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菊
(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兵房初級中學 226400)
初中化學的育人功能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顯現,例如關于自然界的各種化學成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培養學生對于自然的敬畏之心,這就是一種德育功能.又如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實驗發現新的物質或物質間的反應,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發現美的過程,這是非常好的教育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筆者經過多年的初中化學教學,認為初中化學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這個功能的實現主要是用過化學學科中的各種化學物質,例如“固定空氣”、“可燃空氣”、“濁空氣”、“火空氣”、“脫燃素空氣”、“燃素化空氣”、“亞硝空氣”、“堿質空氣”等等,先后被化學確定是不同的氣態物質,并非空空無物.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理想的思考狀態.思維的物質基礎、遺傳的物質基礎等等也已開始被化學揭秘……化學不但能使學生體察世界的物質性,體察化學變化的普遍性,而且能使學生體察物質之間的相互聯系.比如在化學實驗當中,學生通過觀察化學物質之間的化合與分解、酸和堿、氧化與還原、中和與水解、溶解與結晶、加成與消去、普遍性和特殊性、現象與本質、內因和外因等實驗現象后,形成社會發展是對立統一、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化學是從特定角度來認識物質的.在了解化學、形成化學認知之后,人們就創新了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從組成、結構以及相互轉變和相互作用等角度來認識物質,了解物質分子的功能,了解物質對于人類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化學的思維方式能使學生在認識世界時增添新的內容,達到新的深度,有利于他們認識世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智慧水平上升到新的層次,得到新的發展.例如,眾多的化學事實都表明:物質的微觀結構決定其性質和變化,物質的差別和變化只能用其微觀結構來解釋.因此,化學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微觀結構的觀念,也有助于他們把結構觀念遷移到其他問題的解決上,能夠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決問題,進而善于做戰略性思考.此外,化學中的元素、異構、系列等概念所蘊含的思想方法也逐漸對其他領域產生顯著的影響. 化學的這些價值和功能是跟其他學科不同的,也是其他任何學科無法替代的.
化學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世界.不學習和了解化學,學生對物質的認識是不完整的、有重大缺陷的.化學的倫理價值,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成為自然界的合理利用者、改造者,而且能夠使學生學會趨利避害,恰當地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成為自然界的友好保護者,有利于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既提高生存質量,又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 化學是自然界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見證,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時代主題,應該說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的背景下,保護生態環境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時代命題,在這個大背景下開展理論實證研究能夠充分幫助學生保護自然的心理狀態.
化學物質千差萬別,難以用抽象演繹方法作出準確和精細的推定,需要逐個研究、認識.它的這種個別性特點決定了化學對實驗、實踐有強烈的依賴性,必須以實驗為基礎,重視微觀想象.由此,化學學習特別有利于學生形成重視實踐、實證和重視微觀想象的觀念.這是一項重要能力的培養方式,引導學生初步形成重視實踐、實證,發揮想象空間的能力,這是一項重要的價值追求.
科學精神是一種崇高的思想感情,其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實事求是.化學的探究和學習能促進學生實事求是,勇于探索,勤于探索,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科學致力于探明現實世界的規律,而規律具有和諧、清晰、簡潔、完善等特質.科學對于規律的追求,就是對和諧、清晰、簡潔、完善等的追求,實質上是對美的本質的追求.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化學不但能夠向人類展現感官美,而且能夠向人類展現理性美,從而具有內在的美學價值.化學的學習能夠促進和強化學生對美的本質的追求、對真和美統一的追求.
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學生形成科學精神,培養空間想象力,幫助學生養成科學實證,追求真理的習慣,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其實諸多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都需要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追問中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追求知識,崇尚道德,這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應該引起初中化學教師的更多關注.
參考文獻:
[1]郭暮霞.分析初中化學教材插圖的社會學意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37-38.
[2]王海燕.內蒙古地區農村牧區初中化學實驗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2):35-36.
[3]蔡亞云.科學探究學習模式運用于初中化學教學的作用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