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萬 松
(川北醫學院 醫學影像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C++程序設計是國內外高校計算機及信息類等相關專業廣泛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其實驗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這門課程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與實際運用能力。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給實驗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諸如微課[1]、虛擬仿真[2]等新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優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環境[3],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應對。
(1) 照搬網上源代碼。為加深學生對C++程序設計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本課程實驗教學經常采用綜合型的典型案例[4],其優勢是不同專業背景學生都較為熟悉,但正因其典型性,網絡上相關的代碼資源較多,難免造成部分學生不動腦筋直接照搬網上源代碼應付上機實驗的情況。
適當參考網上資源、借鑒他人的經驗教訓固然能在實際工作中提高效率,但對于本科實驗教學而言,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在于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其難度不高。一般而言只要學生認真動腦、反復調試均能獨立完成,從而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而照搬網上源代碼“走捷徑”,省去“編碼-調試-修改”這一過程,于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無益,也不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違背了實驗教學的初衷。
(2) 相互借鑒致大面積雷同。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極為迅速,班級通信交流手段較多,常見的主要有班級QQ群、微信群等,討論問題、發圖片、發文件極為便利。一方面方便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5],另一方面也給實驗作業雷同提供了可能。很多時候交上來的實驗報告呈現出幾個版本的大面積雷同,有的實驗報告除姓名信息不同外其余的高度雷同,甚至錯誤之處、調試心得體會也幾乎一模一樣,電子版實驗報告問題更為嚴重。
應該來說,適當的交流討論有助于查漏補缺、共同提高,值得大力提倡;但大面積雷同則說明有的學生濫用交流討論機制,自己不動腦筋,抄襲他人的實驗報告。
無論是不動腦經照搬網上源代碼應付上機實驗,還是直接“借鑒”他人實驗成果,都不利于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實驗教學也反映出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教師可通過評估實驗教學質量,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而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會誤導教師對學生掌握情況的判斷。
究其原因主要有[6]:①本不想照搬,但做起來有困難要花精力,作業多時間緊,網上有現成的;②確實不會做,在網上找到源代碼,雖沒看懂但先應付過去再說;③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找網上資源或同學作業應付;④與同學一起討論過,但仍舊不懂,先拷貝交上去再說。
(1) 思想動員,制度保證。①要向學生闡明獨立完成程序設計實驗的重要性,讓學生從主觀上自覺抵制照搬網上、抄襲同學的不良行為;②明確實驗規則,鼓勵原創,暢通師生交流平臺[7],讓學生不愿抄襲;③有條件的實驗室可配備相關代碼相似度檢測工具[8],及早發現不良行為予以糾正;④制定一定的懲戒措施[9],使得學生對抄襲有所顧慮。
(2) 貼近專業特點,創新實驗設計。實驗教師可通過研究學生專業特點[10],發掘其專業知識與程序設計的結合點,從專業的角度創新實驗設計。體現專業特點的程序設計實驗,不僅是程序設計理論教學的應用延續,也是專業課的更深層次延續;不但能吸引學生興趣,而且網絡上一般找不到相關源代碼,“逼”學生動腦動手,避免了照搬的可能。
筆者在醫學相關專業的程序設計實驗中,為了考察分支選擇程序,設計了針對不同體重的兒童分別計算用藥量的實驗項目;在程序設計綜合實驗中,設計了對20位藥品電子監管碼進行解讀與校驗的實驗項目。學生普遍反映通過實驗不但培養了動手實踐能力,而且增強了對程序設計的興趣,效果較好。
(3) 適當修改,舊瓶裝新酒。實驗教學中使用典型案例,有時候會造成部分學生直接照搬網絡源代碼的情況,難以真實評估教學質量。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動手能力,在達到此目的的前提下,適當的借鑒無可厚非。在實際教學中,可從實現形式、方法、要求、數據等方面對經典案例進行適當修改[11],這樣即使在網上找到相似的案例項目,也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改寫、調試,在此過程中學生動手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 項目隨機分配,改變傳統組織形式。對同一實驗目的,可設計多個難度相當的不同實驗項目,按照學號或座號隨機分配,盡量縮小同學間可相互借鑒的范圍,促使學生自己動腦、動手。
(5) 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12]是指實驗時間、空間、內容及方法都是開放性的,是實驗教學模式的新趨勢。開放式實驗教學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愛好、動手能力等選擇相應的實驗項目,也可以將自己的創意帶到實驗室來實現,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實驗中感受樂趣[13]。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倡導創新,對實驗者綜合素質的要求較高,適合在課程進行到較多部分后開展[14]。
互聯網技術給實驗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為減少學生照搬網絡資源、大面積借鑒甚至抄襲的現象,僅靠加強學風建設、倡導誠信教育[15],防范效果有限,需要在實驗教學中從項目設計、組織方法等方面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在主觀上倡導創新,在客觀上加大抄襲難度,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程序設計實驗,整體性提高實驗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