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健
今年8月是全國省市縣鄉四級稅務機構分步合并后的第一個納稅申報期,全國稅務系統為穩步推動改革向縱深邁進,通過積極優化整合辦稅流程、征管職責和信息系統,有效提升了辦稅效率。筆者在山東省臨沂市的稅務機構就感受到了極大的變化。許多納稅人高興地說,稅務機構合并后,他們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這些則源于稅務部門通過多項改革舉措,實現辦稅從“一廳通辦”到“一窗通辦”所帶來的結果。除了節省辦稅時間和人力成本,企業在運營中也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國地稅合并帶來的改革紅利,其中一項就是:退稅快捷了,企業有了更充裕的現金流用于擴大生產和研發。
事實上,在首個納稅申報期平穩運行的背后,也是全國新稅務機構全面深化改革的結果。從今年6月15日到7月20日,全國省、市、縣、鄉國稅地稅機構分步合并、掛牌工作陸續完成。稅務部門先后完成了網上稅務系統升級,實時監測全國稅務信息系統運轉,隨時解答各地實際操作中的各種問題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超過12000場納稅服務專項培訓。截至目前,全國實體辦稅服務廳首個納稅申報期累計辦理涉稅業務2257萬筆,比去年同期增加10.75%,納稅人通過網上辦稅廳辦理涉稅業務1.62億筆,比去年同期增加18.25%。國地稅機構合并后,服務的提升給納稅人帶來的便利正逐步顯現。
筆者近日在采訪調研時發現,機構改革紅利已開始全面顯現,新稅務機構已經形成強大的征管服務新合力。調研中,許多企業紛紛反映辦稅更便利、體驗更優化。與此同時,稅收征管與減稅政策已經形成良性共振,企業經營利好顯現,企業轉型升級更有動力、應對風險更有底氣。隨著稅務機構改革的持續推進,全國稅務機關窗口資源和功能深度整合,改革后的納稅服務工作正悄然發生著一系列變化。在一個稅務分局的辦稅服務大廳,筆者看到智能機器人、“靜默叫號”系統、自助辦稅終端系統、AR+VR智能辦稅體驗區……智能化、一體化、全方位的納稅環境讓人眼前一亮。
據有關人士介紹,該稅務分局辦稅服務廳優化整合了25種涉稅事項辦理流程,減少了33個流轉環節,各類業務辦結時間也實現了大幅壓縮。
“國地稅合并后,企業辦稅告別了兩頭跑,顯著降低了企業的辦稅成本,提高了企業的辦稅效率。”一家企業的財務人員告訴筆者,他們公司涉及稅種分別隸屬于原國地稅兩家管轄范圍,國地稅合并后,切實感覺到了省錢、省時、省心。他介紹說,公司出口業務有出口貿易、涉外服務貿易、境外個人傭金等,涉及增值稅及個人所得稅、印花稅、城建稅等,公司在辦理同一項涉外業務時原來要分別與兩個稅務部門申報、繳納,現在只需跑一個部門而且“最多跑一次”。
大家知道,對納稅人而言,對國地稅合并的最大期盼就是便利辦稅、降低辦稅成本。據了解,近期廣西、北京等多地在新稅務機構掛牌后的第一時間,就已出臺了一系列便民辦稅優化環境的新舉措。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實體辦稅服務廳首個納稅申報期累計辦理涉稅業務2257萬筆,比去年同期增加10.75%,納稅人通過網上辦稅廳辦理涉稅業務1.62億筆,比去年同期增加18.25%。事實上,“進一家門、排一次隊、辦所有事”是稅企雙方多年來的共同期盼。隨著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實現這一愿景已是水到渠成。精簡涉稅資料報送、稅收優惠資料由備案改為備查、各類系統集成優化……改革紅利正在逐漸釋放。
此次機構改革,體現于辦稅的便利,僅是國地稅合并帶來的利好之一。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表示國地稅合并后,涉稅信息整合更充分,業務銜接融合更有效,各項稅收業務服務體驗更優化。對企業而言,減稅也與稅務機構改革形成共振,使得企業減稅降負的效應更加明顯。服務與改革相輔相成,整合與創新交融促進。據悉,目前,各地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網上辦”清單已經順利落地。據筆者了解,到10月底前,全國統一規范的電子稅務局將逐步推行。目前,稅務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包括建立統一規范的稅費征管模式等多項舉措,確保機構改革釋放的稅收紅利加快精準落地。
筆者在走訪中得知,不少專業人士均這樣表示,國稅地稅機構合并既是響應納稅人呼聲的及時舉措,更是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制度變革。國地稅合并將對征納雙方釋放降本增效的雙贏紅利,進一步降低稅收征管成本和納稅人的稅收遵從成本,實現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的雙減負。更為重要的是,國地稅融合合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攜手,而是要通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實現征納雙方降本增效的雙贏。有關專家表示,這既是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承載著納稅人更高的期盼。可以說,國地稅合并的主要目的就是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推動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提高政府運行的效率,降低納稅人的納稅遵從成本,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筆者,國地稅合并后,納稅人各項征管數據進一步整合和統一,稅務部門能更準確了解和掌握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為納稅人“量身定制”更精準有效的服務方案。
據其介紹,今年上半年,他們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涉及的稅收政策比較專業,又正趕上國地稅機構改革,很擔心會影響重組進展。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合并的過渡期非常短,而且合并后的風險應對部門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風險應對更加專業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現了可能引起補繳稅款的風險點,短短幾周公司的涉稅風險便得以消除。
另一家企業的老總介紹說,他們公司境外工程承包等境外業務比較多。國地稅的人員和部門融合之后,稅務人員可以一次對所有稅種涉及的問題及時全面解答清楚,避免了從前稅款清算時由于存在歸屬地爭議而產生的一些難題,降低了企業的納稅成本和溝通成本。
