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貴
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工作任務中,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進一步明晰農村資產權利權屬,積極完善各項權能,為農民爭取更多財產權利的改革。通過全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激發集體經濟的活力,讓農村的財產性收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
首先,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注重涉農資金的整合。在財政涉農資金方面,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尤其是投放方式方面,在不改變涉農資金用途和性質的基礎上,把整合之后的資金向農村集體與農民方面量化,把這些資金投放到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方面投入,變成股金的形式,農戶按照投入實現收益分享,成為一項長期性的財產投入,實現農戶收入的穩定增長。其次,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跟農業產業發展結合在一起。這樣能夠通過農業產業的發展來吸收土地等方面的資源,反過來通過活躍土地資源來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再次,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跟社會資本聯合。我國農村的資源非常豐富,但是資本卻不充足。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傳統生產領域中的社會資本變得越來越少,這些退出的社會資本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領域。要抓住這個良好機遇,對投入到農村領域的社會資本進行引導,改變農村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簡單化層次的“租賃式”融合。結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把農村市場的價值挖掘起來,可以以股份合作為基礎,建設更高層次的聯合機制,實現要素的升級。最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與全面發展融合。要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中去謀劃,系統開展這項工作,以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戰略的角度去整體推進,不能把這項制度改革部門化,要能夠建立一個相對綜合的政策體系,完善協同配合機制,讓改革的紅利釋放出來,讓農村增收成為可能。
2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措施
2.1 民主確定成員資格認定標準
結合當前的法律法規,村集體用地主要是村里集體成員共同所有的財產,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要對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做進一步的明確,讓集體所有權主體跟行使主體之間的關系更為清楚、明晰,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這點對于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要尊重歷史,堅持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對等性,公開程序,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具體狀況,通過民主方式讓村集體經濟全體成員民主協商決定。穩妥推進“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這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創新,要先從試點開始再進行推行,堅持“風險可控”的原則,以地域特點和地方產業優勢為基礎,選擇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作為試點,總結試點的經驗和教訓,再逐步推廣。
2.2 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辦法
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人員界定以及股權結構等方面的問題,包括新增資產股權量化等方面的問題。通過這些舉措來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從而提升集體經濟的活力與競爭力。對于改革之后的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分配進行研究,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讓集體福利分配的范圍變小。要把集體財產權轉化為共同持有股份,這些集體組織共同持有的股份要分配給成員持有。實行股份合作制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按照相應的稅收政策給予優惠,讓農村負擔得到減輕。就當前情況來看,在設置集體資產產權的時候主要以個人股為主,要遵照農民群眾的意愿,通過公開程序確定,讓資產股權管理辦法變得切實可行。
2.3 完善農村集體資產法人治理結構
要進行有效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監督,需要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為基礎。可以結合地方實際設置“三會”治理,包括股東大會、理事會以及監事會。我國法律規定,對于股份制企業來說,要把利潤合理分配給股東。但是縱觀很多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他們會預留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利潤,也就是說,股份持有人只分到了百分之七十的利潤。要明確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村集體經濟組織認識到位,不斷規范其利潤分配行為。除了這些,還要積極改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外部體制環境,明確村委會、黨支部以及村集體經濟這幾者之間的關系,讓農民成為真正的投資主體,也是受益者。
2.4 培育和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市場
要構建現代農村產權制度,就要建立相應的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要歸屬清晰、權責明確,這樣才能進一步鞏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果,讓農村的財產權利得到保障。一方面,要不斷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認證,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切實維護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產權流轉的交易平臺,實行征地、占地集體留用制度,結合實際探索農民宅基地的集約化使用辦法,確保資產收益的穩定性。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支持配套服務,選擇企業化經營的現代化種植養殖業,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特色化農業,推動傳統農業轉化為生態農業的轉型與升級。
2.5 完善現有法律和政策規定
要認真梳理近年來農村集體資產、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在法律層面上確定農村集體組織的地位,具備獨立的財產與民事權利,明確村集體“三資”管理狀況與法規政策等方面的銜接問題,這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礎。所以,要積極完善現有法律和政策規定,各個地方要結合中央的統一部署與地方實際,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注重涉農資金的整合,跟農業產業發展結合在一起。在現階段,要對農村資源進行核查,并進行土地確權,在確權的基礎上進行評估認定,通過制定民主確定成員資格認定標準,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辦法,村集體要把自然資源要素以及閑置的設備、房屋等,通過簽訂合同投入到經營主體中,完善農村集體資產法人治理結構,培育和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