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根灌”就是將植物所需的肥、水、農藥直接深施其根部周圍(不是淋根和澆根)形成營養物的集中養根區,通俗比喻:就是將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直接送到“肚子里”,也就是為植物打針輸液。采用這種方法,很明顯,是將液體注射到植物的根部,使植物所需的肥、水、農藥能最大限度地被植物吸收,從而發揮了極佳的效果。減少了流失、蒸發、浪費以達到省肥、節水、省藥,保護環境不被污染,減少浪費,用藥肥槍做專用工具,配合“測土配方施肥”直接對植物根灌,追施各種液體、氮、磷、鉀、硼、鈣、鐵、鋅和其它土壤改良調節劑,促使農業豐收。
1 根灌必須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元素,改土壤合理結構,達到有種必豐收的理論依據
1.1 由于長期使用化肥,土壤微生物被破壞,期活性大大降低,離子交換吸收、吸附都困難,所以有種無收或少收。
1.2 土壤鹽漬化、酸堿度惡化、板結僵化,透汽性不好。
1.3 土壤養分中各營養元素間的平衡被壞,產生各營養元素間的拮抗作用,亦土地的養分比例失調,種植年限越長,這種矛盾越突出。
1.4 養分嘗試是影響根部吸收的重要因素,當土壤中的養分嘗試超過一定的量,植物的根對離子的選擇吸收能力減弱,甚至出現灼傷根,植物長勢成缺素病態和其它不艮現象。以至各種地下病蟲害泛濫成災。經農業專家對全國土地抽查這種現狀普遍,對那些土壤中植物所需的養分嚴重失調的進行普查,缺什么元素補什么。但所需用的元素分子單位雖高。但分量極少,有的還怕陽光和裸露在空氣中,這些所必用的植物調節劑就應進行根灌,分散到植物根須周圍土壤中,才能起到化石點金的作用,確保農林業豐收。
2 需進行土壤測試了解土壤結構,用LYJ多功能節水藥肥槍根灌土壤所需元素缺啥補啥,進行改造土壤
2.1 緞帶植物根區土壤補充植物所缺少的各種生長元素,改變土壤結構,給植物辦理送有效的液體,直接注射到植物根區,便于植物根莖直接吸收,以達到豐收的目的。
2.2 據報道20世紀以后,人類需要的植物、糧、棉、油、菜、瓜、果等來源的四分之三,都必須靠提高現有耕地面積單產來解決,提高作物產量主要措施有遺傳工程、植物根圍技術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根灌是為植物補充各類必需的生長素、腐殖酸類菌肥使用科學并綜合運用這些技術。其中植物生長調節劑與微肥、菌肥、腐殖酸肥用量少,增產效率高,一般都在10-50%,使用方法更安全,投入小見效快等千金優點。
2.3 你所種的植物需要追肥時,用藥肥槍追施液體化肥,根灌到其根部,這些較濃的肥在根須小范圍,能起到對催化劑的作用。它們能激活那些無效的微量元素,使之變成有效元素,為植物所用。任何人都知道植物只能吸收液體物質,液體對根須是不要再經消化就能吸收,所以比固體肥效要高40-50%,這就是液體根灌即能節約化肥,又能增加產量40-50%的理論依據。
2.4 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上的應用極為廣泛,可以說用栽培技術或手段難以辦到的事情,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都可以做到。實踐證明,它可調節與控制植物的生長發育,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農業環境中的不利因素,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光全作用的使用效率,改變光合作用的分配,達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目標。從農業生產的角度看,其最大的優點是小投入大產出,抗逆性強(耐寒、耐澇、耐酸、耐鹽堿等)。專家們指出:“增產靠種子改良和化肥與植物生長調節劑”保產靠農藥與其它殺蟲滅菌和腐殖酸類在“植物根周圍”的科學使用。但這些新的高科技產品,因沒有灌根的農機具,所以長期以來單靠噴霧器不能灌根,是農科、農技、農民各方面都知道的。農民都不愿意使用需灌根的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菌肥等,就無法體現出此類產品的科技優勢,只有用藥肥槍根灌才能真正發揮它的肥藥效。
3 植物根灌,改變過去各種植物的病、蟲、草防治只能采用噴霧施藥,造成弊多利少的結果
3.1 農業對于植物的地下病、蟲、草害和追施各種肥時,多采用噴霧法,這里存在很多誤區,如:土傳病蟲害,病根在土壤中,噴霧是達不到目的,只能造成生態污染。
3.2 農民在使用噴霧器對有病的植株噴霧時中,習慣認為噴施肥藥時,必須噴灑在植株上發現有藥液流淌現象,表明已經把植株噴透了,這是噴霧使用的弊端,藥量流失大。據中國農科院屠豫欽研究員指出:這種噴霧法所噴的液體損失在70-80%,有的甚至超過80%,這不僅損失大量的農藥和肥液,也浪費人力和水資源,更造成對環境污染及人員中毒。
農作物土傳病蟲害的防治,一直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沒有灌根工具。一般多采用挖溝、打眼灌農藥,既費工費藥,又易造成人員中毒和損傷作物根系,灌根困難,防治效果不理想,最后只有拔出病株,年復一年眼看著減產和歉收。隨著世界農業的發展,各種農、林作物的農產品,要求無公害、無殘留、更優質。就需要更先進的技術,科學的機具,將我國現代發明的很多高效、低毒的農藥:生物液肥、菌肥、植物生長調節劑。這些農藥化肥大多數需要通過灌根技術,將各種有效液體通過土壤至植物根區才能發揮誚有的效果。生產出人民需要的高營養、無毒、生態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