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敏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重慶北碚 400712)
葡萄柚最早發現于西印度群島的巴巴多斯島,當地人稱葡萄柚為“禁果”,因其結果成串狀,且風味微酸,類似葡萄而得名。葡萄柚果實通常較大(較柚小,比甜橙大),汁多,風味酸甜適中或偏酸,有一定的苦味。主要用作鮮食或加工制汁,也可作葡萄柚片罐頭。葡萄柚加工后的副產品也很多,果皮可提取香精油果膠,種子可榨油等。
葡萄柚是柑橘四大類果品中的一大類,是世界柑橘主要的栽培品種之一,其產量約占柑橘產量的6%~7%。主要生產的國家有美國、阿根廷、墨西哥、以色列等,其他如地中海地區和拉丁美洲的國家也有較多栽培。葡萄柚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引進我國已有80多年歷史,但因其果實微帶苦味,國人不甚喜歡,直至目前栽培仍很少,主要在云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南有少量栽培;臺灣相對大陸栽培較多,且重視選擇優良品種和高品質的栽培技術,其產品在大陸售價不菲,比國內柑橘銷售價高出多倍。
葡萄柚的適應性較強,且較耐熱。一般在甜橙種植區均可栽培,但因其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為獲得優良的品質,適宜在南亞熱帶和邊緣熱帶的區域栽培。
葡萄柚品種不多,一般分普通的白肉型葡萄柚和果肉有色的葡萄柚兩類,有色的實際是白肉型的變異類型,品質一般更優且更有特色。國內引種和零星栽培的葡萄柚有鄧肯、馬敘(有核、無核)、紅馬敘、星路比、瑞紅、火焰及廣西從紅馬敘葡萄柚的芽變中選出的桂葡萄柚二號等。現重點推介紅馬敘和星路比葡萄柚。
1.1.1品種介紹 (1)品種來歷。又名路比、紅路比,紅心葡萄柚。原產美國得克薩斯州,為湯母遜葡萄柚的芽變,選出后推廣。1979年我國引入試種。(2)品種特性。樹體較高大,樹姿開張,枝條略披垂;果實扁圓形、高扁圓形或圓球形,兩端對稱,較大,單果質量250~300克,頂部廣圓,果面平滑,色澤橙黃色上敷紅色斑塊或斑紋;果皮較薄;海綿層粉紅色;果肉橙黃色,具淺紅色斑塊或斑紋或全面淺紅色,肉質細嫩化渣,汁多,風味酸甜爽口,微苦,品質優良;果實可食率68.6%,出汁率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質量分數,后同)8.5%,糖含量5.5%,酸含量2.4%,種子3粒以下,品質優良。適宜在熱量條件豐富的南亞熱帶、南緣氣候的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南部和海南種植。(3)主要物候期。在廣西南寧南亞熱帶氣候條件下,春芽萌動2月2—15日,現蕾2月21—28日,盛花期3月5—16日,第一次生理落果3月15—31日,第二次生理落果4月13日至5月25日,9月中旬果面開始著色,果實成熟11月中旬。1.1.2關鍵栽培技術 (1)選好園地葡萄柚較檸檬耐寒抗熱,宜選熱量豐富,年平均溫度18.5℃,1月均溫10℃左右,極端低溫-1℃以上的區域,土質疏松、深厚、肥沃,呈微酸性—中性的土壤中栽培。(2)選好砧木。國外多選酸橙、粗檸檬作砧木,我國可用酸橙、酸柚、枳等作砧木。廣東用甜橙、紅?檬作砧木也表現優質豐產。(3)適當稀植。因葡萄柚樹體較高大,種植宜適當稀植,以株行距4.0米×5.0米,即每畝栽33~34株為宜。(4)整形修剪。應從幼樹開始整形,主干高50~60厘米,主枝3~4個,每個主枝均勻配置2~3個副主枝。結果前樹勢較旺,可以果壓冠,使其盡早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的樹體,因結果常使枝條下垂,有的長勢變弱,不會再結果,應與病蟲枝、枯枝等一并剪除。對葡萄柚修剪宜掌握“頂上重,四方輕,外圍重,內部輕”的原則,使樹冠內部光照充足,形成立體結果。(5)管好肥水。葡萄柚豐產,成年樹有的可產100多千克,需充足的肥水。施肥時期、次數與其他柑橘相似。
1.2.1品種介紹 (1)品種來歷。美國原產,系用熱中子輻照哈德森葡萄柚種子后獲得的紅肉無核單株,20世紀70年代開始推廣。1978年我國引入試種。(2)品種特性。樹體較高大,樹冠緊湊;果實扁圓形或亞球形,較大,單果質量200~270克,頂部廣圓或平,頂端常有環紋,果面平滑,色澤橙黃,上有紅色斑塊或紅暈;果皮薄;果肉深紅色或紫紅色(圖1),肉質細嫩,汁多化渣,風味酸甜適口,余味微苦,品質優良;果實可食率68.70%,出汁率4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6%,糖含量6.3%,酸含量2.3%,品質優良。適宜在熱量條件豐富的南亞熱帶、南緣氣候的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南部和海南種植。(3)主要物候期在廣西南寧南亞熱帶氣候條件下,春芽萌動1月30日至2月9日,現蕾2月15—23日,盛花期3月5—14日,第一次生理落果3月11—26日,第二次生理落果4月8日至5月18日,果實9月中旬開始著色,11月中旬果實成熟。

