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麗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2016年西安首次經歷了機動車輛單雙號限行,學校停課,35家重點污染企業市長要求曬數據,重污染天氣西安發布暫停工地及企業名單,鐘樓隱身,大雁塔被發射。
因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目前沒有強制性規范和準則,會計則相關準則和制度中也沒有做出對環境會計的具體規定,企業對會計信息的披露就顯得比較被動,追求股東最大化的目標使得企業在沒有強制性要求的情況下很難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同時也少有主動為避免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導致環境成本支出增加,也增加了企業推動環境成本建設的動力和難度,目前環境會計制度的現狀,滿足不了會計實務的需求,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企業的會計實務中也沒有出臺可以遵循的相關制度對環境會計對象進行有效的確認、計量和披露。阻礙了環境會計實務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開展。
通過環境會計研究,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推動,推行“綠色經營”理念,對于企業來說不僅僅要考慮經濟上的收益,還要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通過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要求加強企業的環境責任。同時傳統的GDP核算方法沒有把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對環境問題造成的損失與收益無法客觀反映,通過推行環境會計實施,建立綠色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正確反映國民生產總值以及滿足全面考核企業經營業績的要求,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性選擇,從而有助于改變以付出治理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同時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發展中,通過推動企業準確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可以加強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監督,避免企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隨著政府部門的大力提倡、環境問題得到了普遍關注和認可、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相關法律、條例、環境標準在內的法律體系。但是缺乏相關的部門進行執法和監督。同時環境會計仍未建立起完善的體系,沒有統一的準則與制度來規范完善環境會計體系,并規定統一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企業在環境會計的成本計量和信息披露方面缺乏實際操作的具體方法。
通常環境會計信息在年度報告、內部工作會議、報表附注、單獨報告、董事長報告中體現,只有在環境信息對財務成果產生重要影響時,才作為獨立問題來處理,對于對外信息披露的公開度、透明度較弱,使得信息使用者也無法在眾多的信息中及時找到需要使用的有用信息,無法客觀及時的反應和評價企業的環境信息現狀。
我國在實踐方面取得的實質性進展比較小,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沒有明確的執行程序,在執行上缺乏強制性,沒有相應的獎懲機制,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還集中在初級階段,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一般是在有強制規定的時候才進行。
自愿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很少,很多企業即使進行信息披露,也只是披露對企業有正面影響的信息對造成負面影響的信息避而不談,使得信息的有效性和參考性減低。例如:按規定提交排污申報登記表,在募集權益資本時在招股說明書中作相關說明,迫于新聞媒體的壓力而公開環境信息等。
環境成本有沒有發生,那些成本應該確認為·環境成本,對于支出是應該確認為資本性支出還是收益性支出,如何對環境成本進行客觀公正的核算都是環境會計確認中存在的問題。
4.1.1 完善環境會計相關法律和制度準則,推動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制定,增強環境會計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統一性。針對核算對象的復雜化,確定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增強環境會計用貨幣計量和披露的可操作性。構建科學合理的環境會計體系,建立獨立和完整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加強對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督。
4.1.2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將環境會計的理論與環境會計的實踐相結合,擯棄以往只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發展的不健康理念,推動財政部門和環保部門的合作,推動行業環境協會平臺的建立,對環境會計體系建設進行有效的指導,同時加強政府審計部門對環境會計的監督,推進企業環境會計穩步發展。
4.1.3 應在推行環境會計制度的同時,加大獎懲建立激勵獎懲機制,促進企業自愿實行環境會計,強化激勵約束機制,使企業明確感受到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壓力,促使企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環境信息的收集和披露。自愿披露自身的環保方針,計劃和業績,供有關環境管理體系審核認證,樹立企業綠色環保形象,對環境會計發揮作用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對環境會計執行不力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處罰,營造促使企業環境會計的迅速發展的環境。
4.2.1 對環境成本進行確認。準確判斷環境成本有沒有發生,首先要符合相關性原則,看這項環境成本支出和環境保護活動是否相關,其次確定環境成本支出的發生是否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具體反映在有沒有資產流出或消耗,有沒有負債增加,最終是否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最后要滿足可計量性,體現在環境成本的發生是否可以明確量化。
4.2.2 進行環境成本的計量。以費用的經濟用途分類的計量內容分為四個項目,一是治理費用,而是預防費用,三是發展環保產業費,四是環保行政事業費。
治理費用是指為了治理環境污染而投入的所有資源總和,包括短期的區域性環境治理行動中的投入部分,污染治理企業或一般企業污染治理車間的運轉以及短期的區域性環境治理行動中的投入部分。
預防費用是指預防污染發生的費用,是預先發生的費用,可以采用預提的方法,在以后年限攤銷計入成本,是企業主動發生的環境成本。
環保產業費是指與環境相關的公共設施維護方面發生的相關費用,例如綠化建設費用和城市污水處理費用等。
環保行政事業費是指在環境保護,研究、環境管理等方面發生的費用。
4.2.3 推動環境會計制度的應用,完善環境成本法規制度。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晚,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參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同時參考發達國家或者相關國際組織的做法,以法律手段要求企業必須及時報告環境信息,在我國已經出臺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對細節方面的要求進行明確,從法律上確定環境成本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有利于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執行,避免一些企業利用法律中模糊的規定;其次對于危害環境的懲罰加強執行力度,使得企業感受到環境問題帶來的壓力,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促使事業重視對環境成本信息的收集、和披露。
在環境成本的推廣上可以借鑒臺灣和日本的基本策略,由點及面,先在一些重點污染企業入手,然后由點及面,再逐步擴大推廣到各個行業。首先選擇財務體系完善,財務資料完整的大型企業,然后成立環境會計專案小組,小組成員由采購、財務、以及信息部門相關人員組成,宣傳環境會計文化,使得大家認知達成一致,對企業的環境會計做出初步調查,對企業的環境會計體系構建給出建議,在企業環境會計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委派相關學者對企業存在的困難和技術難點進行指導和幫助,并可以針對試點工作中顯現出得問題進行總結,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制定出符合我們實際需要的環境成本指導手冊,從試點企業逐步推廣到各行各業。
4.2.4 設置環境成本獨立核算科目。在相關會計準則中應該設立專門的環境成本科目,一級科目確定為“環境成本”,來確定在環境保護、環境損害方面發生的相關成本,同時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和規模大小,還可以細化反映企業相關環境成本的明細科目。設立環境保護費用、環保事 業費用、環境補償費用、環境發展費用等四個明細賬。
4.2.5 規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和形式。規范環境信息披露內容和形式。目前我國與環境信息披露相關的法律制度還在不斷地完善之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南》中雖然有一些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但是披露的內容,方式自主性太強,多為自愿性披露,需要進一步對披露的程序和標準進行明確,規范披露的細節內容,同時擴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范圍。
很多企業在進行信息披露時是進行的選擇性環境信息披露,更多的是進行定性信息的披露,擔心定量信息披露會給企業帶來不良的影響,那么推動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正面認知,看到信息披露定量信息給企業帶來的利好方面,不但有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還有助于獲得債權人的支持,為企業帶來無形收益,同時因為信息披露越有效,公眾對企業的關注度越高,對企業的環境披露會有更高要求,形成良性循環。
對于環境信息的披露,我們還可以考慮建立環境信息披露審計,在審計準則中考慮環境審計的相關內容,推動對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督。
[1]張燕.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實施探討[J].現代營銷,2016.6.
[2]李涵.申雙溥.經濟新常態下環境會計的發展與展望[J].2016.15.
[3]楊鳳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國外經驗與啟示[J].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