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利平

4月8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來華訪問的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舉行的國宴上,一名7歲的奧地利女孩用莫扎特兒時使用過的小提琴演奏了多首名曲。這把小提琴制作于18世紀,從1896年起由莫扎特基金會收藏至今。
音樂是奧地利最好的文化名片。幾個世紀以來,這里的音樂家燦若星河,更不缺神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出生于1756年的莫扎特:5歲開始演奏鋼琴和小提琴;8歲寫出交響曲和奏鳴曲;12歲寫出第一部歌劇。雖然他只在人間停留了35年,但卓絕的音樂才華使其至今仍是廣受世人尊崇的作曲家。在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到處都有他的印記:街頭藝人演奏他的音樂,餐館里出售他生前最愛吃的蛋糕,還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酒和礦泉水,以及——巧克力。
莫扎特巧克力誕生于1890年。當時,為了紀念莫扎特逝世百年,薩爾茨堡的糖果大師保羅·福斯特推出了一款夾心巧克力,取名為“莫扎特球”,其內層是開心果杏仁糖,外面包裹上軟滑的牛軋糖,然后插一根小木棍,浸入黑巧克力融漿中,垂直放置,等巧克力冷卻后把木棍取出,再用黑巧克力融漿封孔,最后用印有莫扎特頭像的錫箔紙包裹。整個制作過程非常精細,每顆巧克力球需要2.5小時才能完成,常溫下可保鮮8周。
莫扎特巧克力一誕生就風靡了奧地利,它的創新之處讓消費者非常喜愛,比如完美的球形外觀、復雜的多層同心球制作工藝,在市場上顯得十分特別,還榮獲了1905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金獎,令無數企業跟風仿制。


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售賣各種莫扎特巧克力的店鋪隨處可見
在福斯特還沒有拿到產品專利權時,一些廠商已經開始工業化生產了,其中包括米拉貝爾公司,即目前奧地利最大的莫扎特巧克力生產商。從上世紀20年代建立第一條生產線至今,這家公司生產的莫扎特巧克力已超過15億顆,產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在世界范圍內,最大的生產商是德國的雷伯公司,其日生產能力達到50萬顆,產品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莫扎特巧克力的口感細膩甜美,采用頂極黑巧克力制成的外衣醇厚酥脆,入口即化;由開心果、杏仁和榛子組成的內餡綿密濃滑,香甜細膩;搭配精妙的多層次結構使品嘗過程充滿驚喜,每一口都包含著堅果和巧克力的滋味,卻不會產生味覺疲勞,而是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而且無論是杏仁還是榛子,無論是開心果還是黑巧克力,都是對人體有益的健康食材。
即便是在工業化流水線上,制作一顆完美的莫扎特巧克力也需要14個步驟。不過,制造商們不再拘泥于傳統配方,而是在口味上不斷推陳出新,在造型上也五花八門:有的是半圓球,有的是心形,有的是獎章形……米拉貝爾公司采用4層夾心,中間一粒綠色果仁,外面依次包裹著榛子糕層、杏仁糕層、頂級巧克力外殼;雷伯公司在夾心中增添了香檳和松露的味道;福斯特的后人則延續了原始配方和生產工藝,至今未曾改變。
2006年,奧地利《美食》雜志對各款莫扎特巧克力進行了對比測評,福斯特家族的產品拔得頭籌,理由是這款純手工巧克力口感層次豐富,多而不亂,每一層都可以品味出不同的香甜氣息,特別是其中的杏仁糕具有一種微苦的獨特風味。現在,這款最正宗的莫扎特巧克力只有在薩爾茨堡的4家福斯特專賣店才能買到。
其實,莫扎特巧克力的影響力早已超出薩爾茨堡,成為了整個奧地利的文化象征。這個“甜蜜使者”曾被奧地利首位宇航員弗朗茨·維赫洛克帶入外太空,作為禮物送給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宇航員;2006年,奧地利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莫扎特巧克力醒目地出現在數百場活動中,成為奧地利的“形象大使”。
中國鋼琴家郎朗說過:“莫扎特的音樂讓人感到幸福。”而在很多人心中,莫扎特巧克力也能讓人產生幸福感。令人唏噓的是,莫扎特一輩子從來沒有大富大貴過,后期更加顛沛流離,他不會料到自己的名字日后竟會成為財富的發動機。如果他能活到莫扎特巧克力廣受歡迎的那天,光靠冠名授權,這位音樂天才也不至于生活窘迫。奧地利人用美食賦予了這個偉大名字別樣的滋味,讓莫扎特不僅活在樂譜里,也活在人們的舌尖味蕾上,繼續幸福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文明。
如果你想追尋莫扎特的音樂足跡,就去薩爾茨堡吧,在這里你能感受到有關莫扎特的一切。雖然福斯特的連鎖店里總是人山人海,但與吃到最正宗莫扎特巧克力的愉悅相比,排長隊只是小小的代價。當細細品嘗它時,你會感覺自己與莫扎特如此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