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軍
油菜是皖南山區主要油料作物,占油料總產量的85%以上,菜籽油也是當地主要食用植物油脂。農民素有栽培油菜的傳統和生產經驗,但油菜種植效益偏低,要提高油菜生產效益,必須大力發展“雙低”油菜生產,全面推廣油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并延伸油菜產業鏈,生產、加工、品牌銷售一體化,提升油菜產業效益,推動油菜生產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
1 雙低油菜的概念
雙低油菜是指菜油中的脂肪酸組成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籽餅粕中硫甙(硫代葡萄糖苷)總含量低于30微摩爾/克的油菜品種。雙低油菜菜油中脂肪酸組成均衡,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以上,有利于人類身體健康,餅粕中硫甙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達35-45%,氨基酸組成合理,是優質的飼料蛋白。在生產上要根據雙低油菜特點,運用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生產出優質高產高效油菜籽產品,以滿足人民生活的需求。
2 雙低油菜高產高效目標
雙低油菜不但低芥酸、低硫甙,而且高油脂、高產量。其油菜籽含油量都大于40%,部分品種含油量已達到45%,最高已達49%。油菜高產高效單位面積產量,長江中下游區域試驗示范片平均畝產已達200公斤,部分新品種已達250公斤。皖南山區由于雨水偏多,油菜病害發生較為嚴重,將直接影響油菜單產水平。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該區域油菜平均單產均在95-98公斤區間波動。目前,我們結合當地實際,提倡著力實現油菜單產目標為150公斤。
3 雙低油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點
油菜籽單產從一般產量到高產高效,應在選用優質高產雙低油菜品種的同時,注重增加每畝有效分枝數和每株角果數,并穩定結實率和粒重來實現。
3.1 選用優質高產雙低油菜品種
在油菜生產中,品種選用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據當地生產、生態條件,選擇適宜的雙低油菜品種,切忌盲目引種栽培。目前皖南山區平均每縣油菜種植品種不少于50個,相比之下,主導品種較少。按照農業部、安徽省農技推廣總站的主推品種目錄,結合皖南山區實際,著重推薦浙油雜1號、中雙11、灃油737、秦油10號、浙油50、浙油51、華油雜62R等品種為主。
3.2 適時播種,合理管控苗群布局
在高產栽培上一定要抓住適期播種,適宜播種期為9月15日至10月20日,要搶墑播種。目前大田油菜以免耕撒直播為主,部分大戶采用旋耕撒直播,田間密度大,每畝基本苗均在2萬株以上,田間郁弊,通風透光不良,病蟲害發生嚴重,特別是雜交雙低油菜優勢得不到很好發揮,影響雙低油菜產量和品質。要大力推廣應用油菜旋耕和免耕撒直播技術,合理密植。畝用種量要嚴格控制在0.25-0.3公斤,以保證大田基本苗在1.5萬-2.0萬株,切忌播種量過大。只有減少用種量,并及時間苗、定苗,每平方米留苗25株左右,不能超過30株,才能培育出壯苗,為豐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倡導集中連片種植,推行一村一品
雙低油菜品種推廣一定要做到統一供種,年年換種,農民自己不留種。實行同一品種、集中連片種植。主推品種力求一村一品(種),各品種之間的間隔距離,要達到規定的500米隔離標準。切實做好其他防雜去雜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有效預防生物學混雜,保證其品質。
3.4 配方施肥,嚴防“花而不實”
3.4.1 備耕施肥。雙低油菜需肥量較大,一般中等肥力田塊,畝產200公斤水平的施肥標準:畝施純氮20公斤、純磷10公斤、純鉀12公斤,三要素比例為1∶0.5∶0.6。施肥方法:氮素肥料作底肥應占50%,苗肥占30%,苔肥占20%的。磷、鉀肥可一次性做基肥施用。
3.4.2 增施硼肥。雙低油菜應施足優質硼肥。一般雙低油菜對土壤有效硼含量要求是0.5-0.7毫克/千克以上,比普通油菜高1倍。尤其是雜交雙低油菜,生長優勢強,分枝和現蕾數量多,缺硼常導致花而不實,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因此應加大優質硼砂使用量,保證每畝施足1-1.25公斤含硼量10%以上的硼砂。一般在播種時基施硼砂1公斤,然后還應在油菜的苗后期和蕾苔期,畝用0.1%-0.2%的硼砂水溶液噴施,可有效防治油菜花而不實。
