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月霞
1 基本概況
綏德縣地處無定河下游,海拔高608-1287m,是典型的峁梁狀黃土丘陵溝壑區,境內土壤主要為黃綿土,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9.7度,平均降雨量486mm,無霜期約為165天,屬于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在這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下,產出的蘋果含糖量大、硬度高、色澤好、表面潔凈,肉質香甜鮮脆。我縣蘋果栽植歷史悠久,發展前景廣闊。自“蘋果北擴”以來,我縣制定以發展蘋果產業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戰略,采取以“項目帶動、典型引路、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模式,加快蘋果產業發展步伐。2017年,全縣蘋果面積達15.67萬畝,總產值達6.27億元,涉及14鎮,178個村。同時,我縣的畜牧業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規模效應呈現上升趨勢,養殖收益同步提高,而養殖收益的提高又將進一步促進規模養殖,進而得到規模養殖效應增長環路,產品產量成倍增長,2017年我縣畜牧業產值達億元。
2 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的背景
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對環境的壓力也日益增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程度日漸增大。根據我縣養豬場調查有關數據測定:一頭肉用豬日排泄糞尿平均3.7kg,日需用于沖洗產生的污水平均20kg,一個千頭豬場日排放的豬糞尿3.7t,加之日需用于沖洗產生的污水20t,其一年的糞尿及污染水排放高達8600多噸。如果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及生產污水隨意排放,滲入地下或流入河中,極易造成水體的污染,同時畜禽糞便在露天高溫下發酵分解產生的大量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直接對大氣造成污染。因此,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及生產污水廢棄物的直接排放,會對大氣和水體造成污染,嚴重破壞農業生態環境,是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3 建設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現實意義
規模養殖對環境的污染不僅對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壓力,而且對養殖業本身也將起到抑制作用。從對綏德部分地區的調研發現,有部分畜禽養殖場由于對環境造成污染,致使與當地居民關系緊張,嚴重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一些養殖專業戶由于養殖環境惡化,造成畜禽疾病上升,養殖效率低下,甚至出現破產現象。要有效解決規模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問題,發展生態農業是其必然趨勢,而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豬-沼-果”模式的推廣,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不僅能解決養殖場禽畜糞便及生產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同時也促進了當地山地蘋果主導產業的大力發展。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杜絕了禽畜糞便的隨意排放,從根本上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對減輕污染,改良環境,從而達到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發展主導產業帶動戰略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義。
3.1 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能解決規模養殖場禽畜糞便及生產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
隨著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規模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及生產污水將不會進行直接排放,而是進入沼氣池,在高溫厭氧條件下進行發酵,通過特定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進行分解,產生沼氣和沼肥,殺死畜禽糞便和農業生產廢棄物中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減少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改變污水亂流、糞土亂堆、蚊蠅亂飛的現象,對減輕水體和大氣的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和畜禽生產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2 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能減少能源的消耗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規模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及生產污水進入沼氣池,在高溫厭氧條件下通過特定微生物的分解可產生沼氣和沼肥,沼氣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是一種清潔、方便的氣體燃料,可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既可替代秸桿、薪柴等傳統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對減少能源的消耗量、減輕生活強度、改善人居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沼肥肥效高、吸收快,包括沼液和沼渣,沼液可以直接進行葉面噴灑,當作葉面施肥,同時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也可以用作追肥;沼渣可以當作底肥,具有增加土壤有機成分,改良種植環境,疏松土質,防止土壤板結的重要作用。
