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英英 歐陽群 邱桃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升,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定期到各地旅游來體會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緩釋工作與生活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就滋生了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產業融合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是一種利用農村地區純天然生態空間與地方獨特農業景觀來吸引游客的一種手段,是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產業。本文主要闡述了當前南昌縣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的現狀,對當前產業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性的分析與研究,并結合南昌縣休閑旅游發展情況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
現代休閑農業是新時代背景下一種新型的休閑旅游方式,是一種集生態、生活及生產于一體的農業,呈現出明顯的產、供、銷以及為廣大游客提供休閑服務等經營特征。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的本質是產業融合,產業融合的理論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信息技術產業領域,伴隨著長期的發展,目前的產業融合早已不僅僅限于高新領域,隨著人們的需求向傳統化、自然化和生態化轉變,現代農業逐漸和休閑旅游業相互融合,從而形成一種新型業態。南昌縣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的產業融合,能夠快速實現國家制定的“農旅結合、以旅強農、以農促旅”等戰略目標,對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大有裨益。
1 南昌縣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基本狀況
作為江西省的首府首縣,南昌縣無論是地域特征,還是經濟水平,都具有發展休閑農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南昌縣在發展休閑農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經濟優勢、資源優勢、承接優勢、人脈優勢。
2012年,南昌縣積極響應國家及政府號召,開始投身休閑農業事業的開發工作,與經濟發達的城市相比,雖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迅速,形成了“南看黃馬,北看蔣巷”的繁盛景象。截至目前,轄區內有103家具備不同接待條件和規模的休閑農業企業(園區),經營面積共計20萬畝。
南昌縣是農業種植大縣,經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全縣范圍內共有434戶農業大戶,小規模農家樂與農業企業分別有331家、103家。縣內共有10個知名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企業,包括10個南昌市休閑農業示范點;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湖光山舍、鳳凰溝景區、國鴻生態園);4個三星級生態園區(三江柏崗園林場、達仁現代、劍霞錦秀山莊和鳳凰山莊);2個四星級園區(有龍成山莊和海灣農莊)以及4個國家五星級生態園區,是國內知名農業生態休閑旅游區,包括玉明生態、湖光山舍,鳳凰溝風景區以及國鴻生態園。
截止到目前,南昌縣境內總共20余萬畝休閑農業經營面積,資產總額較之于過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高達3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年接待外地游客為503萬人次,產業年收入為31億元左右,滿足了當地2萬農民的就業需求。2013年-2015年年間,依次被評為省級休閑農業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016年,南昌縣三江鎮柏崗園林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三星級企業。
我縣有著其他縣域無法比擬的豐富的農業資源,歷經多年,已形成了豐厚且獨特的農耕文化,既有采摘蔬菜、采摘水果、觀葉賞花等觀光采摘園藝,又集餐飲、垂釣以及休閑等多項服務。從2012年開始,我縣便開始注重休閑農業的投資、開發與發展,發展到如今,已形成集約化、多產業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并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明顯優化、類型豐富多元、農民收入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的態勢。
