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順輝
(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2)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每個人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再加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人們對食品營養與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給食品企業創造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以及伴隨而生的挑戰。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對于食品行業特別是私營食品企業來說競爭更是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私營食品企業要想更好地在市場上生存就必須加強其自身的管理制度,優化管理經營的模式,建立和健全管理體系才是企業立足的根本[1]。
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食品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內同行的競爭,更有來自外國公司的壓力,另一方面國內的私營食品企業占比大,且存在規模小、資金少、技術不全面和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這些都不利于我國的食品產業的發展。
中小企業在私營食品企業所占的比重相當大,其常常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第一,企業的管理基礎薄弱,有些私營食品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即使有明確的管理制度,通常這些制度也不能很好的落實,由于企業的最高管理人員通常是企業的老板,常常帶有濃重的個人感情色彩,很多決策都是根據老板的心情來定的,這使得制度形同虛設得不到有效的實施,給管理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第二,其管理比較單一,通常表現為管理內容狹窄、不全面和不系統,在管理上沒有建立完整的系統,其管理的思想、手段和方式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加強和完善。
第三,中小企業產品在社會的影響力不足、沒有優良的企業文化,其生產方式還是小作坊小攤販的形式,缺少現代經營理念,社會責任感不強。
第四,由于企業規模小,組織結構發展不健全,企業管理效率低,企業執行力低。
第五,企業老板知識文化水平低下,不能較好的更新其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進行創新活動。
但是,這類企業也存在一些優勢,在經營模式和對瞬息萬變的周圍環境上有較強的適應力。
管理缺乏創新主要表現為:管理者缺乏創新精神,素質有待提高;科研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欠缺,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監督和激勵機制;企業文化建設不受重視,相對落后[2]。大多數食品私營企業的管理者都是公司的創始人,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有的管理者往往根據自己對企業建立時的經驗,不肯接受新鮮事物,依舊遵循舊的管理經驗,在重大戰略決策上缺乏戰略意識以及危機管理意識,制定不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甚至有的管理者憑借個人經驗主觀臆斷,在管理方針及目標制定的時候,缺乏大局和全局觀念。
中小企業由于資金薄弱,為了節省開支,組織機構設置不完整,管理制度不完善。某些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甚至沒有,例如企業組織制度、企業分配制度、企業管理制度、財務處理審核制度等,很多決策是依靠管理者的主觀意志而非根據制度做決定。
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融資難等特點,而資金對一個企業的發展又至關重要,一但資金和規模上不去,企業在人才引進、設備的購置和研發部門的成立就會遇到瓶頸,從而阻礙企業的發展。如果企業不能掌握新產品的核心開發技術,盲目照搬和模仿大型企業的產品,企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
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中小企業一般將利潤的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往往沒有建設自身的企業文化[3]。企業沒有自身的企業文化,員工對企業沒有歸屬感,不會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家,他們僅僅是為了謀生而工作在企業就得不到發展,導致精神面貌渙散,不積極,企業缺乏長足發展的動力,久而久之,企業也得不到發展[4]。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確保私營食品企業在市場中更好地生存,就離不開有效、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許多中小型私營食品企業建立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但是因執行力不夠往往沒得到執行,在管理上常常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而所謂的規章制度也只是對外來員工才起效果,久而久之其規章制度就形同虛設。
存在這種現象歸根結底往往在于私營食品企業老板常以個人的決定代替企業的決定,當私營食品企業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時,企業老板會越來越迷茫,甚至會無所適從。目前存在的許多私營食品企業其規模不小,但其生產管理模式還完全是小作坊式的管理。私營食品企業其管理上不規范的另一重要表現就是其權力的高度集中,要想使企業健康的發展就必須賦予對應的管理者相應的權力,否則可能就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私營食品企業的管理中必不可少,但私營食品企業在運用計算機技術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私營食品企業中精通計算機的技術人員的匱乏、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水平有限和管理人員不夠重視計算機等新技術的應用。
在這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有許多私營食品企業還是采用較為傳統的管理手段,沒有對其管理手段進行更新。新技術投入和人員培訓必須有資金投入的支持,投入的缺乏導致私營食品企業計算機技術人員的匱乏。
其次,由于最高管理者思想局限,對計算機技術在管理上應用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導致其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管理上的措施不得力。
