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06年

2018-04-03 01:12:52
特別文摘 2018年2期

1月1日, 廢止農業稅

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農業稅是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俗稱“公糧”。 農業稅起源很早,據史料記載,農業稅始于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到漢初形成制度,稱之為田賦。西方國家稱地租稅或土地稅。在封建社會,農業是最主要的生產部門,是封建制國家最主要的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但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隨著工業、商業的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當代世界多數國家的農業稅已不是主體稅收,而是作為財政收入的輔助手段。

歷史上,“皇糧國稅”一直牽動著中國的興衰。盡管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改革,以擴大納稅面,讓有地產、有錢財的人多納稅,但由于吏治腐敗,負擔最終轉嫁到農民頭上。即使是屢被提起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也只是短暫的輕徭薄賦,歷代封建統治者始終未能跳出農民負擔越減越重的“黃宗羲定律”。

革命戰爭時期,廣大農民用一輛輛裝滿糧食的小推車,“推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又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幾十年來,農業稅一直是國家財力的重要基石。“十五”(2000-2005)之初,中國開始了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中心,取消“三提五統”等稅外收費、改革農業稅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稅費改革。2004年,國務院開始實行減征或免征農業稅的惠農政策。2005年歲末免除農業稅的惠農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讓9億中國農民徹底告別了繳納農業稅的歷史。

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三峽大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游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筑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8m,壩高185m,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峽大壩左右岸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2臺5萬千瓦電源電站,其225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為世界第一,三峽大壩榮獲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紀錄。

11月11日,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在北京頒獎

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前身為創建于1981年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兩年一屆的全國優秀劇本獎,已舉辦過6屆,后更名為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曹禺戲劇獎·劇本獎。2005年中國文藝新聞出版評獎整頓后,經中宣部正式批準,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戲劇藝術綜合獎項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是六個常設子項之一,每兩年評選一次。

首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評獎活動于2005年12月啟動,至2006年6月初結束,并于2006年11月11日,在北京頒獎。

本屆評獎有14部作品獲獎,它們是戲曲:《山歌情》《大河謠》《鐵血女真》《風流小鎮》(后改名為《紅果紅了》)《董生與李氏》《金龍與蜉蝣》《甲申祭》《貴人遺香》;歌劇:《張騫》;話劇:《北京往北是北大荒》《李大釗》《結伴同行》《水下村莊》;兒童劇:《瀟灑女孩》。另有10部劇本獲提名獎。

1994年

1月21日,中科院學部委員改稱院士

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均可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著名學者,這次選舉,除了中央研究機構以外,獲選人數最多的四所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

8月19日,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

1994年8月19日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3天里13500人親臨打探,4400人正式報名。

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部分。1980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人事制度,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內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并提出:將來很多職務、職稱,只要考試合格,就應當錄用或授予。人事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就是公務員的錄用制度,這是入口,一定要把住。所以,鄧小平的講話,為建立和推行考試錄用制度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這種考試包括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政府發布招考公告,有什么職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要向社會公開,而不是像老模式那樣只有幾個人知道。接下來的考試,是“凡進必考”,想當公務員就要考試,沒有特殊和特例,這有利于遏制不良風氣,廢除了遞條子、找關系等暗箱操作。考完之后還有審核,擇優錄用,結果也要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這樣就能較好地把住入口,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就像老百姓說的“玻璃房子里的競爭”。

現在,公務員考試制度至今已走過了二十幾年,“凡進必考”的制度寫入了《公務員法》。 目前,公務員考試競爭越來越激烈,被稱為“中國第一考”。

1982年

6月16日,我國首批博士產生

這一天,我國首次舉行博士論文答辯會,馬中騏、謝惠民、李尚志、趙林誠、白志東和馮玉琳等6人獲得博士學位,除馮玉琳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外,其余5人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1983年5月27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聯合召開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大會。這是我國自1981年1月1日正式實行學位制度以來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博士。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試圖建立學位制,因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和“文革”的干擾,一直未能實行。1976年,教育部和國務院科技干部局聯合組織的學位小組,擬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草案)》,經審議修改,1980年2月15日由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討論通過。學位制規定,我國設學士、碩士、博士3級學位。這些當時還看不出分量的名稱后來卻極大地規范了人才選拔制度。

1983年10月19日,我國首次培養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國的學位制度全面趨于完善、成熟。