南昌縣休閑農業在宣傳上也獨具特色。最主要的宣傳方式是立足資源特色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堅持以活動聚人氣、打名氣、生財氣,舉辦各種活動,在活動中突出游客參與度和媒體宣傳度,使活動成為拓展市場的有效載體,試圖創造出在公眾心目中極具影響力與號召力的節慶品牌。我縣以黃馬櫻花節、桂花節和蔣巷的民俗文化節、塔城的葡萄文化節(或龍舟賽)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農業產業和節慶活動為依托,也正因為如此,唱響了南昌縣的休閑農業品牌。如鳳凰溝舉辦的江西黃馬·鳳凰溝櫻花節、“楓,在鳳凰溝” 金秋旅游文化節、“春滿鳳凰溝”及“發現黃馬” 主題文化活動;國鴻生態園舉辦的鄉村旅游嘉年華等系列活動;黃馬·羅度蓮蓬采摘活動等。這些活動以論壇、公眾號、開新聞發布會等媒體形式提前宣傳,省市記者到場擴大宣傳。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休閑生活,還有利于宣傳地方生態保護區以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在普及環保知識的同時,增大我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名氣。
2 南昌縣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南昌縣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已初具規模,這對于發展現代新型農業、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滿足旅游市場的需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南昌縣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業的融合也存在一些問題。
2.1 政策扶持力度少,法律保障乏力
南昌縣在發展休閑農業方面存在政策扶持力度少,法律保障乏力的問題。現階段,我國尚未制定健全的企業資產產權法,所以大多數時候無法保證莊主的合法權益。在用地問題上,我縣用地指標緊,限制嚴格,好地段是農田,偏遠地區則無投資者青睞,國土資源部規定不能破壞農業耕地,我縣休閑農業用地相當困難,用地困難又會導致休閑農業企業很難做大做強,比如在銀三角地區,有三方投資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基地,具有高科技,產學研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但由于存在土地問題,使得發展休閑農業舉步維艱。在用地問題上,現行政策沒有相關扶持,還存在著土地流轉配套法律政策不健全,土地流轉形式不規范的問題,因此出現部分農戶中途變卦的情況,有些農戶強制收回之前低價流轉的土地,或進行漫天要價,針對這些行為,法律追究難以到位,導致農莊經營難以持續。
2.2 定位不清晰,產業規劃不科學
很多農莊反映,他們平時接受專門的技術指導太少,參加培訓的機會不多,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的情況較少。因此,許多農莊主不太擅長經營管理,雖然想法多,但是卻缺乏明確的主題定位,有時想突出產業,有時又想突出娛樂或采摘,看見什么項目火爆,就想做什么項目,未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加上生產規模小,地處偏遠的農村,所以缺乏影響力與認知度。受到國家有機認證的農產品數量也十分有限,與其他業務相比,售賣生態農產品的收入相對較低。很多農莊的農副產品加工、農業生產仍然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理念、經營方式更新速度慢,尚未和旅游、生態以及文化形成良性互動,也正因為如此,農副產品加工效率始終無法提升。不僅如此,大部分農莊開展的休閑娛樂項目雖然貼近群眾日常生活,但實際上卻缺乏應有的趣味性與知識性,并未將地域文化充分的體現出來,文化品味較低。
科學、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可以說是促進我國休閑農業成長與發展的有效手段。休閑農業是個長期投資、遠期利益的工程,農莊的主題定位,品牌特色,經營模式,發展策略都是前期規劃要全面考慮的內容。但從調查發現,還有相當一部分農莊主對農莊的規劃明顯認識不夠,前期論證不足,有的是在模仿別人,無自己的發展思路。建立后又沒有中長期發展規劃。莊園功能布局雷同,項目較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以餐飲、住宿、釣魚、打牌為主,游客來了基本上都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休閑娛樂模式停留在較低水平。
2.3 產業融合的程度不夠
南昌縣休閑農業產業融合程度不夠導致休閑農業產品體系的完整性和產品內涵的豐富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欠缺。南昌縣產業融合的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業與旅游業之間各資源要素的融合不足,一個是市場和產品的融合不夠。我縣休閑農業發展在這兩方面的融合方面還亟待加強。旅游業的最基本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購物五個方面,而農莊、農家樂等休閑農業不能很好地結合旅游業的五大基本要素進行融合發展,不能提供給消費者良好的食、住、行、游、購物五方面的服務。目前南昌縣很多農家樂只能提供一到兩種要素的服務,而沒將豐富的農業資源與旅游五要素充分開發出來,以致于未能形成一個完善的休閑農業產業鏈,也未能形成完善地配套服務。
在產品與市場的融合方面,南昌縣在發展休閑農業時時缺乏市場導向意識,在開發產品時沒有深入調研不同的消費市場,沒有將產品與市場相融合,沒有對產品進行市場化包裝和設計,最終使產品缺乏獨創性,也缺少競爭力。
