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乾海

前年退居二線后,又被單位返聘上班,但此時由于“削職為民”,說話失去了往日的分量,處事也無從前的威望。想想昔日的風光,看看當今的落魄,再加之兒子的婚姻破裂失敗,孫子的夭折,導致我的心靈上不知不覺中仿佛被套上了一把枷鎖,我抑郁了。變得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心情壓抑,精神空虛,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而且對親情友情日益淡薄;思維遲鈍,遇事難以決斷,行動遲緩;悲觀厭世,茍且度日,甚至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有一天,我看了一本張海迪的紀實文學,想想人家身殘志不殘,以極大的毅力戰勝了人生難以想象的困難,我這點遭遇算什么呢?于是我在老伴兒的陪同下,到醫院去看心理醫生,醫師告訴我,要擺脫抑郁,除了必要的藥物緩解治療外,最好的辦法是心病心治。我明白了醫生的意思,回家后步入了一條艱難的自我心理調適之路,終于戰勝了抑郁癥,使自己走出了囧途。
首先學打太極。我師從本地一位太極拳師,從打太極拳中感悟人生,調節心態。兩年多練下來,我感悟到,這生活便像“太極”,有虛有實,也有陰晴圓缺;人生如“太極”,不管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最終都必定要回到原來的起點;打太極真正體會到了“清凈無為”的真諦,只要保持一顆“遂順自然”的平常心,即便是桑榆暮景也能煥發出青春的魅力。
其次,采取哭泣宣泄法。有時我找一個僻靜處或放聲大哭,或放聲大喊,來宣泄壓抑、悲傷的情緒。將內心的積郁統統發泄出來,頓感心里無比的舒坦。
第三,從事可振奮情緒的活動。比如觀看令人振奮的體育比賽、看輕松愉快的喜劇電視、閱讀快樂的書籍等。
第四,一有空閑,我就聽聽音樂,用音樂來滋補心靈。因為音樂的速度、旋律、節奏,可以起到調節生命節律的作用。音樂能夠影響人的生理活動,特別是情緒活動,改善和調劑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進而達到解悶解壓,增進健康的目的。
第五,盡情地享受生活。比如泡泡熱水澡、吃頓美食、逛街購物等。
第六,助人為樂。我不僅參加了單位的扶貧助學活動,還到街上去做環保的志愿者,經常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達到了轉移注意力的目的。
第七,如果工作或生活中遭遇難題,我便對自己進行三問。一問“是不是小題大做了?”小題大做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犯的錯誤之一,本來很小的問題往往因為自己猶豫不決、思前想后,變成了可能是增加自己心理負擔或毀掉幸福生活的大事;二問“是否有比我更糟糕的人呢?”當心情不好時,情緒會變得暴躁或消極,感覺自己就是世上最不幸的那個人。此時,冷靜下來用這個問題問自己,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這不僅有助于自己看到生活中許多被忽略的幸福,還能讓自己從狹隘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三問“能否接受當下的感受?”當處于無法解決問題的膠著狀態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問自己當下的感受是什么,并嘗試接受現實,這樣一來,壞情緒會在自我問答中得到釋放。與其讓糟糕的事情成為心中的“惡魔”,不如勇敢接受。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坦然面對也是一種心理釋放。
第八,學會豁達。豁達是一劑良藥,它可以醫治浮躁、攀比、埋怨、冷漠等諸如此類的現代病和心理疾病。豁達,可以把人引入自律、自警、自勵的境界,從而學會至靜至樂,回到生命之本原——心無雜念的童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