3.5 科學田管,培育壯苗
3.5.1 化學除草。雙低優質油菜應選用50%廣佳安100毫升或50%乙草胺100毫升化學除草劑,于播后芽前趁墑均勻噴施在畦面上,防除大田雜草。當油菜苗長到4-5片真葉時,如雜草叢生,還應根據雜草類型,及時選用對路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
3.5.2 防控高腳苗。雙低優質油菜高產高效栽培,要抓住油菜3-4片真葉幼苗期,每畝選用50克多效唑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油菜高腳苗;到12下旬,再次畝用多效唑50克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以提高油菜葉片細胞質濃度,增加油菜植株抗寒防凍能力,同時,還能降低來年油菜主莖分枝部位,為高產高效打下堅實基礎。
3.5.3 壯苗越冬。冬水是油菜的命,春水是油菜的病,在抓好雙低油菜田管同時,一定要及早抓好油菜大田抗旱保苗和清溝瀝水工作,為確保雙低油菜在冬至前,有綠葉數10-12片,葉面積指數達到3.0,從而達到根頸粗壯,無病蟲,全田封行的長勢,其每畝植株干重達到250公斤以上壯苗越冬。
3.6 統防統治,綜合防治油菜病蟲害
根腫病、菌核病、菜青蟲、蚜蟲是嚴重威脅雙低油菜產量的病蟲害,重發年份可達60%以上。要尊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采取統一用藥方法,抓住防治適期,科學合理,準確無誤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田污染,科學抓好油菜大田病蟲害防治工作。
3.6.1 播前藥劑拌種。油菜播前畝用3%辛硫磷或毒死蜱顆粒劑1-1.5公斤與油菜種子及2-3公斤麥麩或干細土混勻,隨拌隨播,可有效控制油菜苗期蚜蟲,并可防治地下害蟲,還可兼治鼠害,是防治油菜苗期病蟲一舉多得的有效措施。
3.6.2 油菜苗期病蟲害防治。畝用10%吡蟲啉3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150毫升兌水4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油菜蚜蟲、菜青蟲以及油菜病毒病。適時抓好油菜霜霉病的防治,一般是畝用25%甲霜靈100克兌水40公斤均勻噴霧為宜。
3.6.3 油菜越冬前凍害防護。油菜防凍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土。越冬前對油菜進行培土,提高油菜的抗寒能力。結合中耕培土壅根,培土以7-10厘米厚為宜。行間秸稈覆蓋。越冬前在油菜行間覆蓋一層如玉米等作物秸稈,可提高土溫2℃-3℃,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3.6.4 油菜盛花期菌核病防治。要在保持清溝瀝水,降低田間濕度,并采取打老葉,清除病葉等農業措施基礎上,切實抓好后期病害防治工作,特別要抓住油菜盛花期,做好油菜菌核病防治。此病害一定要等到油菜主莖95%開花時,每苗選用40%的菌核凈100克、80%多菌靈150克或選用25%咪鮮胺100毫升兌水50公斤,在植株中下部均勻噴霧防治,然后再隔7-10天用上述藥劑補噴防治1-2次,才能起到真正的防治效果。
3.7 推進機械收獲,秸稈還田
在油菜9成熟以上,即主軸上角果全部變黃,籽粒深褐色,分枝角果約有90%以上呈枇杷黃,籽粒呈淺褐色時選用全喂式聯合收割機一次性收獲,并同時進行秸稈粉碎還田。
4 提升油菜綜合生產效益,延伸產業鏈
4.1 做好油菜籽收購與加工
油菜籽是我國三大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花生)之一,油菜籽榨油消費占90%以上。伴隨著人口增加和膳食結構改善,優質菜籽油的市場需求日益看漲。做好油菜籽收購、加工是推進油菜產業發展可靠保證,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油菜籽收儲、加工上,要做到分品種單收單儲,嚴禁混雜,并注意防水、防害,分品種單獨加工,創建品牌統一銷售。
4.2 做好油菜花文章,打造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新優勢
依托黃山旅游品牌,緊密結合黃山鄉村旅游特色,充分調動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景觀農作物,打造油菜花帶(海),建設美麗田園,推進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加快形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