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崇美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飼料加工和工業原料作物。在國家新增5000萬t糧食規劃中,玉米占53%的份額。因此,重視和保障玉米生產,對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農作物空間布局與種植方式對農作物生產量與生產質量有較大影響,而玉米作為我國農作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空間布局種植方式還有待研究與改善。基于此,本文主要對玉米空間布局種植方式研究進展進行分析探討。
目前,就農作物種植面積而言,國內外主要以地理信息技術、遙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為技術基礎,結合傳統抽樣方法對農作物種植空間面積進行調查統計;就農作物種植方式而言,國內外主要以單株等行距、寬窄行、相鄰行錯位、一穴多株等方法為主要種植方式。玉米是重要的農作物,其空間布局種植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1 主要空間布局種植方式
綜合國內外研究進展,目前關于玉米空間布局種植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等行距種植、寬窄行種植、一穴多株種植和相鄰行錯位種植方式4類。
1.1 等行距種植方式
這種模式行距相同,行距寬度一般在40~70cm之間,每穴種植1株,株距一般在20~50cm之間。我國玉米的栽培方式在20世紀90年代前多為等行距栽培,該種植方式的應用是對黑龍江省肇源縣“等距、寬播、間苗、保苗”高產技術經驗的推廣。直到目前,我國主要玉米區種植方式還是等行距種植。
1.2 寬窄行種植方式
這種模式主要改變均等的行距,通過一大一小行距進行種植。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推廣了每穴單株大小行(寬窄行)玉米種植方式,國內從1980年12月在天津召開“第一屆全國作物栽培科學討論會”之后,開始了對寬窄行種植的研究,主要研究區域在遼寧省昌圖縣、吉林省的梨樹縣、公主嶺市及長春市、河南省溫縣、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地區。該種植形式多見于種植植株高大、平展型品種的春播區和一些超高產攻關田。
1.3 一穴多株種植方式
這種栽培模式指在一穴中栽植兩株及兩株以上玉米,通過相對增加密度或擴大株距改變田間配置,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2008年于占清教授的一穴多株種植技術在河北省獻縣、深州市、肅寧縣等地區推廣,將原來玉米生產由粗放式向科學化發展,采用專用的播種機、良種、肥料和調節劑協同提高產量。國內穴播種植研究主要在云南省、貴州省、河北省、安徽省和西北部分地區(山西省渾源縣、陜西省岐山縣、貴州省清鎮市、內蒙古寧城縣、四川省部分地區、寧夏中部干旱帶)。
1.4 相鄰行錯位種植方式
這種模式主要在行距相等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每株或每穴玉米的位置實現錯位種植。NesaA.等提出,在群體水平下通過人工操縱種植方式或空間排列,可以改良植株競爭,“雙行交錯”種植或蜂巢式種植方式下每株都有一個固定的空間和平面位置,且田間相鄰植株(含異行相鄰植株)間距離相等,是最均勻的布局樣式。楊利華將這種“六角一心”的蜂巢式定義為田間分布均勻度。
2 玉米空間布局種植方式的優缺點
2.1 單株等行距種植方式的優勢與不足
單株等行距種植方式的優點是玉米空間分布較為均勻,這有利于玉米的根和葉充分吸收光和養分,在實際播種和耕耘的過程中,這種種植方式能夠降低播種機工作的難度、減少定苗和除草的工作量,它是提高生產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單株等行距種植方式也有不足之處,它在玉米的種植密度上有一定局限性,不容易調整和控制,這會影響玉米的產量。
2.2 寬窄行種植方式的優勢與不足
寬窄行種植方式具有提高玉米光合速率、有效葉面積以及葉綠素含量的積極作用,不僅能簡化農業管理步驟、推動玉米生產機械化進程,還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與單株等行距種植方式相比,它能夠有效供給水分和養分,提高玉米產量。寬窄行種植方式的缺點在于它會惡化玉米地下根系對水分和肥料的競爭,且窄行的競爭比寬行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不利于玉米的良性生長,可能會導致玉米產量降低。
2.3 相鄰行錯位種植方式的優勢與不足
相鄰行錯位種植方式的優點頗多,它能使玉米充分吸收光、水分、氧氣和肥料,不但擴展了玉米種植的個體生態位,還有效地協調了玉米產量密度關系,這種種植方式能促使玉米光合面積增大,有利于玉米的健壯生長和玉米田整體的協調生長。這種種植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玉米種植密度較高導致的根系生長劣勢,且在這種種植方式下,玉米抗倒伏能力也有所降低。
2.4 一穴多株種植方式的優勢與不足
一穴多株種植方式能通過生長競爭來幫助玉米在苗期、幼苗期健壯生長,它是一種空間布局較為科學的種植方式,一方面,它能協調好群體與個體間的關系,優化整體布局的空間配置,另一方面,它增強了玉米的抗倒伏、抗風能力,提高了植物吸收水分的效率,這有利于提高玉米產量。但這種種植方式對播種株距及密度的要求比較嚴格,這對生產技術的要求較高,實施難度也較大。
綜上所述,認識和了解玉米空間布局種植方式是治理好玉米生產的重要基礎,科學合理的玉米種植方式能夠提高玉米的生產量和質量,單株等行距、寬窄行、相鄰行錯位、一穴多株等種植方式各有優勢與不足,只有從實際出發、合理運用種植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玉米種植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