對企業而言,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出口退稅企業關心的更是退稅速度。國地稅合并后,企業信息合并統一管理,不再需要企業額外提供財務數據,同時實行遠程申報退稅、無紙化申報退稅等一系列舉措,縮短了企業退稅時間,也助力企業在發展中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變化。自公司成立以來,設備投入占整個企業總投入的69.8%,引進的大量進口設備產生了金額較大的增值稅留抵,需抵扣的增值稅無法在企業投產初期快速消化掉。今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公司已于近日在稅務部門輔導下遞交了留抵稅額退稅的申請,退稅到位后,可以騰出更多資金進行科技創新、產品升級和擴大再生產。
近年來,作為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通過國地稅合并,降低稅收征納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和公平便利的服務,也是當前推動“放管服”改革落地見效,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要求。為此有關專家指出,機構改革是一項重大制度變革,不僅是管理職能重新劃分、組織機構調整,同時意味著對人、財、物等資源的重新配置。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因素,往往對改革有極其重要的牽動作用。
所以說,本次改革是新時代稅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次改革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通過加強和優化稅收職能、理順統一稅制和分級財政關系、夯實國家治理基礎,為更好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打下堅實基礎,滿足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稅收治理的新要求。其實,分與合,都是順應時代所趨、民心所向的重大改革,同時也體現了黨中央與時俱進破解發展難題以及回應時代挑戰的堅定決心。
對于改革后的稅務系統來說,稅收事業的現代化,應體現為能夠以當代國際國內現代管理理念為引導,能夠掌握和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并具有改革創新的意識,能夠在具有先進科學的體制機制的組織體系中實現高質量的工作價值。在這場改革中,全國稅務系統干部職工通過參與改革,全面提高了對現代稅收的認識水平,提升了信息化素養,實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治稅理念的結合,創新了適應改革要求的現代稅收話語體系,并且正在逐步把自身塑造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稅務人。
世人皆知,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按照高效、公平、服務納稅人的要求,積極持續地推動了稅收管理現代化。自1994年國稅、地稅機構分設之后,我國的稅制得到不斷改革與完善,同時也得到了與時俱進的發展,直至今日已經確立起來的建立現代稅收制度的目標。當然,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固有稅收體系的局限也在逐漸顯現。除了2015年底根據當時情況推行的國稅地稅合作與業務融合的措施之外,我國在稅收管理機構設置方面一直沒有大的動作,然而在過去20年里,稅收管理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對稅收管理及其機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珺在其發表的文章中表示,從此次改革的具體措施可以看出,本次稅務機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吸納借鑒了其他國家、特別是先進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比如,賦予地方財政自主權并不必然要求稅收管理機構分設。使地方政府擁有適當的財政自主權,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要求,隨著各國財政分權實踐的進展,從財政分權角度看機構垂直設置的實踐,已形成基本共識,即稅務管理機構分設不是財政分權的必然要求。相關研究表明,有效的財政分權必須從支出一端而不是從收入一端開始的,更不是從稅收征管權的分立開始的。
例如《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就強調,通過改革,逐步構建起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征管體系,為納稅人和繳費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利服務,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社會滿意度,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納成本,增強稅費治理能力,確保稅收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夯實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可以說,本次稅務機構改革立足于一般性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構建,將提供稅收管理服務的機構設置作為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同時考慮到稅收管理服務作為執法行為的特殊性,通過整合優化機構職能,著力提升稅收征管效率。
有關專家指出,本次國稅與地稅機構合并,旨在適應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提高政府運行的效率,降低納稅人的納稅遵從成本,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這是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探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為今后的財稅體制改革奠定了重要的組織基礎。
由于稅收管理服務的性質,對稅務管理機構提出專業化的要求,同時稅收管理機構的專業化也是未來發展趨勢。基于此,本次稅務機構改革強調了收入管理機構的職能整合。此外,為提高稅收管理機構運行效率,存在著廣義征收機關職能統合的國際趨勢,這也是稅收管理機構職能擴張和趨向專業化的重要體現。
所以,本次改革提出由各級稅務機關“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意味著在收入機構統合以及職能整合方面向前推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