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杰
(四川省鹽源縣農牧局 四川 涼山 615700)
當前需要對土地產權關系進一步明確,確保土地產權主體以及財產關系更加明確化,確保界定范圍的科學性。此類界定范圍需要在法律制度規范性基礎上,在經濟行為方面有所展現。但是從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產權界定基本現狀來看,仍舊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土地產權不明確,產權歸屬難以界定等問題。
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地區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有效提升,農村地區土地流轉速率以及發展規模在逐步擴大,在加快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探究土地流轉制度。我國相關部門對土地流轉工作高度重視,在合法有償基礎上積極開展多項農業規模化經營。目前針對土地流轉過程中各項法律制度尚未完善,部分地區也未擬定規范化的規章制度。隨著農民對土地價格認識度不斷提升,在農業規模化發展過程中,針對日趨增長的土地需求,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更多農民都參與到土地流轉過程中,流轉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法律保護,導致土地流轉中會出現諸多矛盾,使得農民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隨著當前城鎮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土地資源對現代工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會產生不同經濟效益。當前土地增值主要是由兩種形式構成,第一種是土地原有的用途不發生改變,土地數量投入通過技術與資本要素進行替代,對現代農業生產以及社會經濟活動發展要求出發,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值也確保土地增值。其次是對土地基本用途進行改變,可以將原有的農業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當前要想全面提升土地增值效率,需要對傳統土地增值方式進行改革,在農田現代化改造過程中積極應用各類先進技術,對農業實現現代企業化管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確保農村經濟長遠發展。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激發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一段時間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但目前出現發展后勁不足的情況,這就需要對土地產權進行改革。確保農民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及基本收益。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如果缺乏完備的產權要素,將會限制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通過積極改革土地產權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農村土地增值,確保土地良性發展,提高農村土地效益。
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實行過程中,“三權分置”是對原有制度的有效創新,是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有效完善,是更好地探索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有效形式。通過“三權分置”,進一步明確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在保障集體所有權以及農戶基本承包權的前提下,搞活土地經營權,農戶通過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增加收入。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走適度規模經營之路,實現農業生產的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隨著農民進城打工增多,農村閑置土地越來越多,無法借助土地獲取更多更高的收益。農民以轉讓、出租、入股等土地經營權流轉形式來提高收益值,增加收入。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財產,通過產權改革,農民可以將自己的土地經營權通過抵押貸款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更好地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擴大農民增收。通過三權分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地利潤率,擴大了農民增收范圍,保障了農民基本收益權益,促進農民增收。
當前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環境的發展而逐步變化,需要從原有制度上進行改革。對土地經營規模、建設效益等方面都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單方面追求規模化經營,將會限制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當前諸多地區對農村土地經營模式進行了創新,使得土地產權制度逐步完善。要想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對土地所有權主體和物權性質進行確定,對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統一化管理,保障廣大農民權益,促進農村經濟長遠發展。
[1]冷靜.農村土地產權改革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