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亭
本文主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分析了玉米田間病蟲害發生動態和防治對策,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 玉米病蟲害的田間危害動態
1.1 玉米病害
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褐斑病最近幾年在本地區呈現嚴重發生趨勢,不少玉米種植地危害嚴重,2018年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褐斑病的發生面積在25萬畝以上,造成的損失比較嚴重。
1.2 玉米蟲害
近幾年發生的玉米螟、三代粘蟲、玉米蚜蟲、地下害蟲危害依然比較嚴重,常常造成玉米苗期嚴重缺苗斷壟,個別田塊需要集中補種。同時在玉米生長中后期,玉米螟、玉米粘蟲、玉米蚜蟲嚴重影響到玉米正常生長。地下害蟲主要以金針蟲,蠐螬為主。
2 玉米田病蟲害發生原因分析
2.1 工作制度
最近幾年在河南地區,夏季玉米種植普遍推廣小麥秸稈、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大部分前茬作物收獲之后,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滅茬覆土措施,而是將粉碎的小麥秸稈直接鋪在田間,這為害蟲蟲卵和幼蟲活動提供的場所,導致田間害蟲基數不斷增加。由于夏季玉米播種方式主要采用小麥收獲后直接播種,播種高峰期較常年播種延遲了十天左右,玉米苗期和幼蟲危害高峰期重合,使得幼苗遭受到嚴重損害。此外,玉米三代粘蟲往往局部地區突然爆發,嚴重時將葉片吃光,形成光桿造成缺苗斷垅,甚至絕收,因其發生具有區域性和時間性,爆發幾率偏高,需及時準確監測蟲情。
2.2 氣候條件有利于病蟲害發生
在河南省靈寶市夏季玉米生長期間高溫高濕,平均溫度普遍在25度以上,這就為致病菌和病蟲害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如果連續遇到高溫天氣,很容易造成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的發生。在高溫強光的照射下,玉米大喇叭口內的夜間形成的露水溫度升高,灼傷葉片幼嫩組織,使得細菌從傷口侵入,加速細菌性疾病傳播流行。同時,高溫高濕條件下,也有利于害蟲的傳播蔓延。
2.3 病蟲害防治重視程度不足
玉米螟、粘蟲和蚜蟲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經常躲在周圍雜草麥結桿以下,地下害蟲更能夠隱蔽在土壤以下,不容易被發現。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如果采用傳統藥物噴灑防治,藥液難以滲入到害蟲活動層中。玉米生長關鍵期正處于夏季炎熱時期,這個時期降雨集中,田間濕度較大,溫度較高,植株高大,難以進行田間防治。在玉米生長后期,病蟲害發生,通常不使用農藥防治,這就加大了致病病菌和蟲害的繁殖,使得田間病蟲害基數顯著增加。
3 病蟲害防治對策
最近幾年,玉米病蟲害發生出現了新的趨勢情況,這就要求植保部門和科研部門加強轄區范圍內病蟲害調查力度,掌握當地病蟲害發病率、發生規律、發病趨勢,因地制宜的選擇針對性措施,進行有效的防控。針對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三代粘蟲、玉米蚜蟲、地下害蟲應該始終堅持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當農業防治手段達不到防治要求之后,應該針對選擇化學農藥進行科學防治。
3.1 農業防治
首先,選擇高抗品種。玉米品種的抗病性能對玉米病蟲害防治有很大幫助,玉米選種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本地區病蟲害流行特點、發病種類,綜合選擇抗病能力強、適應能力廣泛的高抗病雜交玉米品種,如鄭單958、浚單20、浚單22等;其次,還應該制定嚴格的輪作制度,避免連續多年在同一個地塊種植玉米。玉米收獲之后應該對土壤進行深翻,通過深翻將土壤中深藏的致病原和越冬害蟲殺滅,降低田間害蟲基數;最后,加強栽培管理。玉米收獲之后,應該及時清理田間患病植株,在播種之前應該盡量處理完田間堆放的玉米秸稈。有條件的地區應該對土壤進行一次全面深耕,高溫漚肥,殺滅土壤中的病菌。玉米生長過程中應該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鉀肥,重視大喇叭口肥,及時中耕除草,減少病蟲害的寄生場所。通過加強玉米田間管理,能夠提高玉米抗病能力。玉米播種過程中,應該做好土壤消毒工作,確定合理的定植密度,避免玉米田間定植密度過大,導致通風透光率較差而引起多種病蟲害傳播。
3.2 物理防治
利用某些害蟲的趨光性,在玉米田間懸掛黃板,振頻式殺蟲燈等措施,消滅田間玉米蟲蟲,降低成成數量,減少產卵量,降低田間害蟲危害。同時還可以利用性誘導素,在害蟲交配高峰期,誘殺雄蟲,有效減少成蟲交配率,減少田間害蟲數量。
3.3 生物防治
生物措施是玉米病蟲害防治最安全環保的方法,他不會對農田的生態平衡造成破壞。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向田間釋放害蟲天敵,并做好害蟲天敵保護工作,利用害蟲天敵消滅田間蟲害,降低田間害蟲數量。其中赤眼蜂、中華草蛉、食蚜蠅是玉米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經常使用到的害蟲天敵。同時,隨著我國生物農藥研究不斷深入,在玉米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種生物農藥,開展針對性防控。由于生物農藥具有防治的專一性和針對性,不會對其它有益昆蟲造成危害,能夠顯著提高防治效果。玉米防治過程中,經常使用到的生物農藥主要有蘇云金桿菌(Bt)制劑、滅幼脲、阿維菌素等。
3.4 化學防治
化學手段防治玉米病蟲害時,應該科學選擇農藥,禁止選擇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應該選擇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確保所選擇的容量不會對田間害蟲天敵造成危害。玉米大小斑病在發病初期,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上述藥物輪換交替使用,間隔一周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效果顯著。玉米褐斑病可以選擇使用43%戊唑醇1500倍液葉面噴霧。玉米螟使用白僵菌或蘇云金桿菌顆粒劑防治幼蟲。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5%辛硫磷顆粒劑或3%毒死蜱顆粒劑點心。穗期每畝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ml,或5%氟蟲脲乳油20ml,或200g/L氟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5ml,以上藥劑均兌水50kg均勻噴霧。玉米三代粘蟲可以用可選用5%甲維鹽或2.5%氯氟氰菊酯1500-2000均勻噴霧。玉米蚜蟲使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5% 啶蟲咪800倍液防治。玉米地下害蟲可以使用辛硫磷顆粒100g,拌細砂或細土30kg,在作物根旁開淺溝撒埋藥土,隨即覆土,防治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