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明

溫暖的陽光照進房間,透出淡淡的桔紅色調。懶洋洋的愜意午后,很喜歡在陽臺上曬鞋子。多年前就喜歡這樣,看著大腳、小腳和小小腳一字擺開,心里有說不出的自豪。溫暖的閣樓樓梯上,也很喜歡坐在這里,翻弄著我的盆花,讀一讀書,然后抬頭看那一溜鞋子。它們顏色不一樣,老公喜歡穿皮鞋,女兒喜歡穿舞蹈鞋,而我擺放的從來都是布鞋。只有布鞋,才能穿出居家的韻味。
許多年前,我們家也是這樣曬鞋子,只是擺弄它們的是母親。那時候沒有皮鞋,擺放的一律是布鞋子。不是我們比一般人穿得講究,而是喜歡輕易晾曬罷了。記得天氣晴好的時候,她經常把大小的鞋子擺在院子里,讓人感受到一種生活的節奏。雨天,父親穿的是橡膠鞋,那款鞋子鞋幫高,一般水濺不透,母親和我則穿雨靴子,姜黃的是她的,紅色的是我的。我的小靴子很好看,前頭翹翹的,不打滑,我很喜歡穿。曬鞋子這個習慣我一直保留到現在。
書柜的一角,是一套舊書桌,閑下來可以在這里看書,聽收音機里的音樂,甚至有時候雅興上來,還研磨畫幾幅畫。只是近年來,手懶了,寫的不多,畫也是更少了。一桌,一椅,桌上有現成的茶具,邊角安了一臺電腦,時或喝喝茶,上上網,這真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不過,閑適安靜的生活,是越來越少了。
我喜歡在陽臺上種花,從網上購得各種花籽,一年四季種著。喜歡鮮花配綠葉,更愛這份生機和浪漫的香味。它給人生命力旺盛的感覺,看著它們,心中便點燃了青春,煥發出力量,令人朝氣蓬勃。溫馨的小家怎能少了溫馨的廚房,每天五點半起床,第一個活動是走進廚房,開始打掃屋子。一桌一椅,一角一旯,都不能放過。打掃完畢,再點燃煤氣,磨幾碗豆漿,或做一鍋米粥,有暖和的家,還需要有暖和的胃,胃暖了,才能有暖和的心。
著名作家冰心,在北京時曾住過剪子巷14號,一個不大的三合院,北房三間,房前有廊子,東西廂房各三間。北房東頭有個很小的院子,是廚房和廚師的住房。北房西邊靠后墻,有一個極小的供奉財神爺和狐仙的小閣樓形的建筑。在這里,她第一次看到了穿著鮮艷旗袍和坎肩,梳著“兩把頭”,髻后有著很長“燕尾兒”,腳登高底鞋的旗人貴婦。看到她們見面后不住地請安問好,彼此寒暄。在這里住了十年的冰心,度過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年過八旬還對這里記憶猶新。
和冰心先生一樣,我對自己的第一個家,印象亦極深。住在鄉下的公社大院時,離我們最近的是村南的荷塘,我時常去看有沒有飛翔的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頭,這樣的畫面我看到不少。大院里有一個小劇場,經常有劇團在這里駐宿。在這里,我除了早年看過革命樣版戲,還看過一場《淤河姻緣》的戲。后來家搬到城里,父親在長方形的院子里種了許多花,還搭起一個葡萄架,把從外地弄來的葡萄苗栽上。在門口的各個臺階上又種了些桔樹、桂花與茉莉,周圍的人家常來家里看花。這里成了大院里長輩集會的地方,只是這時候,我們已經工作到各地,回家的機會愈來愈少了。
而我從小就喜歡自己的家,就像歌里唱的那樣,家可以不寬敞,但一定要洋溢著愛;家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很溫馨。佛家說,開開心心苦作樂,人生苦短莫煩憂。很難想象,連普通的快樂都感受不到的人,卻能追求到更大的幸福。有愛才有家,平平淡淡才是真,對待生活,不需要去找尋什么捷徑,努力的工作著生活著,才是人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