“博士”一詞雖在戰國時便已出現,但多用作官銜,而非學位。現代學位制源于西方,1868年,日本率先引入,稱為博士、學士和得業士,引起中國重視。到1905年,共有顏福慶等8人獲得歐美博士文憑,容閎本是學士,因對文化交流有貢獻,獲贈名譽博士。新中國成立前,大陸只授予碩士學位232人,始終未授博士學位。所有博士,均系國外培養。

1955年9 月,教育部成立13 人委員會,擬訂學位制度,9個月后,推出《關于學位、學銜和榮譽稱號等條例(草案)起草工作報告》。該報告保留了博士、碩士,卻取消了學士,并照搬前蘇聯二級學位制度,專業劃分上也完全模仿前蘇聯,共分了23種學科。鑒于當時整體教學水平不高,決定先培養“副博士”,這也是從前蘇聯引進的頭銜,學制4年,比前蘇聯長1年。

1955年11月24~26日,中國科學院正式舉辦“副博士”考試,原計劃招50人,可報考者達1000多人,最終錄取65人。

1964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授予條例(草案)》完成,將學位定為博士、副博士兩級。可未等施行,“文革”便爆發了。1966年6月27日,高等教育部通知:因“文化大革命”運動,1966~1967年研究生培養工作暫停。全國研究生教育從此中斷12年。

1979年11月1日,在紀念中國科學院成立30周年茶話會上,鄧小平鄭重提出:“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來培養、發現、使用人才。人才難得呀!技術職稱、學位制度,包括整個領域的工程師制度、研究員制度、學位制度,應該很快建立起來,這有利于我們培養、發現和使用人才。”

一個月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草案)》擬訂完成。鄧小平的指示只有三條:一是一定要搞成學位制度,二是建立學位制度要快,十年磨一劍不行,三是搞什么樣的學位,要結合本國的國情。

12月15日,首屆茅盾文學獎授獎儀式舉行

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愿,將其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1982年12月15日,首屆茅盾文學獎授獎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當天,有600位文藝界人士參加。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六位作家,手捧紫銅的獎章,向前來祝賀的人們致意。

剛從四川農村趕來帶著一身泥土味走上領獎臺的周克芹說:“我沒有感到成功的喜悅,更多的是羞愧和不安,我自覺肩頭的擔子更沉、身上的任務更重了。”《東方》作者魏巍的心里,只裝著一句話:為人民服務。數十年致力于歷史題材創作的姚雪垠,把獎勵當作鞭策。他說,《李自成》第二卷還不是定稿,我要把它修改得更好。獲獎,使從事業余創作的莫應豐(《將軍吟》的作者)更堅定地踏上文學之路。他說:“我愿努力,在建設具有中國氣派的新文學大廈上再添一塊磚瓦。”在創作和生活道路上經歷坎坷的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的作者)激動之余又在冷靜地思考:得獎,只能說明過去,今后的路還長。“我要艱苦地深入生活、刻苦進行藝術追求,和中青年作者一道,向當代文學的奧林匹斯山攀登!”

1970年

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這一天,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周114分鐘。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1964年三屆人大召開期間,當年積極倡導我國要搞人造衛星的知名科學家趙九章,寫信給周總理,建議盡快開展人造衛星研究工作。此建議很快得到聶榮臻、張愛萍、張勁夫等領導人和竺可楨、錢學森等科學家的支持。中國科學院于1965年9月,開始組建衛星設計院。1966年5月,經國防科工委、中科院、七機部負責人共同商定,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取名為“東方紅一號”。1967年初正式確定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要播送《東方紅》樂曲,讓全世界人民能聽到中國衛星的聲音。12月,正式命名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為“東方紅一號”。總體目標概括為四句話: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到。

從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以來,我國的空間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1958年

5月12日,新中國第一輛轎車出廠

這一年,新中國第一輛自己生產的小轎車,在第一汽車制造廠誕生了。

不久,“東風”牌小轎車開進了中南海,向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獻禮。第一輛“東風”牌國產小轎車出產,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此后,一汽的技術水平再上新的臺階,又成功地制造出中國第一輛“紅旗”牌轎車。為了向新中國十年大慶獻禮,“一汽”選送了33輛轎車和兩輛敞篷檢閱車,運往北京。紅旗轎車為新中國十年大慶增添了新的亮點。首都街頭駛過的紅旗轎車成為當時一個特有的景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的汽車工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

