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心因性失憶癥,是一種選擇性的反常遺忘現象,是由于心理壓力和精神創傷的原因而產生的選擇性失憶。具體說來,心因性失憶癥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點。
原因是心理性的 患者雖喪失了對過去經驗的記憶,但并無生理上的癥狀,失憶現象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
內容是選擇性的 與因車禍等意外而喪失記憶不同,心因性失憶往往是有選擇性的遺忘。比如,只忘記了某一方面的事情,只忘記了某一時段的事情。
發展是階段性的 心因性失憶都是階段性的,持續的時間從一兩天到幾個月,過了一個階段通常都能自然恢復正常。
案例中的方華為什么會出現心因性失憶呢?探究其嬌寵的生長環境與長輩們“望子成龍”的成長經歷,心因性失憶的直接結果就是:躲過了一次大型考試,而且可以每天不上學不寫作業了。一句話,不用面對學習的壓力了。
人在無法承受某些打擊或壓力的時候,潛意識的心理活動中就會采取一些保護措施,來進行自我心理防衛。由此可以說,心因性失憶,與其說是想不起來,不如說是不愿想起來,從而讓心靈免于面對困境或壓力。
上文提出,心因性失憶癥的原因是心理性的。一是生活壓力,這個壓力可能是持續性的,如學業、事業上的壓力,也可能是突發性的,如家庭的突發重大變故等。二是人格特征,有些人格特征容易出現心因性失憶,如表演型人格、退行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三是心理素質,這樣的人心理脆弱,自我防御體系的閾值較低,難以抵御心理壓力和精神打擊,遇到困境就容易導致心因性失憶癥。
于是,情緒上產生惡性循環,先逃到病里,當逃到病里也不行了,只好逃到心因性失憶癥里。
心因性失憶通常都能恢復正常,不必進行特殊的醫學治療。心病還需心藥醫,重要的還是當事人和家人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
緩解現實壓力 如果現實壓力有所緩解,適應能力有所改善,生活環境有所轉換,心因性失憶往往可以獲得緩解,甚至完全恢復。所以,首先要了解當事人的心理壓力所在,幫助其心理減壓。其中,心理疏導、心理宣泄、轉換環境、提高能力,都有心理減壓的作用。
增強心理素質 不論怎樣,壓力總是不可避免。所以更重要的是增強心理素質,學會直面生活,學會應對壓力。在出現癥狀后,更需要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導工作,當事人一旦心理上可以直面現實問題了,失去的記憶也就可以恢復了。
利用事件重演 所謂事件重演,就是重復當初導致精神創傷的類似情境,這樣會激活相關的記憶內容。這個事件重演,常常在自然狀態下發生。比如,一個偶發的刺激恰好與當初的情境相關聯,就可能激活相關記憶。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專業人員引導進行事件重演,還可以采取催眠療法來幫助當事人恢復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