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彧聰
(廣州工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850)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新時代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新時代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是我們黨在新時代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主線的新時代定位和新時代要求。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是我國農業經濟改革中的一個研究重點,農產品出口也亟需進行結構性改革以獲得更好的國際貿易競爭力提升。農產品出口一直以來是我國外貿商品出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農產品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的增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作用絕不可忽視。廣東與山西兩省作為我國較早改革開放的地區,它們都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發展外向型經濟。廣東與山西兩省的農產品出口增值能力較強、發展速度較快。
廣東省是我國最早改革開放的地區,盡管不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但廣東省依靠其毗鄰港澳的“大灣區”優勢,特別是與東南亞地區的獨特有利地緣優勢,借助蓬勃發展的鄉村經濟,并通過農產品的深加工貿易模式,使得粵長期占據著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一個龍頭地位。根據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統計數據,2016年山西省出口貿易的農產品主要集中于水果和果汁,占比接近90%,出口到40多個國家,大部分出口到美國,俄羅斯和孟加拉。
山西省確立以有機農產品出口為重點,以功能為導向引領的農業生產方向,以發展功能農業為引領,發揮山西農產品出口特色優勢競爭力;功能農業作為山西特色農業的升級版,供給側方面打造功能農產品,發揮綠色有機農產品出口以滿足國際消費者對健康的日益增長需求。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需求側提升發展思路,山西省確立提高農業現代化程度的目標,從提高新型經營主體效益,擴大專業合作社數量來促進山西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廣東省通過完善農產品出口激勵機制和農產品生產企業支持政策,保障重要農產品對國際市場需求的有效供給。
加快培育和構建更好的發揮地方政府主導作用的制度側提升政策體系。山西省確立通過發揮地方政府的服務引領作用,促使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通過統籌整合各類山西省支農惠農資金,在涉農山西省企業創建晉商品牌、晉商產品認證等方面加大制度側支持力度;發揮山西龍頭企業和各類山西農業企業在山西高端農產品生產方面的引導示范效應,根本上從制度側提升完善各類市場利益主體的聯接機制。廣東通過加大粵財政支持力度,以金融創新驅動財政支農資金的方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廣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領域從而促進廣東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1]尤彧聰.供給側改革視閾下的廣州外貿企業創新驅動資源配置與外貿轉型升級的相關性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2017(20).
[2]尤彧聰,易露霞.基于“供給側改革”與創新驅動的廣東出口貿易模型研究[J].中國市場,2017(16).
[3]尤彧聰.農業“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創新驅動“珠三角”地區農產品出口升級路徑實證研究[J].山西農經,2016(12).
[4]尤彧聰.農業“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科技創新與廣東農產品出口的相關性實證研究 [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