3.3 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把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的結合起來,是連接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紐帶工程,是我縣推廣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的重要基石。
在規模養殖場中,養殖小區沼氣工程不僅僅是解決畜禽糞便及生產污水污染環境的工程,而且是連接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紐帶工程。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為豬-沼-果模式的推廣,奠定了基礎。以蘋果產業帶動養殖產業壯大,以養殖產業促進蘋果產業的發展,建立以蘋果產業為中心,集養殖、果樹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系統,對優化種植結構,提升蘋果的品質,優化產值,開拓市場,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4 效益分析
4.1 經濟效益
養殖場建設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容積為100 m3左右,地下是兩個50m3 的沼氣池相互連接,地面配有暖棚。項目建成后,沼氣池年產沼氣3000m 3,產沼肥120噸,出欄豬200頭,每年可為養殖場增收節支35000元左右。禽蓄糞便及生產污水經過厭氧發酵后產生的沼氣可用于生活用能,沼肥(沼渣、沼液),是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沼肥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多種微量元素,19種氨基酸,多種生長素。蘋果根施沼肥,蘋果樹葉色濃綠,葉片壯實,落葉減少并延遲,光合效率提高,生產成本降低,有利于蘋果優質、穩產,有利于無公害、有機、綠色蘋果的生產。同時沼液也可用于葉面噴施,既可以當作葉面施肥,又有殺蟲作用,據在我縣調查了解,果樹噴施沼液,果樹的病蟲害明顯減輕,紅蜘蛛、蚜蟲等蟲害幾乎沒有發生。經有關權威機構收獲時測定,使用沼肥后,蘋果的含糖量提高了1.9%,單果重量增加了8g,1畝蘋果園,使用沼肥后,按每斤蘋果3.5元計算,將增加1000-1400元收入,經濟效益明顯。
4.2 生態效益
通過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可減輕規模養殖場給環境造成的污染;規模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及生產污水進入沼氣池,在高溫厭氧條件下通過特定微生物的分解可產生沼氣和沼肥。沼肥肥效高、吸收快,具有殺蟲作用,能增加土壤有機成分,改良種植環境,疏松土質,防止土壤板結的重要作用,同時可減輕過量施用農藥化肥帶來的土壤污染。沼氣是一種清潔、方便氣體燃料,可替代薪柴、煤炭等能源,沼氣的使用,減少了人們對山地薪柴的需求和對煤炭的需求,進而減少人們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因使用能源對環境進行破壞,同時減少了禽蓄糞便對水體和大氣環境的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
4.3 社會效益
養殖小區沼氣工程的建設,豬-沼-果模式的推廣,有效促進了我縣山地蘋果主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解決養殖場普遍存在的污水亂流、糞土亂堆、蚊蠅亂飛、污染水體大氣等問題找到了一條科學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養殖場周圍的人居環境和畜禽生產環境。變廢為寶,將原來的污染源變成了清潔燃料和有機肥,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沼肥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土壤顆粒結構,土壤肥力增加,減輕過量施用農藥化肥帶來的土壤污染。同時山地蘋果產量大大提高,品質更佳,色澤更艷,口感更好,營養價值更高,更符合消費者目前追求的有機、綠色、無公害、無污染的健康理念,市場前景美好。
5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1 三沼綜合利用技術方面
2008年以來,我縣開始實施養殖小區沼氣工程,逐步組建了一只經過培訓并持有國家頒發的沼氣生產技工證書的專業施工隊伍,目前養殖小區建設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但是在三沼綜合利用技術方面還有一些欠缺,如在豬-沼-果模式中,沼肥的使用數量,用沼液噴施果樹葉面的比例、時間等。今后,需要加強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示范推廣效應,使果農真正掌握較為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5.2 資金和數量支持方面
建設一處容積為100 m 3的旋流或直流布料自動循環式結構的養殖小區沼氣工程,按照我縣歷年項目實施經驗,建設所需水泥、磚、沙等原材料及技工工資等,預計總投資24萬元,國家補助資金12萬元,養殖場需投資12萬元,一次性投入較大,投資渠道單一,成本回收期較長,而且還存在獲利的許多不確定因素。養殖小區沼氣工程項目數量少,2017年我縣僅有一個養殖小區沼氣工程,難以達到規模效應,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同時增加養殖小區沼氣工程項目建設的數量,使豬-沼-果的生態農業模式能夠在我縣得到迅速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縣建設養殖小區沼氣工程,推廣豬-沼-果的農業生態系統發展模式,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凈化了鄉村環境,更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促進我縣蘋果主導產業的發展,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農民增收,奔向小康開辟出一條新的、較為長遠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