總的來說,對于大部分中小私營食品企業對計算機技術重要性認識不深,計算機技術在中小型私營食品企業管理中的助力作用沒有得到發揮。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管理創新即根據市場變化的需求,將生產要素進行重新整合,以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最終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5]。管理創新的內容主要包括: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戰略決策創新和結構創新[6]。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私營食品企業市場競爭激烈,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競爭和響應十九大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私營食品企業的的管理理念應不斷的轉變。人是企業內最重要的資源,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企業管理最重要是把人管理好,處理好人的問題,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潛力[7]。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私營食品企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食品生產加工的環節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風險,計算機技術,如HACCP管理技術、LIMS系統和RFID技術等,能夠最大程度地控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8]。戰略決策創新主要包括營銷戰略和全球發展戰略,為了響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號召,營銷戰略和全球發展戰略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9]。各個時間段,不同的企業之間有著最優的結構模式,為了落實企業經營的自主權工作,進行結構創新也是至關重要。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是其發展的產物,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能生產出一種以人類智能類似的方式作出對應應答的智能機器,在企業管理的應用中該領域包括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和知識庫系統[10]。
專家系統經過了四五十年的發展,已經在企業中成功運行,該系統是集合成功的營銷專家的經驗,對企業的營銷情況進行分析并且做出相應的判斷,以便于決策部門及時做出對應的決策[11]。
決策支持系統是將企業決策部門做出的決策進行判斷,判斷結果給決策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以便企業做出更適合的決策。知識庫系統是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將大量的市場經驗和各種知識積累起來,為專家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12]。
一家企業的管理其關鍵就在于決策和執行,人工智能中的決策支持系統對決策者的決策進行監督,決策者能夠及時調整決策,保證企業的運營不會受到影響,而專家系統和知識庫系統對企業的執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拓寬了企業管理人員的視野,影響企業的生產和決策,使部門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進而影響企業的組織結構、運營方式和思維方式。
“5 S運動”是一套以品質為中心的食品管理活動,起源于日本,包括: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這套管理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營造一個整潔、干凈和舒適的工作環境。整理的目的是給工人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間,將物品進行歸類處理,以便提高生產效率;整頓是指將不同的物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擺放整齊并做好標識;清掃是指將工作場所內的垃圾(主要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報廢的設備和質檢不通過的食品)進行清理,保證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品質;清潔是指在整理、整頓和清掃的基礎上,讓工作場所保持整潔衛生;素養是指讓每個工作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對工作持認真的態度[13]。一家食品企業要想達到優質的管理需考慮六點:管理、服務、品質、技術、成本和交期[14]。“5 S” 科學的管理,讓人員、原料、方法和設備達到最優狀態,不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為食品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能夠提高行政效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未來食品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科技的競爭,“5 S”不但能夠不斷優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加快食品的開發,減少開發成本,還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減少生產成本;“5 S”作為一種預防方法能夠及時發現食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防止問題嚴重化,保證與買家準時交收; “5 S”能夠讓一家私營食品企業達到優質的管理,讓管理、服務、品質、技術、成本和交期都達到最佳的狀態,增強企業的競爭力[15]。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俗話說:“十年成功靠產品,百年成功靠管理”,由于產業結構升級任務十分艱巨,在當前著力增強自主管理創新能力的情況下,食品企業要認真研究和借鑒大型企業優秀的管理經驗,在傳統的機制模式的基礎上敢于創新,使企業的管理更加專業和科學,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探索、創新在網絡信息技術條件下食品企業科學發展的內涵、模式、內容、手段、方法,提高科學管理能力,實現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1] 唐曉蕓.試論食品企業管理現狀及應對措施[J].科技致富向導, 2013(11):100.
[2] 鄢松超.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及至國家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生存的關鍵[J].經營管理者,2006(2):16-17.
[3] 高勇進.沒有企業文化就不會有核心競爭力[J].會計之友(B),2005(10):57-58.
[4] 胡凱旋.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員工歸屬感[J].現代企業文化,2010(7):48-50.
[5] 魏成龍,張潔梅.論中國企業管理實踐創新[J].經濟研究參考,2009(36):24.
[6] 路蘭勇,教光印.提高企業管理創新能力措施探討[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2): 20-21.
[7] 王文冰.企業管理中如何讓做到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J].品牌研究,2015(10):235-236.
[8] 劉春立.大數據下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食品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7(16):3.
[9] 徐追,謝江濤.試論企業營銷戰略發展與營銷觀念創新[J].商,2016(19):104.
[10] 劉玉然.談談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03(4):95-96.
[11] 尹朝慶.人工智能與專家系統[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12] 鄭士貴.知識庫系統[J].管理觀察,1996(8):46.
[13] 聶君劍.以5S管理創建一流工作環境[J].航空維修與工程,2004(5):43-45.
[14] 趙明.現代營銷"5S"管理[J].機電新產品導報,2004(1):70-71.
[15] 李運文,李艷平.5S管理與管理體系建設[J].核標準計量與質量,2006(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