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山,林寶慶,劉 蕾,利世鋒,姜海波,何春光
(1.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吉林 白城 137215; 2.東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國家環境保護濕地生態與植被恢復重點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0117)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81年,是以保護丹頂鶴(Grusjaponensis)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黃榆(Ulmusmacrocarpa)等稀有植物為主要目的的內陸濕地水域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1981—1984年,向海保護區完成了區內鳥類的初步調查,統計出丹頂鶴、白枕鶴(Grusvipio)、蓑羽鶴(Anthropoidesvirgo)、灰鶴(Grusgrus)、白鶴(Grusleucogeranus)、白頭鶴(Grusmonacha)、東方白鸛(Ciconiaboyciana)等173種鳥類名錄;1985—1988年間,經過保護區科研人員及有關專家的認定,新發現鳥類38種,鳥類名錄增至211種;1989—1992年,向海保護區陸續開展了鳥類本底調查,發現了夜鷺(Nycticoraxnycticorax)、蠣鷸(Haematopusostralegus)、禿鷲(Aegypiusmonachus)、栗斑腹鹀(Emberizajankowskii)、文須雀(Panurusbiarmicus)等珍稀鳥類,使向海保護區鳥類名錄更新至297種,包括我國突胸總目的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陸禽和鳴禽全部6個生態類群.向海保護區內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的鳥類共有10種:大鴇(Otistarda)、東方白鸛、黑鸛(Ciconianigra)、丹頂鶴、白鶴、白頭鶴、金雕(Aquila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heliaca)、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和虎頭海雕(Haliaeetuspelagicus)[1];列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有白枕鶴等42種.由于生態環境不斷變化,鳥類的種類組成和分布也處于變化之中,地方性、區域性鳥類新紀錄也在增加.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通榆縣西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22°05′~122°31′、北緯44°55′~ 45°09′,總面積1.05×105hm2.向海保護區處于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貌以沙化和鹽漬化平原為特征.發源于大興安嶺東部的三條河流在這里失去河道,水流漫散排泄不暢,形成了大面積的蘆葦沼澤.保護區海拔156~192 m,壟狀沙丘與壟間洼地交錯相間排列,表現為沙丘榆林-草甸-蘆葦香蒲濕地-湖泊水域交錯的景觀類型.保護區鳥類分布組成屬于古北界中亞亞界蒙新區東部草原亞區.
監測設備及工具包括10倍手持雙筒望遠鏡、20~60倍變焦望遠鏡、GPS衛星定位儀、數碼照相機、記錄本等.鳥類識別參照《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吉林省鳥類》《中國鳥類志》[2-6]等書籍,根據其形態、羽色、鳴叫、行為等進行辨認,并按照《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二版)》確定保護區鳥類的分類地位.
1993—2016年,在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發現戴菊、紅脅繡眼鳥、白頭鵯、東方鸻、白眼潛鴨等17種鳥類為保護區鳥類新紀錄種(見表1).

表1 向海保護區17種鳥類新紀錄種發現數量及位置
生境的質量對鳥類的種類、豐度、生物量都有顯著的決定作用,鳥類群落能夠反映出當地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劣.[8]截至2016年,向海保護區新發現鳥類17種,保護區鳥類已增至314種,由原有的18目49科增加到18目52科.雖然向海保護區鳥類記錄在逐漸增加,但從近6年的監測數據發現白肩雕、虎頭海雕、栗斑腹鹀等珍稀鳥類及狼(CanislupusLinnaeus)、狍(Capreolus)等獸類在區內已經絕跡.鳥類和生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很多學者對鳥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生境的破碎、惡化乃至喪失是生態系統面臨的主要威脅,給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和水鳥的數量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8-9]部分鳥類和獸類的絕跡可能與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破碎化及破壞程度有關.
據統計,吉林省鳥類共計19目64科359種,[10]目前向海保護區內已記錄到鳥類18目52科314種,僅潛鳥目沒有分布.為了更好地保護向海保護區鳥類,首先要進一步搞好野外調查工作,為制定保護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其次要健全保護制度,加大保護力度,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當地居民保護水鳥、熱愛水鳥的意識,全面落實保護區綜合整治的主要目標;第三,要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做好保護區的建設工作,為鳥類營造一個良好、適宜的繁殖和棲息場所,使保護區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成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基地和進行野生動物科研、教學的研究中心.這不僅對鳥類資源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林寶慶,韓曉東,楊軍,等.向海濕地遷徙鳥類的調查分析與保護對策[J].吉林林業科技,2010,39(2):29-32.
[2]約翰·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等.中國鳥類野外手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1-571.
[3]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上)非雀形目[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4]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下)雀形目[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劉月良.中國鳥類志(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367-368.
[6]王海濤,姜云壘,高瑋.吉林省鳥類[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2.
[7]鄭光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2版)[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1.
[8]鄒業愛.崇明東灘水鳥群落對生境變化及濕地修復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9]欒曉峰.上海鳥類群落特征及保護規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10]高瑋,王海濤,方林,等.吉林省鳥類多樣性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1):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