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鄭州 450009)
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已于2018年2月初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圖1)。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文件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文件確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講意義、定思路、定任務、定政策、提要求。文件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發展農村產業是基礎,增加農民收入是核心,而水果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促進作用尤為突出。我國果樹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果樹生長,我國目前已成為果樹產業第一大國,果品貿易在世界果品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中國果樹產業發展速度較快,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中國水果面積和產量均列世界首位。果樹產值居中國種植業的第三位,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尤其是對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持具有特別的意義。

圖1 鄉村振興戰略示意圖
農業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農村發展的第一要務,因此,必須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堅持走特色效益農業發展之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將是未來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對于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要朝那個方向調整。總體來說,下面六個方向是需要注意把握的:一是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二是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生產基地化;三是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農區畜牧業;四是發展現代草業和草食畜牧業;五是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六是發展優化特色農產品。在農業結構調整中,一些成本高、效益低、質量差的農產品將會被淘汰,而有特色、成本低、效益高、質量好且具相當規模的農產品將應運而生。在保障基本口糧安全的前提下,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圖2)、宜游則游,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農產品,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從以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六個方向中可以看出,二、五、六都與果樹產業密切相關。2015年我國水果面積已達到1 280萬公頃,加上干果,面積超過1 660萬公頃。水果產量達到1.74億噸;人均水果占有量超過120千克,位居世界前列。我國是世界水果生產大國,但還不是世界水果生產強國。果樹產業尚存在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化基礎薄弱,組織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程度低,果品總體質量不高的現實;生產環節存在著技術水平低、成本攀高、總體效益低等問題;產后存在著果品貯運規模有限,設施落后、利用率低,加工產品不豐富等不足。因此,要規模化發展適銷對路的優質果樹,大幅度提高優質果品比重,引導特色果品進入餐桌。要以產地環境、資金投入、生產技術、質量要求、包裝貯運等為重點,健全果樹生產標準體系。要把果樹生產與果品加工流通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求鏈、完善利益鏈,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果樹生產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著力構建現代果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產業興旺”的現代鄉村。

圖2 陜西眉縣千畝獼猴桃園之一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果樹以其自身的綠色優勢在生產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堅持“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轉變傳統果業發展模式,主打“綠色經濟牌”(圖3),圍繞現代果業、立體果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適合當地條件的樹種和品種,著重推廣樹下養殖、樹下種植、樹下生態旅游等模式,一方面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一方面加大特色產業發展,讓生態富民。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堅持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把一座座荒山變成青山,把一座座青山變成金山,讓這些“綠”增加附加值,實現生態與富民的雙贏。推進綠色發展,促進果樹施用化肥農藥量進一步減少,果園土壤質量穩步提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果業生產加快形成。扎實推進果園有機肥替代化肥,加快有機肥推廣應用。加力推進綠色防控,建設一批果樹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基地。結合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加快果業節水技術推廣。加力推進統防統治、高效藥械替代、服務創新和技術創新,帶動農藥減量增效。要深入開展綠色投入品的開發、研究和運用。要建立綠色發展穩定投入機制,果業項目資金要由產業發展扶持向綠色安全生產引導轉變。全面貫徹“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速生物農藥、綠色飼料推廣運用。提倡果園種植綠肥,改變果園群體關系,創造新的生態結構,以生物固氮為中心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各種營養元素(包括農、林、牧、副、漁)的直接或間接再利用,讓果業成為綠色生產的“領航者”。