2.4 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南昌縣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相關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的問題,這很大程度局限了我縣休閑農業的發展。一些農莊在客房、餐廳建設方面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非常重視游客的吃住體驗,極力滿足游客吃住的舒適度,但在服務配套設施的完善方面還不夠重視,比如有些農莊道路太窄,缺少交通工具;服務意識不夠,缺少專門的游客服務中心;缺少大型停車場所;安全、消防、應急、醫療條件,衛生條件等還有所欠缺;一些農戶投身休閑農業后,沒有健全相關的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造成環境污染等。
3 加快南昌縣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
3.1 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部門應將自身所具有的主導性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遵循目前休閑農業市場的既定規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打造“社會支持、市場引導、政府統籌”多主體的發展模式。南昌縣政府也應加大對休閑農業產業的扶持力度,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對其進行管理,并落實好公眾服務、人才培訓、市場監管等工作,出臺符合實際情況的安全標準與服務準則,以保證娛樂、餐飲以及住宿等環節規范、安全。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市場機制,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民間資本以及社會資金參與休閑農業項目的開發,以此來推動南昌縣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
3.2 加強行業立法,健全政策法規
南昌縣發展休閑農業應加強行業立法,健全政策法規。第一,明確我國休閑農業產業的法律地位。如前所述,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生活質量,會在閑暇時間去其他城市體驗風土人情。尤其是農村生態區的建設,更是受到百姓的喜愛。現代休閑農業是新時代背景下一種新型的休閑旅游方式,是一種集生態、生活及生產于一體的農業,呈現出明顯的產、供、銷以及為廣大游客提供休閑服務等經營特征。通過改善南昌縣的農業環境,建設生態園區等方式來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第二,建立健全、規范化的休閑農莊規劃審批制度,結合實際情況對南昌縣休閑農業產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其能夠規范化發展;此外,還要明確休閑農業的設立條件,要求有發展休閑農業意愿的農戶嚴格按照審批程序進行;構建完善的審批責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現問題,能立即找到負責人,并快速解決。第三,規范基礎設施的建設。國家與地方政府應給予這一問題高度重視,建立完善、規范化的休閑農業土地流轉配套制度,要求農戶嚴格按照法律規程與行業準則征用、流轉農業休閑用地。確保農莊在經營過程中的安全問題,規范農莊內停車場、主要干道以及公共衛生等多方面的建設標準,力求為廣大游客提供安全、優質的服務。
3.3 緊貼市場開發產品,堅持特色化策略
特色通常是指一件事物所具有的生命力、競爭力以及吸引力等,無論什么產品,特色都是它打敗競爭對手、搶占市場資源的重要條件。南昌縣是農業大縣,無論從經濟水平還是地域特征上來看,都十分適合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因此,在開發農業休閑項目時,應注重突出地方的人文特色,帶給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覺,以防無特色、同質化的重復建設。同時,農莊應嚴格按照市場需求,將本土農業休閑產業所具有的資源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大力開發結合農耕知識、民俗文化活動以及農村地區生態田園風光的農業產品,帶給游客截然不同的體驗,逐漸打造集度假、體驗以及觀光為一體的農村生態旅游園區,通過整合當地的生態和生產資源,設計出富有吸引力與趣味性的休閑活動與農產品,將其作為吸引游客的重要舉措。
3.4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服務體系
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可以說是南昌縣發展休閑農業產業的基礎,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服務設施、環保設施、安全設施以及道路設施,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有利于提高生態園區的服務質量與效率。此外,地方政府部門也要發揮自身的作用,加強整治農村環境的力度,盡可能的改善園區內的娛樂、餐飲以及住宿條件,并做好村容綠化、環境美化和垃圾凈化等工作,聘任專人在網絡上對生態園區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力求為廣大游客提供高品質、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