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超
(江蘇省邳州市趙墩中學 221000)
物理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哪怕是一個玩具、一個雞蛋、一朵花、一塊磁鐵都蘊含著大量的物理知識.從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著手,在教學中將生活元素與物理知識結合,可以起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新課導入是初中物理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好的新課導入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投入到新課學習氛圍中去.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物理教師舍不得在課前花費寶貴的幾分鐘用來新課導入,對于他們來說,這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講解更多的物理知識.其實不然,教師不妨嘗試著在課前留出五分鐘的時間,精心為學生設置生活化的新課導入模式,通過生活中的元素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凝華與升華”中,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汽化和液化”等物理知識,如果說之前的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容易的話,那么本節課的“凝華與升華”就相對的抽象和難懂,我認為再抽象的物理名詞和概念在生活元素面前也會被打回原形,我在教學之前會給學生準備一些廢舊的白熾燈和全新的白熾燈,分別將這些白熾燈發到每一個學生的手上,讓學生仔細觀察廢舊的白熾燈和全新的白熾燈有什么不同,學生在觀察后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廢舊白熾燈的燈絲是黑色的.”很顯然,很多學生都能夠觀察到這樣現象,我接著引導學生:“那么你們知道為什么白熾燈在使用的過程中會逐漸變黑嗎?”學生表示不知道,但是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發出來了,“那么我們本節課就來研究一下為什么白熾燈用久后會變黑吧!”最后新課知識被引導出來,我認為僅僅花費了五分鐘的時間,就將生活元素與物理知識聯系了起來,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這五分鐘的時間花費的非常值得.
好奇心是探索的根源,如果能夠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好奇心,物理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呢?將物理知識與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可以達到激發學生好奇心的目的.所以物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著重從生活角度出發,為學生設置生活化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學習“汽化和液化”時,如果僅僅以陳述的方式給學生講解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我相信學生一定不會有探究的好奇心,適當的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由學生自然生成好奇的心理,對本節課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實驗.先將棉花浸泡在酒精里,然后將其拿出來裹在溫度計上,讓學生猜測溫度計會又怎么樣的變化,有的學生覺得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有的學生認為溫度計的示數會下降,學生意見不一,也都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猜測,每一個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他們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然后我讓學生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學生驚奇的發現溫度計的示數先上升后又下降,“怎么會這樣呢?”、“和我想的不太一樣啊!”、“溫度怎么會發生兩種變化呢?”學生皺著眉頭理解不了,于是在學生的好奇心下,我再來給學生講解“汽化和液化”,學生接受起來就會非常的容易,這樣的物理課不會成為物理知識的灌輸課,而是學生不斷探索、不斷解惑的過程.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很多物理現象和規律都需要在實驗中才能加以驗證和探究,如果讓物理脫離實驗環節,那么物理教學又和呆板的灌輸有什么不同呢?但是我們都知道學校能夠提供的物理道具畢竟有限,除了一些重要的實驗器材,物理教學中還會涉及到很多的小實驗,這時候所需的器材就需要從生活中去獲取.比如,在學習“浮力”時,很多教師都會給學生展示死海的圖片,讓學生看一看人在死海上進行日光浴的現象,但是這樣的現象畢竟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很難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學中從生活中選取了乒乓球這一生活道具,乒乓球是學生經常見到的物品,但是乒乓球在物理課上又會有哪些用處呢?我給本次實驗準備了三個乒乓球,一個是正常的,用來演示漂浮現象;一個是裝了適量的水,用來演示懸浮現象;一個是裝滿了水,用來演示下沉現象.我依次將這些乒乓球放入水中,學生的表情也變得越來越夸張,因為這個實驗與他們對生活的認識產生了一定的偏差,“乒乓球在水中應該漂浮的,為什么會懸浮或者是下沉呢?”學生你一言我一句,熱烈的討論著各種原因,此時課堂氛圍非常好,是我所希望的全員參與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很容易在學生的討論中被逐一攻破.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可謂是處處存在,在沒有學習物理知識以前,學生或許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但是在學習了有關知識后,我認為學生有能力來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也應該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實踐物理的習慣.所以,在每一次學習了新知識后,我都會引導學生做一個有眼光、有智慧的人,讓他們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學生會逐漸發現原來物理在生活中有著這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學習了“摩擦力”后,學生會驚奇的發現原來那么多的物理現象都和“摩擦力”有關.秋天脫毛衣“噼里啪啦”的聲音是因為摩擦力的存在;火車行駛過程中與鐵軌之間存在摩擦力;走路時沒有滑倒是因為摩擦力的作用;手能拿起筷子是因為摩擦力的存在;用黑板擦擦黑板會產生摩擦力……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摩擦力,好像一睜開眼就能接觸到生活中的摩擦力.所以在學習了摩擦力之后,學生會忽然發現這個世界變得美妙多了!在此基礎之上,我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摩擦力的有關物理知識.如我會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簡單的生活問題:“同學們,在學習了摩擦力之后,你會如何為自己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呢?”學生仔細回顧本節課的知識,有的認為應該選擇摩擦力大的鞋底,有的認為應該選擇有花紋的鞋底,有的學生認為應該選擇花紋較深的鞋底……學生的思考都能夠僅僅圍繞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可見,學生不僅認識了摩擦力,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摩擦力了.
總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比比皆是,將生活元素貫穿于物理教學的始終,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從而使得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物理、會用物理的實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