉性研究出針對我國西部精準脫貧的方案,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我國進入扶貧階段,也在逐漸的轉換著扶貧模式,由一對多轉變成一對一的扶貧模式。通過對貧困人口的精準排查、對扶貧對象的精準扶持、對扶貧項目資金的精準使用,來實現減少貧困和降低貧困的工作目標。我國西部地區貧困區域具有連片的特性,且地域環境較封閉,貧困扶持對象人口密集,致貧原因又存在著多樣性,所以給精準扶貧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以下是在精準扶貧工作常遇到的問題。
我國西部地區,由于地域環境和人口的影響,貧困范圍呈連片特性。精準扶貧工作現狀包括:貧困區域范圍大、扶持的貧困人口較密集、并且貧困的程度相當嚴重。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貧困連片區域的面積達140萬平方千米,區域跨19個省市500多個縣,整個連片區域貧困人口數達1億人以上。這些地區,地理環境偏僻,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也存在著薄弱的情況,雖然我國西北部的資源較豐厚,但是開發一直存在滯后的狀態。在經濟發展方向來看,在連片的貧困區域所產生的人均總收入,跟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比,還不到50%。
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目標就是實現全面脫貧、減貧、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我國西部地區,連片地區的貧困現狀十分惡劣,給精準扶貧工作帶來了重重困難,要想實現脫貧的終極目標,還需要不斷完善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模式和方向。以精準扶貧對象排查,制定新的扶貧工作攻堅策略為主。
要想做好跨區域的資源協調工作,就要沖破西部地域性的特質,提高貧困地域的人們自理發展能力,走出貧困環境,加速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我國西部地域環境多數存在省地交叉情況,例如:云南、貴州、重慶等省市。這樣就給精準扶貧工作帶來了跨區協作上的影響。無法做到統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中來,使精準扶貧工作進度緩慢,成效不理想。對制定的精準扶貧工作策略無法開展實施,導致領導干部對精準扶貧工作多數存在觀望的態度,無從下手。導致扶貧工作被擱置。所以,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們應該重新制定扶貧策略和精準扶貧模式,做好各區域之間的協調工作,共同發展,最終實現脫貧目標。
我國西部部分地區被國家列為生態保護區域,且區域范圍較廣,同時也是我國西部地區貧困扶持的主要地域,一方面是重點保護生態區域,一方面要精準扶貧開發,所以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由于我國提倡西部大開發,一度過于開發利用,造成嚴重的環境資源失衡、水土流失和生態不平衡的現狀,這些都增加了精準扶貧的難度。不但要展開扶貧開發,同時還要兼顧生態資源的過度破壞。
越是貧困的地域,地理位置越是偏僻,地理環境越是糟糕。面對著如此落后的西部地區,想要實現精準脫貧,無疑是難上加難。就地理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狀態,都給扶貧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其次,保護生態環境發展也是西部開發的重要意義,因此導致與精準扶貧開發的矛盾性,阻礙了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
由于我國西部地區教育普遍比較落后,居民整體素質偏低,給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人們的文化水平低,自我提升能力差,缺乏脫貧意識,對生活質量要求不高,安于現狀,并且存在懶惰個性,不愿意勞動,這些大大增加了精準扶持的難度。
跟我國的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相比較,西部地區乃是扶貧攻堅戰的首要推進區域。作為重點扶持的對象,我們要沖破地理環境的阻礙,針對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扶貧政策,解決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促進我國實現全民脫貧奔小康的終極目標。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改善我國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狀態,體現我國精準扶貧工作重大意義。要想解決我國西部地區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可以試著從幾個方面著手,如下:
要想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我們就要針對精準扶貧的區域進行精準的篩查。掌握地理環境的現狀,包括:水資源、生態環境、致貧因素、發展目標等。根據貧困區域范圍,實施資源整合。合理化建設旅游資源,開展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脫貧減貧目標。
第一、有效利用科技信息發展,建立信息識別體統。精準識別出貧困人口數量、致貧原因、貧困狀態、收入情況等。在了解基礎信息的基礎上,結合經濟發展制定出精準扶貧相關政策,有效利用環境資源、生態資源來促進經濟發展。針對基礎建設的缺乏,我們要根據貧困區域的實際情況實行農村基礎建設工作,穩步向前,逐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第二、由于西部地區致貧原因的多元化,我們在制定精準扶貧策略的同時,可以幾個方向入手:資源幫扶、資金幫扶、醫療衛生幫扶、教育幫扶等。針對不同貧困對象的致貧原因,制定不同的幫扶策略,提高資源利用,開展以經濟發展為主,教育、衛生為輔的扶持觀點展開精準扶貧工作。提高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條件,改善貧困地區居民的健康狀況,提高自主創收能力,實現脫貧。同時要加強教育工作,實現九年義務教育,讓兒童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提高知識水平,同時也促進整個西部地區的人文素質建設。
有效協調環境保護和扶貧開發之間的矛盾,在開展精準扶貧開發的過程中,我們要實現環境保護和扶貧開發共同推進。面對生態保護區域,我們將盡可能的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然后開展合理的扶貧開發項目,做好兩者之間的協調,促進發展,實現我國西部地區綠色扶貧發展,確保精準扶貧和生態扶貧兩個項目的順利展開。
要想順利開展精準扶貧,還要合理利用貧困區域的生態資源,促進綠色發展。將西部地理環境作為重要資源。科學合理的利用資源,建設農業項目和旅游項目,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開發農業可以在養殖業和種植業兩方面著手,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充分利用了地域的優點來推動其它產業的發展。最終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
要想實現精準扶貧工作的最終目標,首先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管理機制。提高精準脫貧意識,加強團隊管理。管理團隊將由國家統一領導部署,可以成立精準扶貧攻堅小組,配合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做好資源管理,人員調配,將管理團隊服務發揮出最大作用。實行統一管理模式,實現資源管理利益最大化。
另外,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效果反應制度。首先要制定精準扶貧管理團隊工作制度和工作實施計劃,按照工作開展實施計劃逐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在扶貧工作過程中,要及時將工作成果上報管理部門,通過對工作的上報和總結,我們可以及時的發現問題,并能及時研究解決對策,保證精準扶貧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其次,建立科學的監督制度,做好職責分工。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監督他人,督促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實現統一領導部署,嚴格按照管理制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還要做好考核制度,制定詳細的考核標準。成立考核領導小組,定期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督導和考核,將考核結果進行組織通報。這樣一來,可以實現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的工作目標,造成嚴重后果的由責任人承擔相應的責任。
最后,科學的公共產品供給是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的主要條件。依靠財政部門的公共產品供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實現全面脫貧的終極目標。但是就我國目前財政情況而言,完全依靠財政部門,也是有相當大的壓力。所以在財政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可以自己有效利用環境資源,開展經濟發展,促進經濟收入。另外還可以由政府出面,開發融資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根據西部地區的環境建設,和生態基礎建設,面向廣大社會展開招商引資,引入投資,促進經濟開發,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由于地域生態環境等影響,我國西部地區發展一直處于落后狀態。跟我國中部和東部相比較,經濟水平較低。自2013年我國開展扶貧工作以來,西部地區作為我國精準扶貧主要扶持對象,雖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實現脫貧、減貧的偉大目標上,還相差很多。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狀態平衡,實現全國奔小康的終極目標,我們還要加大對我國西部地區精準扶貧的工作力度,發開旅游資源、建設經濟開發項目。改善我國西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西部社會發展實現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