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鈺可
全球化環境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我國英語新聞的傳播力也隨之加強,再加上新媒體技術——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助力,更是推動了我國英語新聞的發展。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內容上的雙語發布、多元呈現和權威收錄特點,收獲了大量受眾的關注和追捧。為了更好地發展英語新聞,英語媒體要從激發受眾共鳴、增強影響力度和保障傳播效果的角度思考,注重英語新聞所包含的文化價值,摸索英語新聞所適用的傳播方法,從而促進我國英語新聞發展踏上新臺階。
作為英語新聞的發布平臺,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受眾不單單是英語佼佼者,也有英語底子相對薄弱的讀者。而在英語新聞中往往會出現專有名詞、縮寫詞、節縮詞、“生造詞”和外來詞等專業性措詞,這使得英語能力不足的受眾容易誤解新聞大意,造成詞義困擾。雙語新聞內容的發布,能專業化地為受眾解釋疑難詞匯,準確地還原新聞原意,使受眾輕松閱讀英語新聞,從而實現新聞理解無誤差。
互聯網環境下,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對英語新聞信息的傳播,不再僅僅是片面的文字表述,而是根據新聞內容,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展現多元化新聞信息。增加新聞圖片,可以使受眾的視覺受到沖擊;增添新聞視頻,可以讓受眾“回到”新聞現場,感同身受;附加超鏈接,可以補充新聞背景;配上雙語新聞播報音頻,還能讓受眾在不方便通過視覺“接收”新聞的情況下,通過聽覺來了解新聞。多元化的信息呈現方式,能拉近受眾與新聞的空間距離,使其身臨其境,從而達到英語新聞傳播零距離。
新媒體的本質是“母媒體”,而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新聞的主要來源是“母媒體”,其資訊分別選自新華社、人民網、國際在線、央視網等國內權威性媒體或機構。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對“母媒體”的信息引用,保障了英語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權威性,保障了正確的輿論引導,反映了真實的社情民意,從而做到英語新聞表述不失實。
所謂“用戶黏度”,指的是用戶因對于產品的較高忠誠度、信任度和滿意度等因素所形成的對該產品的依賴和追隨程度以及再次消費的期望指數。新媒體環境下,強調以用戶為中心,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成敗取決于其維系用戶的能力。由于用戶的嘗鮮心理,他們的黏性強度往往不高,大多用戶可能會因好奇心關注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但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對其失去興趣,或是直接取消關注,或是對其推送置之不理,成為名副其實的“僵尸粉”。長此以往,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必然持續走低,熱度也隨之下降,甚至是面臨注銷賬號的處境。
盡管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可以百分百將信息發送到其訂閱者那里,但是受眾會不會點開來閱讀則又是另外一回事。再加上微信對于訂閱號的信息接收是集中放在一個消息窗口,眼花繚亂的推送信息,令人應接不暇。另外,網民是“懶”的,面對大量的信息,網民會采取偷懶的、簡化的閱讀方式。只看新聞標題,不閱讀新聞內容;一目十行,掃描式閱讀新聞主旨;先在新聞中搜索自己感興趣的關鍵詞,再通過自己的想象“腦補”新聞。甚至還有部分受眾,即使微信公眾號會提示未讀信息消息,他們在惰性的驅使下也會選擇忽視其推送。
微信公眾號的信息發布次數是有限的,所以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傳播者每天都按量進行消息的推送,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有限的推送次數則會對信息的傳播產生障礙,影響英語新聞的時效性。尤其是發生突發事件時,當天的推送次數已經用完,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傳播者也無計可施。而新聞具有時效性,講究新鮮度,即使該英語新聞在第二天趕早發布出來,其新聞效果也會有大大的折扣。
世界各國文化豐富多彩,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習慣使其文化具有差異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文化相同性。相似的文化信息,可以引起不同受眾的共鳴,調動受眾的閱讀興趣。
因此,作為英語新聞的信息傳播平臺,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必須善于發現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系點,探尋文化共性,挖掘相似信息,激發受眾共鳴,引起共同話題,滿足受眾需求,增強受眾黏度,提高“死忠粉”數量,從而更好地傳播英語新聞。
網民具有惰性,無論文章內容多么吸引人,如果需要讀者花費時間轉發信息或是點贊評論,多半用戶會選擇放棄。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想要削弱讀者的傳播惰性,可參照病毒式營銷的基本原理。“所謂病毒式營銷,它是一種普遍又常用的新媒體行銷手段,其營銷策略利用口碑傳播的原理,依靠用戶自發的分享與轉發,讓產品或廣告信息像病毒一樣迅速蔓延,從而迅速達到推廣的目的。”①
因此,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需要抓住病毒營銷的關鍵點,使用戶在無意識中接受并自發地進行信息傳播,比如在微信公眾號上組織簽到、轉發領取積分,積分兌換禮品等活動,以加大信息閱讀量和轉發量,從而增強英語新聞影響力度。
筆者從“5W”傳播模式②中發現,單向的信息傳播活動通常會忽視復雜的社會影響,缺乏大量的信息反饋,無法真正地估算出信息傳播效果。因此,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需要建立反饋體系,形成雙向的信息傳播方式,以更好地搜集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反饋信息,查漏補缺,保障良好的信息傳播效果,使得英語新聞傳播的發展向前邁進一步。
首先,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設置反饋欄目或是組織調查問卷,收集讀者的反饋信息,以此了解受眾對英語新聞的需求。其次,聘請相關專家或是采用德爾菲法③,采納專家的反饋信息,以此知曉自身存在的不足。最后,結合同行成立英語新聞委員會,定期展開討論,參考同行的反饋信息,以此吸取彼此在信息傳播中的經驗教訓。
總的來說,我國英語新聞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內容所具有的雙語發布、信息多元和權威收錄特點,保證了英語新聞信息傳播的完整性、多樣性和真實性。另外,英語媒體還需探尋文化共性,削弱傳播惰性,建設反饋體系,以推動我國英語新聞的全面發展,增強英語新聞的影響力度,提升英語新聞的傳播價值。
注釋:
①宮承波.新媒體概論(第五版)[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07:40.
②“5W”傳播模式,1948年,拉斯韋爾明確提出了傳播過程及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Who),說了什么(Says what), 通過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對誰說(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③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1946年由美國蘭德公司創始實行。該方法由企業組成一個專門的預測機構,其中包括若干專家和企業預測組織者,按照規定的程序,背靠背地征詢專家對未來市場的意見或者判斷,然后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