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娟
【摘要】 目的 探討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酶聯免疫檢測和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技術的關系。方法 選取我院采集的血液樣本8642份,均展開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之后實施血液病毒核酸篩查,分析兩種檢查方法所得結果的異同。結果 8642份標本行HBsAg酶聯免疫檢測,陽性148例,再次確認檢測時陽性135例;抗-HCV酶聯免疫檢測陽性者83例,再次確認檢測時陽性68例。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測定顯示,HBV DNA陽性者141例,HCV RNA陽性者76例,合并兩種因素,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及再次確認檢測的靈敏度為97.86%,特異度為95.49%。結論 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具有良好的特異度與靈敏度,不過不同試劑盒的檢測結果有一定誤差,血液核酸篩查技術可避免誤檢,準確率高?;鶎俞t院可實施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若條件允許,仍以血液核酸篩查技術為最佳診斷方法。
【關鍵詞】 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法;血液核酸篩查技術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因此在輸血時需對血液質量嚴加控制,防止血液質量不合格而造成病毒性肝炎擴散[1]。目前我國主要通過酶聯免疫檢測法對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進行測定,有研究[2]提出,不同試劑盒質量不同,因此肝炎病毒的檢出率有所不同。近年來,病毒核酸檢測技術因不受病毒測定空窗期的影響,因此近年來在臨床中得到應用。為分析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與病毒核酸檢測技術的關系,本研究選取8642份血液標本展開測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血液樣本8642份,血液來源于男性4459份,女性4183份,供血者年齡4~68歲,平均(31.65±4.17)歲;患者涉及疾病為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疾病。
1.2 方法
1.2.1 檢測儀器
所用檢測試劑盒為進口、國產兩種,前者購自美國Ortho公司,后者購自上??迫A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用儀器包括:核酸提取儀器、FAME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儀、生物安全柜、冷藏柜、離心機等。
1.2.2 檢測方法
(1)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對同一份血液樣本先分離獲得血清,分別以進口、國產試劑盒展開酶聯免疫檢測,所有檢測均根據相應操作規程實施。第一次檢測結果為陽性標本,展開第二次確認檢測。
(2)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檢測:按照核酸檢測程序,對血液標本展開篩查,經由進口、國產試劑盒展開檢測。
2 結果
8642份標本行HBsAg酶聯免疫檢測,陽性148例,占比1.71%,經國產或進口試劑檢測,一致率為99.68%;抗-HCV酶聯免疫檢測,8642份標本中陽性者83例,占比0.96%,經國產或進口試劑檢測,一致率為96.13%。
再次確認檢測,HBsAg酶聯免疫檢測陽性的148例患者中,陽性135例,陰性13例,經國產或進口試劑檢測,一致率為90.38%;抗-HCV酶聯免疫檢測為陽性的83例患者中,再次確認檢測,陽性68例,陰性14例,可疑3例,經國產或進口試劑檢測,一致率為60.32%。
對血液標本展開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測定,其中HBV DNA顯示陽性者141例;HCV RNA檢測結果為陽性者76例。以血液病毒核酸篩查結果為金標準,對這兩種因素加以合并,可知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及再次確認檢測的靈敏度為97.86%,特異度為95.49%。
3 討論
病毒性肝炎為常見血液傳播性疾病,對于血液樣本,需重點展開血清學檢查和肝炎病毒篩查。研究[3]發現,對于獻血志愿者實施病毒核酸檢測,可降低相關肝炎血液感染發生風險,提升病毒檢出率。因此近年來國家已經在血液傳播病毒疾病檢測中加入了核酸病毒檢測的內容[4]。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為核酸檢測的代表技術,其發展日益成熟,對于疾病的檢出率也逐漸提高,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我國醫療成本。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技術需要檢測人員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操作技能,同時其檢測時間較長,因此對于大樣本檢測,這一檢測方式在應用中受到一定限制[5],而操作簡便、對設備沒有特殊要求的血清學檢測仍是血液病毒感染疾病實驗室診斷的重要方法,且在基層醫院中應用的更加普遍。本次研究選取8642份標本,分別實施血清學檢測、血液病毒核酸篩查,結果發現,HBsAg酶聯免疫檢測發現陽性148例,再次確認檢測時陽性135例;抗-HCV酶聯免疫檢測陽性者83例,再次確認檢測時陽性68例。而對這些標本的血液病毒核酸篩查結果分析,可知HBV DNA陽性者141例,HCV RNA陽性者76例。將血液病毒核酸篩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對兩種因素合并,可知血清學檢測的靈敏度為97.86%,特異度為95.49%,由此可見血清學檢測和血液病毒核酸篩查結果的相似性是比較高的。
綜上所述,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具有良好的特異度與靈敏度,不過不同試劑盒的檢測結果有一定誤差,血液核酸篩查技術可避免誤檢,準確率高?;鶎俞t院可是是HBsAg、抗-HCV酶聯免疫檢測,若條件允許,仍以血液核酸篩查技術為最佳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妍,朱海峰,孫波,等.核酸檢測技術在血液篩查中的應用及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2): 1298-1300.
[2] 王芳,欒燕,劉顯智.核酸檢測技術(NAT)在獻血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 2010,23(10):892-894.
[3] 葉賢林,曾昭鑒.乙型肝炎病毒血液核酸篩查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6):537-540.
[4] 葉賢林,鄭欣,熊文,等.核酸檢測技術在血液篩查中的應用研究[J].熱帶醫學雜志,2011,11(10):1138-1140.
[5] 郭曉明.HBsAg和抗-HCV酶聯免疫檢測與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技術的關系[J] .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3):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