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俊文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是指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患, 常見的癥狀有尿失禁、排尿困難、盆腔疼痛、脫垂、排便障礙、性功能障礙等。這是一種常見而未被充分認識的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其發生主要與肥胖、分娩、絕經以及呼吸系統疾病、便秘、盆腔手術史等有關。此類疾病雖然不危害生命,但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和生活質量,被稱為產后婦女的“無痛癌”和“社交癌”。
我國成年女性總體的尿失禁發病率為30.9%,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然而不少女性認為這是個“羞于啟齒”的疾病,并未及時入院診斷治療。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與分娩受損不能及時恢復,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生理功能的下降,相應并發癥會越來越嚴重,而最后只能用外科手術治療,不但醫療費用增加,而且治療效果也不理想。
產后盆底康復訓練能促進妊娠和分娩過程中損傷的神經和肌肉得到恢復,從而改善遠期盆底狀況,降低因解剖結構改變和年齡增長發生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機會。研究表明,孕期盆底訓練可以降低初產婦產后 3個月的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率,產后康復治療明顯降低產后6~12個月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自我管理 是孕婦妊娠期間需要做的第一步。避免過度肥胖;積極預防便秘和慢性咳嗽;選擇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起居規律并適當運動;避免長期負重、合理健康飲食等。
盆底肌肉鍛煉 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鍛煉盆底肌。做縮緊肛門、陰道的動作,收縮時腹部不要用力,每次快速收縮5秒或維持5秒,休息10秒。每日做1~3次,每次5~10分鐘,6~8周為一療程。
產后盆底功能篩查 是產后最重要的一步,由于產后一年內是預防、治療產后盆底組織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最佳時間段,因此,建議產婦在產后42天復查時,在醫生指導下學習收縮鍛煉,進行盆底肌功能狀況評估,及時發現產后問題,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越早治療、訓練,效果就越好。
所有的中、晚期妊娠及產后女性,均適宜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對于有下述情況的人群,更應及早進行盆底肌肉康復。
1. 妊娠及分娩過程對盆底組織有明顯損傷的產婦。
2. 妊娠期及產后出現盆底功能障礙的有關癥狀。
3. 產后存在生殖道脫垂、膨出等臨床體征。
4. 產后出現如慢性疼痛等與盆底功能相關的異常。
一般建議孕婦孕28周就可以開始進行盆底肌肉鍛煉,可采取坐、站、躺的姿勢。切記一定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如果不能掌握正確方法,請不要貿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