所以,“乘東風,展紅旗”,這句20世紀50年代的口號對應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兩款轎車車型。東風,指的是我國第一輛轎車,紅旗則是我國第一輛量產轎車。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國的第一輛轎車在整個汽車工業史上僅短暫存在了一個月,但是它卻為后續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寫下了一個值得驕傲的開頭。

9月23日,“北京一號”首都機場首次試飛

“北京一號”是由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計和試制的輕型運輸機。該機醞釀于1957年6~7月間,1958年2月經周恩來總理批準開始試制。于1958年9月20日制成,9月23日在首都機場首次試飛,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一號”,并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線試飛。可以說,“北京一號”從設計、制造、試飛,只用了短短的一百天就完成,創造了中國航空史的一個奇跡。

“北京一號”飛機為全金屬下單翼前三點式雙發(安裝兩臺“阿什”14P型191千瓦活塞發動機),10座(包括兩名駕駛員)小型支線客機,機長12.4米,翼展16.4米,起飛重量3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為312千米/小時。

1946年

6月23日,反內戰運動走向高潮

1946年4月,國民黨軍隊向東北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一觸即發。此時,國共談判仍在進行,談判地點由重慶移至南京。為爭取和平,在上海地下黨的推動下, 6月18日上海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組成“上海人民和平請愿團” ,準備赴南京請愿,呼吁和平,反對內戰。上海各大中學校也紛紛成立反內戰團體。6月19日,“上海學生爭取和平聯合會”成立,發表宣言,要求美軍撤出中國,永久停止內戰,并在全市學生中開展反內戰簽名運動,組織學生到上海北火車站歡送請愿團代表進京,進行反內戰宣傳活動等。

1946年6月23日,上海5萬多群眾舉行反對內戰的示威游行,把全國反內戰運動推向高潮。政協會議后,全國各地紛紛成立反內戰團體,呼吁和平。6月上旬,僅上海就相繼成立“上海市學生和平促進會”“滬西工人反內戰民主促進會”等。此后,50多個團體發起成立“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北平、天津、重慶等地也都發生大規模群眾反內戰運動。在此之前,全國各界人士和團體不斷發出呼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

1934年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4年10月10日,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相繼失陷,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完全喪失。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等,未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即決定中央紅軍(一方面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轉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10日晚,黨中央和紅軍總部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后方機關共8.6萬余人,從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長汀、寧化等地出發,開始了長征。1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中央軍委、紅軍總司令部及其直屬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由葉劍英任司令員;將中共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和軍委后勤部、衛生部、工青婦機關組成第二野戰縱隊,李維漢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發任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13日,中央軍委規定軍委及各部隊對外使用的代號:軍委為“紅星”,軍委第一縱隊為“ 紅安”,第二縱隊為“紅章”等等。16日,中央紅軍渡貢水,19日全部進入突圍集結地域。21日,中央紅軍從王母渡、新田之間開始突圍。以紅一軍團為左路前衛,紅九軍團隨一軍團左側跟進;紅三軍團為右路前衛,紅八軍團隨三軍團跟進;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居中,紅五軍團殿后,成甬道式序列繼續西進。25日,渡過信豐河,通過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

長征初期,紅軍突破了敵人四道封鎖線,轉移到湘江地區。由于“左”傾機會主義而受到很大損失。在面臨覆滅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改變方向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前進,攻克黎平,強渡烏江,占領遵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親自指揮下,轉戰貴州、四川、云南邊蜀地區,四渡赤水,南渡烏江,直逼貴陽,進軍云南,搶渡金沙江,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5月,順利通過大涼山地區,接著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13日到達川西懋功(小金)與第一方面軍先到的部隊會合,共同北上,翻越夢筆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達毛兒蓋。9月通過草地,到達阿壩等地區。這時,張國燾進行分裂活動,擅自率領第四方面軍南下。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張國燾的分裂行為進行嚴肅斗爭,堅持北上抗日,攻占臘子口,突破渭水、西(安)蘭(州)大道等封鎖線,于1935年10月19日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的吳起鎮,同第十五軍團會合。在一年長征中,紅軍走過了11個省、2億人口以上的地區;攻占過62座縣城;行程25000里,經歷了380多次戰斗。第四方面軍南下后,終不能立足,被迫于1936年2月退向甘孜地區。1935年11月第二、六軍團從湘鄂川黔根據地開始長征,轉戰湘南、貴州、云南三省,于1936年3月攻占貴州盤縣搶渡金沙江,翻越雪山,于6月到達甘孜,同第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后,第二、六軍團及總指揮部和第三十二軍組成第二方面軍。第二、四兩個方面軍共同北上抗日,通過草地,翻越岷山,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第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

