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香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頭初級中學 222111)
對物理課程而言,探究就是質疑、答疑為主的過程.學生可以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質疑,然后通過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探究事物的來龍去脈.首先讓學生收集生活中存在的疑問,然后組織他們開展質疑答疑,遇到比較困難的問題,再由老師進行具體講解.比如讓學生思考拍西瓜判斷生熟是通過音色還是音調?首先把學生分組,每個組給一個西瓜.先讓他們自己敲敲西瓜,然后自己再猜猜生熟,再一起分享西瓜.這是生活中的探究,也是甜蜜的思考.有小組說,音色決定于聲源的結構和材料,音調決定于聲源振動的頻率.從聲源角度考慮,每個西瓜的結構上肯定是有所區別的,并且西瓜的水分、形狀、密度等因素都決定了拍西瓜是的音色不同;但是從判斷上來看,生活中人們往往聽西瓜發出的聲音是清脆和悶聲,是否是咚咚咚的聲音,從清脆沉悶角度來看又是屬于音調這一特征.這個小組的結論是他們說不準,但他們顯然在思考.探究強調思考,不僅僅需要最后的結果.緊接著就有小組反駁,通過拍打西瓜發出聲音來判斷時,音調較高即聲音清脆的是生瓜,音調較低即聲音低沉的是熟瓜.很明顯,這組認為答案是音調.這一組,有學生補充,他也認為不是音色,書中所認為的音色應該是指一類聲音,如二胡、笛子、鋼琴等.用二胡演奏樂曲時,音調是不同的,而人們認為音色是相同的.西瓜是否也可以這樣認為.探究,以生活為藍本,就有了更多可以思考的媒介.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了.另外一個小組說,音調和音色都有,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生的西瓜與熟的西瓜含有的水分不一樣多,振動快慢不一樣,所以音調不同.熟的西瓜內部雖然也是一個整體,但是相較于生的西瓜結構是有所改變的,以致音色也是不同的.總而言之,探究活動的設置要有意義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活動有了興趣,自然在課堂中就能踴躍地探究.
初中物理的實驗,一般都很有趣,學生也很感興趣.教師順勢利導,學生也很快就能進入探究的狀態,即自己考試思考實驗中的物理現象、物理原理.但這有個前提,所有的探究要以學生當前的認知為基點,不能超越學生現有的學情,否則,學生會一頭霧水,無從下手.以近視眼鏡作用的實驗為例,實驗中用凸透鏡代替晶狀體,將戴上近視眼鏡的凸透鏡當成正常的眼睛.可是學生理解起來有點困惑,教師就要按照生活實際,將沒戴眼鏡的凸透鏡當成正常的眼睛,此時調整光屏與的凸透鏡的距離,使得光屏上出現蠟燭火焰清晰的像.然后給眼睛戴上近視眼鏡,結果光屏上的蠟燭火焰的像變得不清晰了,此時要將光屏向后移動才能再次出現蠟燭火焰清晰的像.學生立刻就能探究出:近視眼鏡的作用是將像向后移動到視網膜上的.而原實驗中拿走近視眼鏡要將光屏向前移動才能再次出現蠟燭火焰清晰的像,學生要轉換一下思維才能探究出這樣的結論:將近視眼鏡拿走,像向前移動,說明近視眼鏡的作用是將像向后移動到視網膜上的.這個思維過程沒有改進后的實驗直接.教師平時要對學生按能力、性格差異進行適當的分組,要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課堂展示的一份子,讓學生能夠知道自己的存在感和自己的需求感.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探究不同的實驗.以前筆者一般都是按照書上的實驗去講的,中等以下的學生理解起來較難.而按照后一種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大多數學生理解較容易.有的時候,思維習慣不一樣,探究問題的難度就不一樣,教師需要在很多問題上,換個方法去教學,或許探究效果會更好.教師在課前應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現狀.探究活動必須符合學生現狀實際,過簡單學生覺得沒有意義,過難無從下手因失去活動意義.
探究就要是把物理的現象看過清楚,想過明白的過程,這個過程,指導學生實驗尤為重要,尤其是書上沒有的實驗,教師要指導學生創設實驗,讓他們在具體的實驗中探究,讓探究成為一次帶得走的經歷.比如水杯透鏡的講解可以從兩個維度上分析起,1.縱軸方向上厚薄均勻,可以看成平行玻璃磚,所以所看物體在縱軸方向上是沒什么變化的;2.橫軸方向上是個厚凸透鏡(球面直徑等于厚度),所以在橫軸方向上所看物體的像和正常所學凸透鏡成像規律一致.但這不是探究,這不是物理,這是記憶.只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究得出的規律才能有深刻的記憶,物理課堂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實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實驗的選擇,教具的制作一定要符合學生實際.如這個話題,教師可以以讓學生做一個簡易的實驗,將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會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觀察著,探究著.要求學生寫出探究的過程,當然這里面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求學生做最后的總結.以下是學生探究的成果:
筷子傾斜放置時,水中部分會向上偏折.從上面看,筷子像變彎了一樣往上蹺.從側面看,水下和水上兩部分不在一條線,筷子在水中部分會向遠離中心方向側移.另外,筷子傾斜放置時,視線沿著水上的筷子看像滑梯,從水杯底部看滑梯下部反過來了.以前看到一個小動畫,很生動,于是在課上放給學生看,學生一看驚呼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學生還是停留在動畫的驚奇中,對實驗現象本身關注度不夠,而親手實驗會大大增加學生體驗,加深對實驗現象的印象和實驗原理的探究與體驗.因此,探究要讓學生多一點實驗,多一份經歷.
探究應該初中物理課堂的主要流程,要讓學生在探究中感悟物理、感受樂趣.探究時要合理分工、明確職責,這樣會讓活動的目的更為明確.每位學生有了明確的探究目標,才會朝著任務而激發自己的思維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