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農業委員會經營管理站 山西 臨汾 043500)
截止2018年3月底,全縣的農民合作社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達到861家。其中:種植業520個,養殖業229個,農機服務業112個。注冊資金4.85億元,入社農戶達到11 892戶,入社率16%,帶動非成員農戶15 500戶,占總農戶數的20%,合作社年戶均收入達到33 200元。全縣示范社累計達到79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8家,市級20家,縣級38家。
截止2018年3月底,全縣累計培育家庭農場49家。農場經營土地面積297.8hm2,其中:耕地228.87hm2(其中:家庭承包經營44.66hm2,流轉經營184.21hm2),其它 86.98hm2。每個農場平均經營土地6.06hm2,平均流轉土地3.73hm2。家庭農場勞動力共計204個。農場按行業分,種植業35個(其中:糧食產業22個,經營土地面積3.33~13.33hm2的19個,經營土地面積13.33~33.33hm2的3個),畜牧業13個(其中:生豬產業7個),種養結合1個。2017年家庭農場銷售農產品總值1 278.1萬元。全縣示范農場13家,其中省級1家,市級4家,縣級8家。
全縣目前成立的農機合作社有112個,其中,有2家被國家農機司評為國家級示范社,有1家被省農業廳評為省級示范社。
全縣農業企業達到35家,“無公害”認證企業達到18家,認證面積1.2萬hm2,認證產品39個;“綠色食品”認證企業3家,認證面積263.3hm2,認證產品4個;“地理標志”認證企業2家,“隆化小米”地理標志認證面積2 700hm2,“翼城蘋果”地理標志認證面積1萬hm2。
一是對有設立新型經營主體想法的群眾,講清楚每一種新型經營主體的定義、原則、標準、模式、利益聯結機制、政策扶持等內容,讓群眾根據自己的經營種類、規模、地理優勢、帶動能力、外部環境等來慎重選擇適宜自己的經營主體。
二是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按類型制定培訓內容,農場側重于生產技術方面,合作社側重于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規范化運營方面,龍頭企業側重于加工流通環節,“三品一標”認證等方面。同時參觀先進成功典型,讓新型經營主體能夠學到、學會實用的技能。
對農民合作社,要進一步強化民主管理,完善治理機制,嚴格執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社員盈余分紅制度。對家庭農場繼續試行家庭農場記賬臺賬管理制度,做好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情況的全面統計和監測。積極鼓勵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申報國家級示范社。
全縣目前已成立聯合社4家,今后要繼續鼓勵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充分發揮其在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扶貧攻堅上,成立以吸納貧困戶為主的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實現脫貧。在壯大集體經濟上,積極探索以村民的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聯合發展產業,增加村民的財產性收入,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打好基礎。
認真學習安徽、河北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積極培育。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家庭農場為基礎、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充分發揮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優勢與功能,采用多種組織形式的聯合互助共享,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完整的產業化發展鏈條,最大程度地實現共贏發展。
2017年,全縣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到2 415.4hm2。今后要鼓勵農機合作社、植保社會服務組織繼續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通過實行“土地保姆”“土地管家”等形式,集中采購農業生產資料,擴大服務覆蓋面積,服務向多環節拓展,不斷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效率,引導小農戶逐步走向現代農業規模化的發展道路,從而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要充分利用好農業擔保信貸融資機構,主動組織經營主體對接擔保業務,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支持農業生產經營,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