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材具有藥食兩用的功效,既有“治未病”的預防作用,又有重大疾病治療的協同作用,也有疾病康復的輔助作用。近些年,農業農村部采取多種措施,引導中藥材產業穩定發展。
寧安市共和綠色中醫食藥產業園以集約化生產為基礎,以三產深度融合為拉動,融入中醫理念,按照生態循環、生物防治等模式,重點打造數字農業區、設施農業區、產業融合區和共和社區四個功能區,建設果蔬和北藥研發、種植、加工、倉儲、物流、觀光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
創新理念 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
規劃先行,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產業園規劃為8個功能區,包括產業園核心示范區、高效設施蔬菜生產區、農光互補科技示范區、特色北藥生產示范區、綠色有機水稻精品區、休閑觀光農業體驗區、農特產品加工物流區、“共和”新型農村社區;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建設重點項目24個,優先建設產業園核心示范區、北藥生產示范區以及休閑觀光農業體驗區。
中醫食藥產業園將中醫農業作為主題,將現代化的、高效的農業生產方式融入其中,以“望聞問切”的中醫主題思想來找到問題根本,有依據、有針對性的進行規劃,通過多種學科發展健康產業,創建食藥一體的綜合產業園。
以發展新理念為統領,通過改進和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供給功能、調節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增強農業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農產品多功能性和綠色高效生產能力;利用中醫“望聞問切”、“辯證施治”、“四氣五味”自然“療法”原理 ,減低農業源立體污染發生概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污染防治從根上抓起,根表兼治;通過學科交叉,弘揚中華文化。
創新模式 拓寬農民增收有效途徑
共和綠色中醫食藥按照“三產融合、生態循環”模式,以提高種植業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促進農業升級為重點,建設北藥和果蔬研發、種植、化工、物流、旅游觀光及光伏發電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目前,設施農業生產區計劃總投資2億元,建設棚室5000棟,一期工程投資4000萬元,重點建設瑞康中草藥健康產業園和園區水電路配套工程。2017年瑞康中草藥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個入駐園區的農式企業。瑞康中草藥健康產業園計劃建設育苗溫室12棟、冷棚120棟,以及百藥園和藥材花海等項目。目前,10棟溫室、60棟冷棚已投入使用,兩棟現代化彩虹溫室主體框架正在安裝。
科技示范,帶動特色產業升級。瑞康中草藥健康產業園采用了“以企業龍頭帶基地,以種植基地帶農戶”和“訂單收購+技術服務”等多重模式,讓藥農從種上的第一天起就有了保障。目前,公司種植規模已經達到2200多畝,藥農們種植的品種已經達到20多個,其中引進南方品種就多達10余個,北方品種包括赤芍、白鮮皮、蒼術等,南方品種包括旱半夏、天南星和白術等,旱半夏、天南星等南方品種畝年均效益超過1萬元。通過示范帶動,預計兩年內種植規模可達到10000畝以上,將成為我國北方藥材重要的種植基地。
提質增效 構建質量可控體系
“作為中醫食藥產業園的核心項目——瑞康中草藥健康產業園,正在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建成‘一個中心和三大模塊,即1個追溯云端數據中心,生產者、監管部門和消費者3個模塊。”園區負責人介紹。
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物聯網技術搭建一個云數據處理中心,把生產者、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連接起來。通過“二維碼”就能知道藥材“從種到收”的全過程;最大程度的提供產品信息的廣度、可追溯信息(向前和向后)的長度、確定問題產生的根源或產品特性的準確性程度,實現從土地到餐桌的無縫對接,它集成整個供應鏈的全程商務活動,實現一體化動態實時管理,讓企業和客商親眼見到藥材生產、加工和銷售全程,有效解決了藥材質量安全問題。
為藥農制定了嚴格的生產規程,對農業化學投入品實施了嚴格控制,在藥材產加銷整個過程實現了“六個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物資、統一收購、統一加工和統一銷售”。這樣種出來的藥材每樣都能達到外觀和質量一致的目標,在銷售的時候備受深加工企業和客商們的青睞。目前,園區生產的藥材已經遠銷到安徽、河北等地,藥農們的畝均效益達到5000元以上。
近年來,寧安市緊緊依托鄉鎮學校資源,積極開展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推動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在2018年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培訓暨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寧安市石巖學校作了典型經驗介紹。
來源:牡丹江市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