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明
(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 226534)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我們的物理教學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師要積極研究相關理念,并據此來改進我們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很多教師人為地將物理教學和人文教育割裂開,這是不合適的,這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筆者認為我們的物理課堂要加強人文教育的滲透.
人文教育不應該局限于人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在物理教學中也同樣應得到體現.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人文教育的目的著手分析,人文教育是為了提升學生的人性境界,促使其人格完善,幫助其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很多人也將人文教育理解為人性教育,人文精神的滲透和熏陶應該是它的內涵.物理學是一門強調理性與探索的科學,其整個知識體系中也富含大量的人文精神,比如科學家堅持真理、勇于抗爭的探索歷程,這其中就蘊含著人文教育價值.
“以人為本”是人文教育的基本理念,這也就要求我們在物理教學中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生活,積極融入社會,同時還要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發展未來意識.以往的物理教學過分強調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運用,這也讓物理課堂被貼上冷漠和機械的標簽,人文教育更是無從談起.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這樣的物理教學體系下都是圍繞著理論、技能、方法等內容兜圈,這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客觀地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應該是物理課堂的基本任務,但是如果將人文教育撇在一邊,這也將弱化物理教學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注意加強教學與社會的銜接,引導學生研究物理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啟發學生感悟隱含在物理學科背后的人性和溫情,這是物理教學人文教育實施的重要關注點.為了提升物理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效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組織教學.
1.創設生活化的人文情境,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目光鎖定在知識的傳授上,完全忽視了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和感悟,這樣的教育是一種平面化的教育,學生很難得到除了知識以外其他的東西.而在新課程體系下,創設情境是教學的常規操作,我們希望為學生提供一種更加科學而人性的認知環境,從而讓學生的思維、想象和情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為了提升人文教育的價值,我們務必要創設一種人文情境,讓學生的物理學習與現實生活溝通起來,由此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竭力發掘人文情境和物理知識之間的關聯,以此獲得情感育人的效果.
2.借助詩詞歌賦營造意境,提升學生審美情趣
詩詞歌賦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瑰寶,品讀這些作品,我們發現很多詩人在一些詩歌的創造中所描述的場景也展示出很多典型的物理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一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代入課堂,由此來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感悟其中的物理知識,這樣可以將抽象的物理概念以簡單明了和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樣的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形象化地理解物理知識和相關概念,同時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審美情趣.
比如在引導學生研究參考系時,我們和學生一起品讀古詩:“飛花兩岸照晚虹,萬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山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短短數句,勾畫出一幅蘊含中國風的詩情畫意,學生也能從中發現巧妙選擇參考性所帶來的獨特美感.
3.列舉典型案例,彰顯愛國主義情懷
很多新聞案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教師巧妙融合有關內容,并以此為教學情境呈現在課堂上,這樣的教學將更顯實效性.而且很多時政素材中還包含著愛國情感在其中,這樣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的情感激發,讓物理教學也能帶上愛國主義色彩.
比如在引導學生認識安培力這一概念時,我們可以結合近期有關電磁炮、電磁彈射等話題的新聞,和學生暢談物理理論和技術在國防事業中的運用,以此來激起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再比如指導學生結合萬有引力定律研究宇宙航行時,我們引導學生結合“天宮計劃”、“嫦娥計劃”來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最新進展,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4.從生活中取材,激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生活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我們的物理教學應該積極從生活中選取的素材,由此引領學生探求其中的物理學原理,這樣的教學將更有助于學生品味到物理研究的價值,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比如指導學生學習能量守恒和耗散時,我們可以提出問題: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為什么我們還要節約能源?由此讓學生明確能量耗散的實質,學生也將由此將話題拓展到我國能源結構的合理性辯論以及當前的環境問題,教師則要順帶引導他們進一步結合物理原理探索合理利用能量的有效途徑,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大有裨益.
5.回溯前人事跡,感悟科學家高尚的品格
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諸多困難和挫折,面對這些負面的東西,學生的情緒難免會受到波動.在這種情形下,如何幫助學生振作起來,如何引領它們迎難而上,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思考的.
在“原子核”這一章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處理質量虧損以及核能釋放等問題時,會遇到很多繁雜的運算,很多學生會悄悄地拿出計算機出來處理.教師這時可以帶著學生回溯中國原子彈開發的那段歷史,通過觀看《橫空出世》等電影片段,讓學生看到在建國初期,一群在自己的領域已經功成名就的科學家隱姓埋名,用最簡陋的設施、最粗糙的手段完成我們自己的原子彈計劃.這樣的事跡比心靈雞湯更有感染力,能讓學生振作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來面對學習.
綜上所述,物理教師要正視人文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重大意義和使用價值,只有教師樹立起現代化的教育意識,并積極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確立先進的教育信仰,我們才能將相關理念滲透在教學實踐之中,我們的物理教學才能發揮出春風化雨般的教育功效.
參考文獻:
[1]曹義才,柯曉露.問題情景 實驗本源 多元表征 學科素養——2015年福建高考理科綜合物理試題評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8).
[2]楊軍.回歸學科本源 反思實驗教學——高考新政下的物理實驗教學[J].基礎教育參考,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