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婷,潘小剛,潘換來
(陜西省風翔縣田家莊鎮金山果業合作社 陜西風翔 721400)
長綿粉蚧,屬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柿綿粉蚧、柿粉蚧,俗稱柿蚤子,危害柿、蘋果、梨等。
若蟲和成蟲聚集在果樹嫩枝、幼葉和果實上吸食汁液危害,枝、葉被害后,失綠而枯焦變褐,果實受害部位初呈黃色,逐漸凹陷變成黑色,受害重的果實,最后脫落。受害樹輕則樹體衰弱,落葉落果,重則引起枝梢枯死,甚至整株死亡,嚴重影響果樹產量和果實品質。
長綿粉蚧的遠距離傳播、擴散主要是靠苗木、接穗、砧木、果品的帶蟲調運,近距離的傳播、擴散主要靠1齡若蟲的爬行和借助風力、雨水、鳥類及其他昆蟲的攜帶。栽培方面樹內膛行間不通風透光,樹勢中庸偏弱,秋季和春季清園不徹底等易發生、傳播。
雌成蟲體長約4毫米,肩橢圓型,全體濃褐色,觸角絲狀,9節,足3對,無翅,體表被覆白色蠟粉,體緣具圓錐形,蠟突I0對,有的多達18對。
雄成蟲體長約2毫米,翅展3.5毫米左右,體色灰黃,觸角似念珠狀,上生茸毛,3對足,前翅白色透明較發達,翅脈1條分2叉,腹部末端兩側各具細長白色蠟絲1對(圖1),卵圓形,橙黃色。

圖1 長綿粉蚧
若蟲與雌成蟲相似,僅體型小,觸角、足均發達。1齡時為淡黃色,后變為淡褐色,雄蛹裸蛹,長約2毫米,形似大米粒。
長綿粉蚧每年發生1代,以3齡若蟲在枝條上和樹干皮裂縫中結大米粒狀的白色繭越冬。翌年春果樹萌芽時,越冬若蟲開始出蟄,轉移到嫩枝、幼葉上吸食汁液。長成的3齡雄若蟲脫皮后變成前蛹,再次脫皮而進入蛹期,雌蟲不斷吸食發育,約在4月中下旬變為成蟲。雄成蟲羽化后尋找雌成蟲交尾后死亡,雌成蟲則繼續取食,約在5月上旬開始爬到葉背面分泌白色綿狀物,形成白色帶狀卵囊,長10~20毫米,寬2毫米左右,卵產于其中(圖2)。每雌成蟲可產卵300~600粒,橙黃色。卵期約20天。5月下旬開始孵化。初孵化若蟲為黃色,成群爬至嫩葉上,數日后固著在葉背主側脈附近及葉柄處取食危害。

圖2 長綿粉蚧卵囊里的卵和若蟲
柿長綿粉蚧的捕食性天敵有小二星瓢蟲和草蛉等,寄生性天敵有寄生蜂,都對該蟲有一定的自然控制能力。
及時清理果園,冬、春將落葉、雜草等集中處理或燒毀,保持果園清潔;修剪衰老枝、干枯枝,使之通風透光,達到陽光樹冠;雨季疏通溝渠排水防澇;注意增施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實行四肥一調理技術,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采用果實套袋,消除或減輕害蟲對果實的危害。
主要利用人工防除,用刷子等刮刷越冬卵,集中燒毀。果實成熟至落葉期(9—l0月),在樹干上綁草把,誘集雌成蟲在草把中產卵;在休眠期(11月至翌年3月),長綿粉蚧卵孵化前將誘卵的草把取下燒毀。
結合冬剪、春復剪,剪除危害蟲枝,直接刮刷蟲體,集中燒毀。結合疏花疏果、定果、人工捏死葉背處的蟲體,并在5月上中旬摘除葉片上的卵囊,集中燒毀。
天敵有草蛉、瓢蟲等,應注意保護和利用。
防治柿長綿粉蚧的關鍵時期的是在每一代若蟲的孵化盛期,此時若蟲體表分泌的蠟粉較少,藥液容易滲透到害蟲體內,防治效果較好;控制住第一代若蟲,可以減少蟲口基數,減輕后期的危害。
(1)萌芽至開花期(2—4月),此時是第一代若蟲孵化期,為化學防治的關鍵期。可選擇45%(質量分數,后同)毒死蜱乳油1 200~1 500倍液、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主要殺卵)、40%殺撲磷乳油800~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并在雨季來臨前后,圍繞樹頸干基部環狀撒施3%丁硫克百威顆粒劑,每株樹施用50~60克,以殺死土塊縫隙周圍孵化的第一代若蟲。
(2)落花至幼果期(5—6月)套袋前噴一次藥,此時噴藥較為關鍵,可將幼果上的若蟲、成蟲消滅在套袋前,減輕套袋后害蟲對果實的危害。藥劑可選用:①0.26%~0.3%苦生堿水劑800~1 000倍液+90%可溶性杜邦萬靈3 000~4 000倍液;②2.5%微乳劑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200倍液+0.26%~0.3%苦生堿1 000~1 200倍液或70%艾美樂吡蟲啉6 000~8 000倍液;③24%螺蟲乙酯懸浮劑4 000~5 000倍液+0.26%~0.3%苦生堿1 000~1 200倍液。
(3)果實膨大期及成熟期(7—9月)可選擇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藥劑。
(4)落葉至休眠期(11月至翌年2月初)噴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5%~20%柴油乳劑或40%純殺撲磷乳油800~1 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45%毒死蜱乳油800~1 000倍液或0.26%~0.3%苦生堿水劑800~1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