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琴
(三明市三元區農業局經管站 福建 三明 365001)
目前因為我國農業發展水平較低,農民組織能力較弱,這就需要政府更好地發揮自身角色作用,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穩定發展[1]。考慮到上述情況,結合自身與此認識,具體分析政府支持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農業為社會提供了人們生存所需的物資,人類對農產品的需求是基礎性的。換言之,人民對農產品的依賴非常強,因此農業構成了國民經濟的基石,農業的穩定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在市場經濟環境當中,政府有必要對農業發展做出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同類農產品的各組織者彼此間提供協助。合作社依據市場的信息情況,和市場中的營銷企業進行合作。從國外一些國家的經驗來看,政府也在支持著合作社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是較為弱勢的聯合性組織,需要有序結合起來,便能消除存在的自然風險,農戶與市場之間的矛盾便能得到解決。
如培訓活動經費及農產品加工設備更新等基礎設施建設,將花費作為地方政府年度預算的一部分,專門款項用在相應之處,指導農民合作社不斷進步,促進發展。
在稅收上,政府最大限度上支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將產品輸送至社會中,提供政策上的稅收減免照顧:合作社成員在產品經營中,幫其減免營業稅;在不超出三年時間內,新建立的合作社不征收部分稅收費用,進而鼓勵合作社自發地設立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銷售的產品,不增加額外的稅收費用[2]。針對合作社成員的成員獲得資金收益,不再對個人征收所得稅,鼓勵成員積極融入到合作社管理當中。政府已對農業產業化規模企業提供了許多稅收照顧政策,以上政策用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被認為是適用的。
如,減免營業稅、進口設備稅收等的費用,帶領合作社,更好地服務農產品深加工;對此類型的合作社,當其向國外輸出產品時,采取全額退稅等的舉措,倡導合作社逐步拓寬銷售區域,增強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①讓農村發展銀行業務范圍更廣,在具體業務當中需要納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
②針對信用度較好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提倡農村信用合作社為其提供資金貸款當行的信用保障,逐步擴寬信用擔保范圍,給予更高的貸款額度,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特征,構建與之相符的信貸抵押擔保,給予農民在土地使用上合理合法的定價途徑,如試著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來進行抵押貸款等。
③針對生產經營較為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商業銀行為其生產經營提供優惠貸款支持,可以為其經營規模的擴大及基礎設施投資費用的增加給予貸款幫助。如農機具機械購置等;
④在條件允許下,把部分農村金融業務分配給合作社,促使農村金融合作社不斷進步。將基層信用社改革狀況考慮在內,切實構建農村合作金融;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允許其在一定范圍內建立可控的資金融通體制。該政策理論根本是因為農業具有非常低的效益,針對人口較多而土地資源較少的情況,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獲得利潤的空間并不大,在有限區域內開展農村金融業務,促使合作社獲得更高的收入,讓合作社更好地維持及發展下去。不同農村信用社與其余金融機構制定具體可行的政策,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針對農民合作社,設置專門貸款的科目,強化信貸扶持,營造良好的信貸服務,精簡審批手續,解決農民專業合作在不同階段所需資金,給予各種低息貸款。針對生產規模龐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必要的信用額度,以此為準,提供貸款上的照顧。使農業發展銀行業務層面更廣泛,在關鍵業務當中,把握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激勵商業銀行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服務,如增加設施投資的貸款力度,拓寬農村合作社經營范圍等;鼓勵農村信用合作社選擇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摸索運行流動資金貸款,給予信譽上的保障,讓信用社給用戶提供更廣的信用擔保范圍。
國內專業合作社較為特殊,并非普通意義上的經濟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政策引導基層執行機構。為此,《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公布之后,縣級及其以下地方政府將其作為農業政策實施的較基礎的機構,在合作社協助下,將一些政策落實到合作社,促進發展。詳細而言,一些扶貧開發工程項目的建設與農產品優勢區域扶等,可以依托有一定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執行此項任務。
合作社前期發展規模不大,風險承受能力較弱,較依賴政策及人才等,收集不同類型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現主管部門需要為其提供搜尋信息的幫助。政府要下足功夫,搞好對農民合作經濟法的宣傳工作,普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知識,健全輔導培訓機制,組織縣、鄉輔導員、農村能人等相關人員進行等各方面知識的培訓,落實培訓經費,讓他們通曉法律知識,切實把握操作流程及手段,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水平,結合實際情況,以當地特色為中心,將各優勢產業組合到一起,建立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賦予法人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當中擔負的職責及享有的權利,同時也對合作社的市場主體地位給出了明確規定。但合作社與其他市場主體并不一樣,其屬于人合組織,如果人與人合作意識具備后,基層政府機構便需對其設立過程進行引導,發揮政府作用,指引設立有關合作社,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直至維持正常運轉為止[4]。事實表明,政府作用在促使合作社發展的開始階段是十分必要的。
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使其不斷進步,讓農戶間更好地實現人力等資源配置,充分體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再加上政府在政策扶持,吸收國外與此相關發展經驗,引入先進的技術設備,未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將有更大的空間,將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及發展貢獻力量。
[1]王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政府支持研究——以南陽市為例[J].河南農業科學,2010,39(7):113-117.
[2]孔祥智,陳丹梅.政府支持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J].教學與研究,2007,V(1):17-20.
[3]師鄭紹,魏巍.新時期農村金融創新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4(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