1898年

7月3日,京師大學堂成立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它開辦于1898年7月3日,屬于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稱北京大學。

早在1862年,清政府在總理衙門設立了京師同文館。此后,清政府又決定設立算學館,教授天文算學。同文館的設立是我國創辦新式學校的開端。同文館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公立專科學校,后來它并入了京師大學堂,是京師大學堂最早的組成部分。

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掀起了一次割地高潮,中國又一次面臨被瓜分亡國的危機。為了救亡圖存,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發起了一場變法維新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他們認為,要救亡,只有學習外國,實現變法維新,而維新,必須從廢科舉、立學校開始。

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啟超等在北京組織“強學會”,購置圖書,收藏報刊,供群眾閱覽,并經常開會講演,討論學術,批評時政,宣傳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近代科學知識,鼓勵人們學習西方,以學以致用的原則來培養人才,最終達到民族自強的目的。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在給清廷的《請推廣學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議設立“京師大學”。1898年初,隨著變法維新運動日益發展,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師立大學,各省立高等中學,各府縣立中小學及專門學”。

在康有為、梁啟超的推動下,1898年6月,清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正式宣布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于是由梁啟超起草了一份《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大學堂的辦學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并用,觀其會道。”課程分普通學科和專門學科兩類。這樣,京師大學堂不僅成為全國最高學府,而且是全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這個章程是北京大學的第一個章程,也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最早的學制綱要。

1898年7月3日,清光緒帝正式下令,批準設立京師大學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師大學堂(后來被稱為“戊戌大學”),一切因陋就簡,因此,它在實質上仍然是一所封建書院。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京師大學堂校舍被占,圖書、設備被毀,一度停辦,直至1902年得以恢復,增設預備科(新政科、藝科)及速成科(仕學館、師范館)。1903年增設進士館、譯學館及醫學實業館。畢業生分別授給貢生、舉人、進士頭銜。1910年改設為經、法、文、格致、農、工、商7科。辛亥革命后改稱北京大學。

1838年

林則徐赴廣東禁煙

清朝晚期,清政府出口的中藥材和茶葉很受英國人歡迎,所以英國在和清朝進行貿易的時候,總是處于不利的情況下,英國的白銀大量地流入了中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英國政府向中國大量出口鴉片,這造成了兩方面的影響:中國的貿易在處于逆差情況下,大量的白銀流向了英國;中國政府的財政和稅收都被英國政府卷走了。因此導致中國的經濟越來越差,最終造成民生凋敝、民不聊生的局面。眾多的中國人吸食鴉片,不但要花費大量的白銀,而且導致社會局勢不穩定。所有吸食鴉片的人都變得面黃肌瘦,全身無力。林則徐看到這種狀況,大聲疾呼:“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發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當時的清政府的統治者道光皇帝也認識到了鴉片對中國人的毒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因此道光皇帝也想推行禁煙運動。林則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撫,一字少穆,嘉慶進士,歷官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力主嚴禁鴉片,在湖廣總督任內,收繳煙具、煙土,查封煙館,配制、推廣戒煙藥物,成效顯著。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一月奉詔到京,連續八天被道光帝召見,商討禁煙大計。之后,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廣東主持禁煙事務。

林則徐一到廣州,馬上雷厲風行地實施禁煙措施。他一面加緊整頓海防,嚴拿煙販;一面限令外國煙商交出鴉片。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二月初四日,林則徐傳見“十三行”商人,斥責其見利忘義、為外國鴉片販子效力的罪行,并傳諭外商:限三天將所有鴉片盡數交出;各人出具中英兩種文字的具結(保證書),聲明“嗣后來船,永不敢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開始,鴉片商人企圖蒙混過關,一面作些不再販運鴉片的空洞保證,一面用重金行賄。林則徐嚴詞拒絕,并鄭重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看賄賂不行,另耍花招。他一面令英商拖延不交,一面指使大鴉片商顛地乘夜逃走。但林則徐早有布置,派人截回顛地,然后照“違抗封艙”舊例,下令停止中英貿易,派兵包圍商館,撤出“沙文”(館中仆役),并切斷躉船與商館往來道路。義律無奈,只得下令交出全部鴉片。