圖1 星路比葡萄柚果實
1.2.2關鍵栽培技術與紅馬敘葡萄柚同,此略。
葡萄柚的品種很多,從鄧肯葡萄柚到馬敘葡萄柚,從有核到無核,從白肉型到有色肉型,品種各有特色,但從當前國內外市場的鮮銷需求看,應選果肉有色又無核的葡萄柚為佳。上述的紅馬敘和星路比葡萄柚當屬首選之列。
葡萄柚雖適應性較廣,但生產品質優良的鮮食葡萄柚應在南亞熱帶、邊緣熱帶地域栽培,我國臺灣南部栽培較多,且在大陸市場銷售,價格不薄。我國的云南低海拔地區、廣東和廣西南部、海南和閩南可以依據市場需求種植。種植要精細管理,生產精品,以取得好的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葡萄柚易感染柑橘潰瘍病,故有潰瘍病的柑橘產區種植要謹慎;此外,沿海和常有風害的柑橘產地也不宜發展。
紅肉型葡萄柚,通過果實套外層黃色,內層黑色的雙層袋,可使果實成熟時的果皮由黃綠色、黃色變成粉紅色或鮮紅色,色澤亮麗,因此,栽培措施宜增加果實套袋,以增進果實外觀。
只要做到良種適地適栽,就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如廣西南寧種植紅馬敘、星路比,在產地每千克售價14元,每畝產2.0~2.5噸,產值達2.8萬~3.5萬元。
葡萄柚類果實的含酸量較甜橙、柚和寬皮柑橘高,喜歡甜味的可能初食時會覺得較酸,且后味略苦,但優秀的葡萄柚果肉細嫩化渣,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吃后讓人久久回味難忘。因此必須保持高品質,加上響亮的品牌,即使價格高仍會吸引很多回頭客而俏銷。像臺灣生產在大陸元祖銷售的一盒(6個果)葡萄柚售價每盒168元(圖2)。

圖2 果實內包裝
在重慶超市賣的來自臺灣的星路比葡萄柚(大小不均混裝果)每千克售價32元,而大陸生產的紅肉蜜柚則每千克為10元左右。琯溪蜜柚低價的只售3.16元/千克(圖 3)。

圖3 普通琯溪蜜柚
種植者須一開始就要注重“三品”,即品種、品質、品牌,才能達到質優價俏。
國內市場上的葡萄柚基本來自臺灣和國外,名稱眾多,多數稱西柚,國內消費者多數不認識。應加強宣傳葡萄柚的營養、保健功能和葡萄柚的各種食用方法。葡萄柚可鮮食、連皮切碎放些蜂蜜拌和后食用、榨汁等等。葡萄柚汁與甜橙汁相比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