圖3 山區果樹發展綠色場景(網絡圖)
果樹既是一種經濟作物,可保障人民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對提高森林覆蓋率、治理水土流失、凈化空氣、美化生活和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具有觀賞或食用與觀賞兼用的果樹種類早已用作景觀樹種在我國應用,并在近年得到較快發展。果樹在景觀中形成的效果是極為豐富的,既可觀花、觀葉、觀果,又可觀樹姿等。觀賞果樹具有果實顏色好、形狀特異、掛果期長、葉片鮮艷、樹姿優美等優勢。果樹同時也是立體栽培的良好樹種。除了作為行道樹、庭院綠化、小區綠化外,通過盆栽還可以進行陽臺及屋頂綠化,更加拓展了綠化空間。各種以果樹為題材的專題節日如蘋果節、梨花節、桃花節、杏花節、冬棗節、櫻桃節、葡萄與葡萄酒節等蓬勃興起;各種觀光采摘園將綠色果品生產與生態旅游相結合,由最初的小規模的觀光果園發展到現在統一規劃的集觀光、采摘、休閑、娛樂、教育為一體的有組織的觀光農業園高級形態(圖4)。它的發展壯大,拓展了人民的假日旅游選擇,豐富了旅游業的服務品種,有效地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觀光采摘園將繼續通過合理規劃景觀與旅游項目活動,把果業景觀、農村文化展示與旅游者的廣泛參與融為一體,為游客提供以觀光采摘為主,兼有休閑度假、塘邊垂釣、園藝習作等具有農村特色的活動,使游客在采摘園優美的自然風光里,游覽觀賞,順便收獲知識和樂趣,達到精神和物質的滿足。

圖4 葡萄觀光采摘園(網絡圖)
果樹產業相比于其他農業產業,管理相對簡單,各項投入相對較少而產出率相對較高,已成為一些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主導產業,對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據報道,洛川全縣蘋果生產基地總面積50萬畝,農民人均種植面積3.1畝,居全國之首。洛川農民靠種蘋果已連續四年實現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日益發達的蘋果產業也讓洛川這個陜北小城享譽中外(圖5)。果品取得了加拿大、英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八個國家的出口認證,年出口鮮蘋果達10萬噸,出口增值2億元。陜西縣獼猴桃種植面積30萬畝,掛果面積18萬畝,總產量達36萬噸,總產值達21億元,人均獼猴桃產業收入達8 000元。獼猴桃產業始終是眉縣農民持續增收的骨干項目和縣域經濟保持強勁動力的核心產業。煙臺大櫻桃產業作為煙臺的高效農業、優勢產業和特色果業,越來越顯示出其在全市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其單位面積收入是糧食作物的10倍以上,是蘋果收入的2~5倍。煙臺露地栽培大櫻桃畝收入1萬~3萬元比較容易實現,高者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典型的例子:萊山區界牌村黃世海的美早5年生樹畝產750千克以上,離園價30元/千克。福山區張格莊鎮杜家崖村杜寶神的大櫻桃園,近幾年產量3 000千克左右,收入2.7萬~3.1萬元/畝。萊山區鄒家村鄒日臣的拉賓斯、先鋒櫻桃園,畝產2 500千克左右,銷售價格20元/千克以上,畝產值5萬元左右。芝罘區孫家莊王寶才薩米脫櫻桃園畝產2 300千克以上,銷售價30~36元/千克。以上實例表明,果樹產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經濟增長、鄉村建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圖5 陜西洛川蘋果基地一角

圖6 五顏六色的水果(網絡圖)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他2016年8月19—20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鄉村振興的標志之一是農民身體健康、收入豐厚、快樂生活,而果業生產出的水果五光十色,香氣誘人(圖6),深得人們的喜愛,水果酸甜適口、老幼咸宜,更重要的是水果具有豐富的營養及保健作用。新鮮水果含蛋白質、脂肪很少,但卻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新鮮水果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鮮棗、山楂、草莓、柑橘、檸檬等維生素C含量較高。我國近年來開發的野果如獼猴桃、沙棘、刺梨等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很高,如每100克沙棘含維生素C高達3 000毫克,只需4克沙棘即可滿足成人一天維生素C的需要量。紅、黃色水果如杧果、黃桃、杏、柿子、柑橘、菠蘿等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水果含有許多無機鹽,如鉀有保護心肌、降低血壓的作用;鎂有降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多數水果含有5%~23%(質量分數)糖類,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單糖,可直接被機體吸收。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在腸道不易被消化吸收,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通便。尤其水果含較多的果膠,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水果含有各種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可刺激人體消化腺分泌,增進食欲、利于食物的消化。蘋果中酚類物質是強抗氧化劑,可能具有防癌保健作用。因此,建議人們在正確平衡膳食的同時,應該科學健康地進補水果,吃出健康、吃出美麗,引導健康綠色的新生活,以便更好地為國家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