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四余
(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湖南 長沙 41008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資源的方式日益增多也愈發便捷,如何發揮高校圖書館實體資源的價值成為現代圖書館人思考的新問題。早在20世紀末,美國著名圖書館學家蘭開斯特就提出 “圖書館消亡論”[1],并且在2018年1月《參考消息》轉載的標題為《美國即將消失的25個行業》美媒文章中,圖書館和檔案館位于即將消失行業排名中的第二位,過去十年就業人數下降高達80.3%[2]。可以看出美國圖情界發展略顯窘迫,而我國圖情行業由于發展得較晚[3],目前正處于火熱期,尤其是融入了計算機、通信、人工智能等新鮮技術的公共圖書館正日益散發活力[4]。但是不少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始面臨入館人次減少、紙質文獻借閱率下降的趨勢,如山東大學[5]、蘇州大學[6]等。 本文從年度入館人次和紙質圖書借閱量兩大方面分析了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實體資源利用現狀,并提出若干建議供高校圖書館人參考。
湖南師范大學是國家 “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設有24個學院,開設92個本科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現有專任教師1800余人,在校學生3.6萬人,其中研究生近9000人,長短期國際學生近1600人。
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現已形成了以二里半校區總圖書館為主體,同時在咸嘉湖、南院、張公嶺等3個校區設立分館,各學院設立資料室的全校圖書資料館藏與利用格局。館藏特色鮮明,截至2016年底,圖書館紙質館藏達393余萬冊,訂購各類文獻數據庫105個,包含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學習平臺和二次文獻數據庫等。圖書館年開放330天,周開放98小時,提供365*24小時網上資源服務。

表1 2013-2017年度二里半總館紙本圖書及全校數字資源建設量情況
以二里半總館為例,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2013年度到2017年度采購圖書冊數明顯下降,下降率達29.6%。其中2015年度圖書采購量最大,可能是由于學校于2015年開展固定資產清查,為填補歷年圖書損耗而加大采購量。從二里半總館的年度購書量可以看出采購紙本圖書的趨勢,表明用于這部分的經費越來越少。而圖書館對電子資源的需求是日益強烈,每年新引進和試用的數據庫也越來越多,投入的經費也占比越來越大。截至到2017年底,我校正式購買的數據庫有107個,還有36個試用數據庫以及60余個免費數據庫。

表2 2014-2017年度二里半總館圖書館入館人次情況表
入館人次是衡量圖書館利用率的一個重要指標,表2同樣列舉的是二里半總館2014-2017年讀者入館情況。2016年由于圖書館進行改造,8月全面閉館不接待讀者。從2017年起,圖書館全面延長開放時間,全年除法定節假日當天閉館之外其余時間均面向讀者開放。從下表的數據可以看出,即使2017年度開放時間延長,但是入館人次與2014年度相比依舊大幅度下降,下降率高達28.3%。到具體月份的比較,雖然每年學期的設置不同,我們依然可以看出2014年12月入館人次高達42萬人次,遠遠大于后面3年。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2015年起,考研時間從次年的1月挪至當年的12月,因此2015-2017年度的12月人數大幅度減少。也從側面反映出,考研大軍是圖書館用戶的主力隊伍。

圖1 2017圖書館外借情況按讀者類型統計圖
圖書外借量是衡量紙質資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標。從表3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2014至2017總體外借量是逐年下降的。其中2014年度數據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從2014年開始二里半圖書館開始新建新圖書館大樓,舊館的入館路線變更,導致很多師生找不到新的進館入口,因此圖書外借量偏低。2017年外借量相比于2015年下降率達12.9%。同時還可以看出,每學期開學后第一個月圖書借閱冊數相當較多,學期中旬借閱冊數比較平均,寒暑假期間借閱量較少。圖1是不同讀者類型借閱情況圖,其中樹達學院是我校一個三本學院,圖書資源均參與全校共享共用,樹達本科生即指該院學生。大學城讀者是指岳麓山下三所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三校圖書館達成圖書(紙本)館際互借協議,大學生讀者即持有館際互借通用證的讀者。我們可以看出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是借閱主力,占借閱總數的85%左右;教職工占比3%;大學城讀者由于讀者證數量有限,每個學校僅100張,雖然借閱數量不多但是給有需求的師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表3 2014-2017年度圖書館外借冊書統計表
從前面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圖書館入館人次逐年減少成為趨勢。隨著各個高校辦學質量的提高,學院、宿舍等場所各種硬件水平的提升,圖書館溫暖舒適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隨之減弱;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師生購買力增強,想看的書可以隨時方便網上購買,即圖書館的館藏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減弱。2、紙質圖書外借量逐年減少成為趨勢。電子圖書資源的強勢發展勢必會將紙質圖書壓縮至一個小角落,目前各種收費或開放獲取的數據庫中都集成了大量圖書文獻資料,方便讀者隨時隨地查詢。3、紙質圖書經費占比逐年減少成為趨勢。現代圖書館已經徹底拋棄“重藏輕用”的思想,將圖書館的經費使用到需求最大的方面才是正道。因此利用率逐年下降的紙質圖書,經費必然會不斷被壓縮。
針對上述現象提出以下幾條建議。1、對紙質圖書利用情況進行深度細化分析,重點采購學生感興趣、借閱次數多的圖書。2、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開展個性化閱讀推薦服務,如可利用微信平臺根據學生專業、年級及常借書目定期為其推送私人定制書單。3、開拓圖書館空間,各種研討室、創意中心、藝術鑒賞等場地都可以在圖書館布局,為圖書館帶來新一波讀者。4、拓展其他服務,如開展信息素養課、科技查新查引等學科化服務,成為學校智庫中心,挖掘潛在讀者,提升圖書館在師生心中地位。
【參考文獻】
[1]蘭開斯特.電子時代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M].鄭登理,陳珍成,譯校.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50.
[2]參考消息[EB/OL].[2018-01-02].http://www.hqck.net/.
[3]初景利,楊志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圖書館新消亡論論辯 [J].圖 書 情 報 工 作,2012,56(11):5-11.
[4]朱寧.是“圖書館消亡”還是“圖書館轉型”[J].圖書館建設,2013(10):1-4,15.
[5]畢艷娜.從大學生館藏文獻閱讀視角談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以山東大學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9):160-161.
[6]施 盛 威,張 宏 成,習琴琴.江蘇省獨立學院圖書館讀者服務現狀與優化 [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4,35(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