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素霞
我國幅員遼闊,是農業大國,農作物品種較多。在近幾年的生產過程中,不斷加大對新技術的應用。玉米是眾多農作物中的一種,對我國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都產生不小的影響。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在生產中不斷引入新技術,也加大相關培育工作力度。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我國玉米的生產現狀進行分析,并對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希望有助于全國玉米種植的豐產豐收。
1 我國玉米生產現狀
我國是玉米生產大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總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0%,僅次于美國。至目前,玉米總產量已達4394億斤,優良品種的更新換代,增施肥料,建設農田基礎設施等一系列的綜合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極大的提高了玉米單產總產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趨完善,市場需求引導和決定著玉米生產的結構調整,經濟效益刺激著人們玉米生產種植觀念的轉變,人們努力尋求兩者的最佳結合,尋求適合市場需求并可獲得最高經濟效益的玉米生產模式。由此,近年除努力發展以提高產量為主要內容的普通玉米生產外,適口風味型、營養型、食品加工型、時尚消費型等現代高消費類型玉米,飼糧兼用型、高淀粉、高油、高蛋白特用觀賞專用型等多樣化的玉米生產也都有了較快發展。
2 我國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特點
2.1 我國玉米生產存在的問題
2.1.1 玉米種植區分布不平衡
我國玉米主要生產區集中在東北到西南的狹長弧形地帶,北方春玉米區玉米的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30%,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區約占40%,西南丘陵山地春夏播種玉米約占20%,南方丘陵玉米約占5%,呈現嚴重的“南北失衡”現象。
2.1.2 玉米科技投入相對較少
玉米生產研究人、財、物投入相對不足。科研手段,技術裝備相對落后,體制與管理正處在深化改革之中。玉米生產各個環節的運作不暢等,制約著玉米科研的發展速度和先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速度。
2.1.3 玉米播種質量差密度低
現階段,在進行玉米種植的時候,并沒有對種植方法進行規范,導致播種量嚴重下降。有的地方,選擇的玉米品種不適應當地的氣候以及生產環境,造成了產量較低的現象。在玉米種植方面,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生產標準和管理體系,但是,依然很難規避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地區在進行玉米種植的時候,為了提高產量,采用高密度的種植方法,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地區的土壤營養不平衡的現象,反而影響了玉米的產量。
2.2 我國玉米生產的特點
2.2.1 玉米種植逐漸突出專業化和區域化
由于玉米不僅高產穩產,而且適應性強,用途廣。我國玉米生產在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又逐漸形成連片種植的趨勢。目前已經形成了從東北經華北轉向西南的包括12個省區狹長的玉米種植帶,玉米帶上的玉米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占全國的80%。玉米帶的形成充分體現了玉米適地種植,趨利避害的生態適應性。它有利于集中使用優良品種,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使用集中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豐產經驗,在作物布局上體現擇優安排,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和經濟條件,有效的發揮玉米的增產作用。
2.2.2 玉米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單產都增長迅速
玉米既是糧食作物又是經濟作物。為了滿足畜牧業、玉米工業、口糧及出口等日益增長的需要。我國的玉米生產異常迅猛,分析30多年來我國幾種主要作物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比列可以看出,水稻所占比重增加了13.4%,小麥增加了10.3%,大豆減少了43.1%,同期玉米卻增長了43.8%。玉米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提高到25%,玉米提高也是相當迅速的。30多年來水稻單產提高了102.5%,大豆單產提高了31.2%,玉米單產提高142.5%,幾年來我國玉米單產和世界玉米單產水平相近,上述可見,我國玉米生產表現在種植面積上擴大、總產量增加,單產提高三方面均超過其他幾種糧食作物,其發展速度居群糧之首,這種趨勢與世界玉米生產發展趨勢是完全吻合的。
2.2.3 玉米生產中廣泛采用間、混、套、復種
間、混、套、復種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和創造的耕作體制,實踐證明在玉米生產中采用這些能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即時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力,光熱和水分資源,發揮其邊際效益,玉米和豆類的間、混作是比較普遍的一種方式,我國華北地區的間、混面積可達70%左右,間,混作增產效果一般在15%左右。還有玉米和小麥套、復種等方式。目前,全國大約有800~850萬公頃玉米采用間、混、套、復種植方式,可謂一個明顯特點。
2.3 我國玉米生產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已恢復深加工產品出口補貼,東北地區對深加工企業收購玉米給予補貼,玉米燃料乙醇也有望增長,而且在生豬存欄恢復、進口替代品數量下降、小麥替代量下降的多重因素影響下,根據玉米種植結構調整規劃,到2020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將減少5000萬畝,2016年共減少約3000萬畝。2017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進一步下降,約減少1000萬畝。盡管玉米供給有所下降,但我國玉米市場維持正結余,加之龐大的臨儲庫存,我國玉米供應仍然寬松。特別是2016年國家取消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建立了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玉米價格隨行就市,國家不再出面收購,由各市場主體進入市場收購,將進一步加大玉米價格下行壓力。2017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依然低于2016年的價格水平。
總之,玉米是我國種植較多的農作物,并且玉米的用途也十分廣泛,我們需要結合實際的發展狀況,做好細節處理。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保證農業經濟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