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斌
鄉村環境整治一直是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十九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并將鄉鎮發展戰略、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上議程。因此, 國家要求各地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加大生態環境治理, 引導鄉村產業發展綠色化,特別是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五一農場,環境問題和治理政策的研究至關重要。
1 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當今時期,習近平新時代的治國理政思想把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擺在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在新形勢下,環境的研究和治理面臨著新的目標和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以問題為導向,研究符合新疆地區經濟特點和五一農場發展環境的得力措施,踐行總書記“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2 新疆地域環境的特殊性
近年來,伴隨新疆鄉村企業的迅速崛起,環境也面臨著廢渣、廢水、廢氣等環境污染問題,為求高效益發展,還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從內地引進大量耗能型、耗資型和污染型企業,因此,當今時代的新疆鄉村環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3 五一農場生態環境的典型性
五一農場于位于準格爾盆地南緣,天山北坡,烏魯木齊河、頭屯河沖積平原中段,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烏昌城市腹心。產業方面,主要著力于文化創意、科技孵化、旅游休閑、都市農業、航空物流、健康養老、教育培訓“七大產業”。從統計數據來看,五一農場規模較大,城鄉結合步伐較快,在自治區、兵團、十二師重大建設項目的扶持下,管理基礎和發展潛能方面實力雄厚。
4 當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4.1 鄉村環境歷史問題
現階段,由于鄉村企業對環保理念認識不足、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需求急速,導致原生態環境遭到日趨嚴重的內源性污染。主要問題來源于在粗放型環境治理的傳統模式下,養殖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與合理處理廢污的步伐不一致,部分企業排污技術不過關導致污染源增多等等。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環境內源性污染具有分散性、隱蔽性和滯后性等特點,而環境治理成本高、成效低、可持續性差,歷史積累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與目前發展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交替出現,因此生態環境恢復困難。
4.2 內部環境和鄉村企業污染問題
為求經濟高效發展,引入了大量的企業,有的企業已成為地區支柱產業。但是,生活污水自由排放、工業廢物處理不當對環境污染威脅較大。一是城鎮居民沒有意識到污染源的存在。一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隨意排放,不及時遏制,將成為“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隱患。二是部分企業管理者目光短淺,只顧當前利益,不考慮長期發展,再加上治理污染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就直接放棄了污染治理,進一步加劇了環境污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難。
4.3 治理理念和治理政策落后問題
近年來,五一農場環境的治理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思想固化、技術瓶頸等問題,比如仍存在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重視短期政績輕長遠打算,技術方面遇到難點和痛點沒有主動迎難而上,而是有意規避等環境治理問題。因此,樹立環境保護風險意識,完善精細化治理機制,是五一農場環境治理的唯一路徑。
5 主要治理對策
基于上述問題分析,鄉村環境精細化治理要圍繞五一農場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打破傳統的固化思維,加強多部門合作治理,形成精細化、優質化、規范化的治理文化。
5.1 樹立精細化環境治理理念
樹立一種文化理念,首先要“治人”,只有人的意識提高了,主動作為的心態端正了,才能將鄉村環境粗糙化的治理文化改為新型精細化治理理念,變原有“應對式”治理、“短淺式”治理,改為“主動式”治理、“長遠化”治理。因此,要逐步培育新疆鄉村環境精細化治理文化,加強政府領導、鄉村企業干部精細化治理理論的學習,塑造領導者的領先意識,以“領導先行、率先垂范”的影響力凝聚五一農場的環保文化,并且使這種文化廣泛擴散,讓五一農場環境的粗糙治理向精細化治理有效過度。
5.2 創新優質化環境治理技術
再強大的產業,如果缺乏先進工具和先進技術,也無法成就事業,因此,環境治理技術的高質高效尤為重要。在傳統的環境治理中,往往是管理者親力親為,其他人員缺乏主動作為的思想和行動。另外,以往的環境治理仍以人力治理為主,缺乏新型科學的治理技術和治理手段,如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等沒有被大量引進,導致治理的精細度不足,不能有效預測和計算出環境受污染的程度和范圍。因此,有必要對環境治理技術進行創新,既要加大財力投入,大量購買新技術治理工具,又要廣泛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實現精細化治理。
5.3 形成規范化環境治理機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組織沒有行之有效的落地機制,再好的理念和技術也勢必落空。形成規范化治理機制,實行規范化治理流程,才能使執行者服從,從而提高執行力度。因此,必須制定和完善符合新疆地域特點、符合兵團管理下五一農場的實際情況的治理政策和機制,彌補以往治理能力的不足。要進一步對環境治理機制進行深化,改進政策的執行方式,科學的分配和指導人、財、物的運用,保證可執行的同時逐漸提高政策機制的運行效能,最大程度形成規范化、完備化的治理體系。
鄉村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的成敗,在當今社會問題比較復雜的嚴峻形勢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一種分水嶺境地,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妥善處理。因此,只有把生態環境看作鄉村經濟發展命脈,民族地區鄉村環境精細化治理才會走得更遠,原生態的生存環境才會得到保護,人類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