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松濤 張可可
優質高產小麥栽培與管理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各個小麥產區所追求的技術內容,它能夠保證小麥的穩產高產,促進地方農業經濟效益提升。河南省新蔡縣作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他們目前也在思考優質高產小麥的重點栽培管理技術,希望全方位實現小麥栽培技術的合理優化與農業生產格局調整。
1 河南省新蔡縣小麥栽培管理發展現狀
河南省新蔡縣是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縣,是典型的糧食生產大縣,全年年均種植糧食農作物面積超過200萬畝,其中小麥的種植面積達到130萬畝。近年來,縣內也積極發展自身特點優勢,凸顯信息靈通優勢,為農民挺近市場搭橋鋪路,先后在縣內及省內建立多個小麥作物貿易窗口,利用自身小麥資源優勢,開發出了多種適銷對路產品及產品銷售模式,為未來地方小麥優質高產栽培管理技術持續優化提供了充足動力。
2 新蔡縣優質高產小麥栽培與管理技術應用
目前新蔡縣優質高產小麥栽培與管理技術體系成熟,而且其中也應用到了多種創新栽培與管理技術內容,真正滿足了品種優質布局、精量布種與平衡施肥等等栽培優化技術與管理措施,同時當地還采用到了“噸田寶”這樣的新鮮小麥田間試驗與管理技術內容,這些都為新蔡縣當地的小麥優質高產創造了有利先決條件。
2.1 新蔡縣優質高產小麥的栽培技術應用
2.1.1 對小麥種植土壤及小麥品種的選擇。結合新蔡縣當地所固有的地理氣候及土壤特征等等基本條件可以發現,它的土壤質地整體偏黏,但肥力相對較高,是適合于小麥種植的優良土壤。同時,考慮到新蔡縣在小麥發育過程中地方降水較少,所以新蔡縣也側重選擇那些抗寒、抗旱與抗風能力較強的小麥品種(弱冬性小麥品種),再搭配一定量的弱春性小麥品種實施連續多年的示范種植,并取得了不錯的栽培種植效果。目前像新麥26、鄭麥366、周麥22等等都是相對適合于當地栽培種植的小麥品種。
2.1.2 對小麥的精量播種。新蔡縣采用到了小麥精量播種技術,配合合理密植為小麥的高產栽培奠定前期基礎。結合當地多年的小麥種植生產實踐經驗,當地基本做到了合理播量結合傳統量化概念實現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改良。具體講就是圍繞基本苗作標準小麥的生產種植衡量模式,盡量規避傳統播量過大所造成的小麥種植技術弊端,盡可能選擇大面積精量配合半精量小麥播種技術方式實現了技術融合,確保半冬性多穗型品種的栽培規模擴大,最高實現了200萬苗/hm2,播種效率非常之高。當然,新蔡縣還選擇使用了小麥晚播,主要利用到春性小麥品種實現大幅度區域性播量增大,保證基本苗播種量最低不低于400萬苗/hm2。
2.1.3 對小麥的平衡性施肥控制。針對新蔡縣的小麥平衡性施肥控制主要做到了以下兩點工作:第一,實施小麥均量施肥,利用純氮肥保證施肥240~300kg/hm2,而磷肥則主要采用P2O5,是入量大約控制在150kg/hm2上下,鉀肥方面選擇了K2O,施入量控制在130kg/hm2左右,最后再施入50%的基肥、25%的拔節肥、20%的孕穗肥、10%的壯蘗肥,隨后再在小麥生長到7~9期進行追肥施肥,而當地所采用基肥成分主要包括了秸稈和有機肥混合肥料。
2.1.4 對小麥的田塊排灌控制。最后針對當地的小麥田塊排灌控制工作要在精量播種后一周內完成,首先排灌齊苗水,確保田間含水量在60%左右。然后在越冬期對底墑不足的田塊進行遲灌。而到了第二年的3~4月份左右,當地則對小麥田塊進行灌溉拔節孕穗水,灌水量控制在800m?/hm2左右,同時始終保持排水流暢,嚴格控制小麥田塊返青后的水位高度(控制在1.2m以下)。
2.2 常規優質高產小麥管理技術
2.2.1 對小麥的前期管理。新蔡縣針對小麥的前期管理主要以“查苗補缺”為基礎,保證做到出苗、疏苗和補苗的有效管理,同時規避禿頭苗現象發生。而且當地拒絕存在10cm以上的缺苗斷壟問題發生,所以要時刻準備為苗田帶水補種,在小麥發展到三葉期四實施“移稠補稀”策略,保證在5℃以上的溫度環境中完成小麥苗木移栽,移栽后充分為小麥補充水分,提高小麥移栽后成活率。
2.2.2 對小麥的中期管理。新蔡縣針對小麥的中期管理一方面要做到追施肥、拔節肥,一方面也做到化控防倒。當小麥返青以后,對小麥苗木進行拔節處理并在每畝中施入濃度為15%的多效唑粉劑60g左右,同時配合水灌溉50kg。另外當地還選擇了壯豐安40mL配合30kg水進行葉面均勻噴霧噴施。為后期的合理化學除草工作創造技術基礎。
2.2.3 對小麥的后期管理。新蔡縣對小麥的后期管理主要是防病蟲還,例如白粉病、葉枯病等等。首先調查小麥在患病后的作物光合作用與小麥干粒重,這兩項指標在小麥苗木患病后都會有所下降。因此在小麥病害期應該選擇20%濃度的粉銹寧(500mL)進行病蟲害防治,防治效果可達到90%以上。
2.2.4 創新優質高產小麥管理技術。新蔡縣從去年開始采用由中國農科院所研究推出的生物栽培作物生理管理系統,創建試驗區,在小麥的拔節期與灌漿初期利用“噸田寶”,它是一種特別的小麥抗逆增產劑。在使用該技術過程中應該做好對小麥的田間管理,保證所有田間區塊管理一直,并按照每畝施肥量40%配方肥(40kg)的方法進行施肥管理,再配合10kg氯化鉀施底肥10kg、尿素15kg。施肥后15天內澆齊苗水,并在12月初進行越冬澆水,在第二年3月末進行拔節孕穗水澆水,最后在5月像小麥苗木葉面噴施吡蟲啉、多菌靈等等防控赤霉病、穗蚜等病蟲害的晚期發生。最后在6月上旬小麥成熟后收割。
目前新蔡縣小麥優質高產栽培與管理技術的應用正處于平穩向前發展期,當地本著因地制宜、技術創新的基本原則展開分期分段栽培管理過程,確保了小麥農作物在當地的高產、優產、穩產,為新蔡縣農業經濟效益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