林則徐下令在虎門將鴉片公開銷毀,并帶領大、小官員親自監督。他令人將鴉片放入挖好的兩個大池子里,池中放入鹵水,鴉片浸泡半日之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將生水煮沸,就把鴉片銷毀了。經過22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

從二月中旬至四月初,共收繳鴉片237萬多斤。與此同時,林則徐在廣東省內大力禁煙,頒布《禁煙章程十條》 ,嚴懲販賣、吸食鴉片者,兩個月內捕獲販賣、吸食者1600多名,收繳煙土、煙膏46萬多兩,煙槍4萬余只。林則徐廣東禁煙,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行動,是對英國殖民主義者的一次有力還擊。

1718年

清政府用兵西藏

發生在康熙末年的驅準保藏之戰為清朝前期重大歷史事件之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侵入西藏,殺害了拉藏汗,推翻了和碩特貴族在西藏的統治,占據西藏,并對清政府構成了威脅。面對危機,清政府兩次派兵征討,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終于把準噶爾軍驅逐出藏,將西藏地區置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此戰對于維護國家統一、保證多民族國家的安全,保持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準噶爾軍襲擾拉薩后,清政府一直密切關注著西藏動蕩的局勢。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清政府派侍衛色楞和西安將軍額倫特各自率兵數千人,從青海出發進兵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駐守巴里坤的靖逆將軍富寧安首先向朝廷報告了準噶爾兵侵藏的消息。康熙五十七年初,康熙帝收到了拉藏汗的奏疏,疏中報告了準噶爾進擾西藏的情況,請求朝廷發兵援助。這時,清政府還不知道拉藏汗已不在人世。二月十一日,康熙帝召集議政大臣會議,決定派兵前往西藏,援救拉藏汗。不久,清政府得知拉藏汗陣亡,康熙帝又發布諭旨,立即令色楞統率軍兵,前往西藏。五六月間,色楞和額倫特兩軍先后渡過木魯烏蘇河(即金沙江上游之通天河),分道前進。色楞主張迅速進軍,拒絕額倫特誘敵之計,結果輕敵冒進,孤軍深入。閏八月,色楞、額倫特兩軍在喀喇河(即黑河)北岸會合準備搶先渡河占領狼拉嶺。不料準噶爾軍已派精兵據守河口,阻擋清軍渡河。準軍自清軍入藏之日,即佯裝屢敗,誘敵深入,而以精兵埋伏在喀喇烏蘇嚴陣以待。同時,準軍在喀喇河口與清軍對峙過程中,還分兵潛往清軍背后,堵截清軍餉道。清軍遇準噶爾伏兵后,突圍不成,相持一月有余,最后終因彈盡糧絕而全軍覆沒。

康熙帝第一次用兵西藏以慘敗而告終。入藏清軍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后,滿朝震驚。康熙帝與大臣們開始重新認真考慮驅準保藏之役。第一次征伐西藏的官兵在逆境之中英勇作戰,精神頗為可嘉。康熙帝認為入藏將士有功無罪,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朕之世代養育精兵,不惜生命,整百日余晝夜交戰,古來無有。” 他決定再次用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任命皇十四子、固山貝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統兵征討西藏。康熙帝作了周密的部署,戰事進展非常順利,取得了驅準保藏之戰的最終勝利,這也得益于吸收了第一次用兵失敗的教訓。

1598年

湯顯祖創作《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于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創作于1598年,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牡丹亭》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與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劇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抒發出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后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并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對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全劇共計五十五出,每一出都為后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采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舞臺上常演的有《鬧學》、《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拾畫叫畫》、《冥判》、《幽媾》、《冥誓》、《還魂》等幾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精品人妻AV区|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www网站| 91亚洲视频下载|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中文字幕在线看|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综合色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波多野一区|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www.日韩三级|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黄色一及毛片|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91亚洲国产视频| 91视频首页|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成人小视频网|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高清色本在线www| 欧美日韩va|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a级片|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69综合网| 538国产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成人资源| 噜噜噜综合亚洲| 色九九视频| h网站在线播放| 伊人久综合| 欧美成人aⅴ|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中国毛片网| 免费在线色| 日本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久久综合干| 亚洲动漫h|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国产99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