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祥
(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對河流的河網及流域的研究主要在于對平原河網[1]、城市與河流[2]、河流與生態[3]等方面的研究。對于河谷地區河流的河網及流域特征的相關研究較少,而河谷作為河流發育的重要階段,研究河谷地區河流的河網及流域特征,有助于研究該地區整個水文體系的形成和發育過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本文所用數據主要為云南省元謀地區的DEM數據以及遙感影像數據,進行研究區河流的河網及其流域概況的初步研究,主要DEM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網站提供的GDEMDEM 30M分辨率的數字高程數據,遙感影像數據來源于Google Earth影像數據。
數據處理。運用ArcGIS10.2對所下載的的DEM數據及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裁剪處理,對河流進行建模,在工具箱空間中選擇水文分析下的填洼、流向、流量以及河網分級和柵格河網矢量化添加到計算模型中,再選擇空間分析下的重分類及數學分析中的運算,生成河網分析模型。在河網生成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將河網分級去掉,加入分水嶺,并對形成的柵格轉面要素,再對要素轉線,生成流域分析模型。
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元謀干熱河谷地區的河流繁多,交錯縱橫,分布范圍廣,河網密集。其北部為金沙江河段,呈“U”字形分布,發育形成元謀河谷地區北部的河網,但河流主要以金沙江干流為主,支流發育較少,河網發育較為稀疏,流域分布較少。中西部部由作為元謀地區主干流的龍川江自南向北貫通整個元謀干熱河谷地區的水系,并有較大的支流石者河與蜻蛉河自西注入,河曲發育,河網密布,呈“樹根”狀分布,流域分布集中。
根據生成的河網與流域圖將其與元謀地區遙感影像圖進行疊加對比,發現在龍川江與石者河交匯的地方兩者存在較大的差別,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在該處基于DEM所形成的河網偏離了遙感影像上實際的河流,本應為河曲的河流卻呈直線分布,呈現出“裁彎取直”的狀態。
對元謀干熱河谷地區的河網與流域的特征分析與研究,并將之與遙感影像進行結合對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元謀干熱河谷地區河谷地形發育,河網密布,河流交錯縱橫,呈“樹根”狀分布,流域分布南北相對較少,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區。第二,DEM所形成的河網在龍川江與老者河匯流處—元謀縣縣城地區,存在著偏離,DEM所形成的河網呈現“裁彎取直”的現象。
對于DEM所形成的河網偏離了遙感影像上實際的河流的原因進行如下推測:第一,除去該地區的河網外其他河網均與遙感影像上河流分布基本一致,由此因程序計算而產生的錯誤可能性相對較小。第二,該地區處于元謀縣縣城,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在過去可能與DEM所成的河網相符,但在人類活動過程中,對縣城的修建,圍河造田等人為改造,使得該處河網發生到如今的現狀。第三,DEM在該處所生成的河流可能是未來河流發展形成的狀況,河曲發展過程中產生偏轉,自行裁彎取直并在龍川江與老者河交匯處發生朔源侵蝕,河流向北遷移,發生偏移。
[1]黃顯峰,鄭延科,方國華,吳俊,王宗志.平原河網地區河流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實踐 [J].水資源保護,2017,33(05):170-176.
[2]沈潔.上海浦東新區城市化進程對水系結構、連通性及其調蓄能力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3]王柳艷,許有鵬,余銘婧.城鎮化對太湖平原河網的影響——以太湖流域武澄錫虞區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02):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