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江 李士海 高靜 劉麗丹
養殖場牛飼養管理水平會影響到養殖戶的養殖效益,只有不斷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才能切實發揮牛品種應有的生產性能。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肉牛養殖管理技術,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 妊娠母牛養殖管理
1.1 妊娠前期養殖管理
母牛成功妊娠之后,妊娠前期由于胎兒生長發育較為緩慢,營養物質主要以確保母牛生長發育為主,此時的母牛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不大。主要以粗飼料為主,適當補充精飼料。同時還要確保飼料中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妊娠前期要做好母牛保胎工作,避免母牛流產。妊娠成功的母牛單獨飼養,禁止向母牛頭喂發霉變質的飼料。日料配方為玉米、豆粕、麩皮、預混料、食鹽,比例分別為55%、15%、27%、2%、1%,每頭牛每天投喂1.5~2kg,讓妊娠母牛自由采食粗飼料。
1.2 妊娠后期養殖管理
母牛進入妊娠后期后,胎兒快速生長發育,此時胎兒和母牛機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大。為此就需要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和母體營養需求,要保證飼料中營養供給全面。飼料主要以精飼料為主,但要嚴格控制好飼料投喂量,避免導致妊娠母牛膘情過大,引起難產。確保飼料中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粗飼料主要以優質青貯飼料、青干草為主。母牛進入妊娠后期,特別是在產前后兩個月,應該確保母牛有充足的運動時間,保證母牛體況良好。在母牛分娩前一周,做好產前準備和分娩后的護理準備工作。此時日糧配方為玉米、豆粕、麩皮、預混料、食鹽,比例分別為60%、18%、19%、2%、1%。
1.3 母牛產后養殖管理
母牛成功分娩之后,由于機體消耗較大,同時還要哺乳犢牛。此時應該減少養殖舍內外部應激,加速母牛身體狀況快速恢復,避免母牛出現產后癱瘓和生殖系統疾病。母牛產后養殖管理好壞,對犢牛健康生長發育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要供給母牛容易消化全價的精飼料,粗飼料主要以青貯飼料和青干草為主。春夏季節應該適當增加禾本科和豆科類牧草投喂量。母牛產后飼料配方為玉米、豆粕、麩皮、預混料、食鹽、石粉,比例分別為60%、18%、19%、1.5%、1%、0.5%。
2 肉用犢牛養殖管理
2.1 肉用犢牛養殖
首先,犢牛出生0.5~1小時之內,要逐步引導犢牛吮吸初乳,通過吮吸初乳,從母乳中獲得免疫球蛋白,增強機體抵抗能力;其次,盡早補飼。犢牛出生14日齡左右,引導犢牛采食植物性飼料,促使胃部系統生長發育。當犢牛習慣采食植物性飼料之后,補飼一定量的乳用精飼料,要確保飼料中鈣、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充足。采食初期,每頭牛每天投喂20g左右,等到犢牛適應之后,逐漸增加投喂量。30日齡后讓犢牛采食適量的多汁青綠飼料和優質青干草;再次,飼喂常乳。肉用犢牛養殖過程中,應該隨母牛一起培育,并密切觀察犢牛的生長發育情況。針對泌乳量不足的母牛,應該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催乳,確保正常的泌乳量。對于乳汁量不足的母牛,還可以采用人工哺乳。人工乳汁哺乳量按照犢牛體重12%供給;最后,適當斷奶。當犢牛生長到3~4月齡,應該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斷奶。在斷奶過程中,必須確保飼料的營養物質全面,能夠滿足犢牛正常發育需求。斷奶初期,應該繼續向犢牛投喂哺乳期的飼料,等到犢牛適應斷奶應激之后,逐步將飼料更換到配合精飼料。犢牛斷奶之后,要確保干物質采食量占體重的3%~3.5%,日糧中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8%~20%。
2.2 肉用犢牛管理
首先,去角去勢。對于不用做配種的犢牛,應該及時進行去角去勢。犢牛去角,一般在出生5~7天內進行,可以選擇使用堿法或電烙法進行去角。肉用公牛在性成熟前進行去勢,對提高公犢牛生長速度有很大幫助。去勢主要是盡量將睪丸按壓到牛腹部以內,然后選擇橡膠皮筋,將陰囊下部扎緊;其次,科學分群。肉牛養殖過程中,應該按照體重、身體素質、月齡、性別、采食相近的原則進行科學分群。分群過程中,一般以12月齡前為一群,12月齡后為一群,每群牛控制在30~50頭,每個牛群由專人進行飼養管理。日常養殖過程中應該做好牛體表刷拭工作,減少寄生蟲侵襲,確保犢牛有充足運動時間,做好牛舍衛生,防止疫病發生和傳播,確保肉用犢牛健康生長。
3 肉牛育肥技術
3.1 犢牛育肥
犢牛育肥是指犢牛斷奶之后,立即對犢牛進行高強度減肥。在整個育肥期間,使用高營養水平飼料飼喂,確保犢牛日增重在0.9~1.2kg。育肥期結束之后,牛體重達到350~450kg。犢牛育肥飼料配方為玉米、麩皮、米糠、豆餅、菜籽餅、發酵血粉酵母、食鹽、礦物飼料+微量元素。使用比例分別為35%、15%、5%、12%、8%、7%、3%、1%、2%。在對犢牛進行育肥期間,讓犢牛自由采食優質青干草、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確保飲用水供給充足。
3.2 架子牛育肥
架子牛通常是指沒有進行育肥,或者是達不到屠宰標準的牛。在對架子牛進行育肥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架子牛的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育肥效果會越來越差,通常情況下架子牛最好選擇在1~2歲時期進行育肥。在正式進行育肥之前,應該對牛群進行一次全面體表和體內驅蟲處理,并將架子牛逐步固定在一個區域內養殖,減少其活動量。架子牛育肥主要分為三個時期,整個育肥期通常為100天。育肥前、中、后期分別為15~20天、40~50天、30~40天,這三個時期的精飼料投喂量分別控制在1.5~2kg、3~4kg、4kg以上。飼料配方分別為玉米、麩皮、豆餅、食鹽、礦物質添加劑,配比分別為80%、7%、11%、1%、1%。
3.3 成年牛育肥
育肥主要是指已經達到性成熟的牛群。成年牛育肥主要是對那些失去使用價值,繁殖能力較弱的老弱殘牛進行育肥處理。在屠宰之前,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育肥,增加牛肌肉間脂肪沉積,改善牛肉品質。成年牛育肥主要以投喂高能量飼料為主,并在育肥時逐步增加精飼料投喂量,精飼料投喂量占體重的1%左右。成年牛育肥期一般為三個月,飼料配方為玉米、大麥、豆餅、菜籽餅、米糠、麩皮、磷酸氫鈣、食鹽,使用比例分別為20%、40%、5%、7%、10%、15%、2%、1%,每頭牛每天投喂飼料3~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