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保單貼現如能落地,將是保險業參與社會管理的又一制度性安排。保單貼現可以增加獲取養老金和籌措醫療費用的渠道,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
市民張曼麗連續投了5年人身險保費總計10萬元。保單尚未期滿,她急需錢用臨時想退保,但退保算下來要“虧”8萬元。沒多久,她獲悉保監會下發《人身險保單貼現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高興地說:“如果辦法實施了,我把我的保單貼現,大概能拿回4-6萬元,還得到了5年的保障,不算虧了!”
原中國保險協會會長、保險業資深專家羅忠敏對筆者表示,保單貼現人會獲得直接的物質利益,購買人會獲得投資收益,貼現機構會獲得中介費,保險公司能穩定業務,多方共贏。
品種:三類產品可開展試點
羅忠敏表示,所謂人身險保單貼現,是指中介公司先以折扣價格買進即將到期的壽險保單,等到被保人去世時獲得保險公司給付的保險金。其中,作為中介機構的貼現機構可以引入投資人,將保單作為資產進行交易。保單貼現能夠滿足壽險保單的持有人出于多種原因的變現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保單貼現機構呢?對此,意見稿作出了明確規定。
首先,開展保單貼現業務的機構必須經過保監會同意,并使用自有資金開展業務。試點期間,已經貼現的保單不可辦理轉貼現或再貼現。可以開展保單貼現的產品類型包括普通型終身壽險、普通型兩全保險和普通型年金保險。其次,保單貼現機構開展保單貼現業務時,應依托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建立統一集中的業務平臺和處理流程,實行集中運營、統一管理,并應具備實繳注冊資本金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具有支持業務運營的信息管理系統,并具備與保險公司相關業務系統、保單登記管理信息平臺對接的技術能力;具有相應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業務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和管理制度,切實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等多種條件。
時效:三日內一次性全額支付
據湖南省保險協會負責人介紹,保單貼現起源于美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美國已形成數百億美元的市場,并呈日益遞增態勢。目前,在美國,壽險保單貼現已占到保單貼現市場的80%,對美國老年人養老金自主籌集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有退保念頭的保戶,一般都是急著用錢,但又怕受騙上當。意見稿為此專門設計了條款。保單貼現機構應在保單貼現合同簽訂現場同步錄音錄像,在錄音錄像過程中,必須記錄下保單貼現機構向保單貼現人履行明確的說明義務、保單貼現人作出明確肯定答復、保單貼現人簽署保單貼現合同等相關文件等內容,并保存5年以上。最后,保單貼現業務應當滿足貼現保單合同生效時間超過2年;貼現保單相關保險公司必須是經保監會批準設立,并依法登記注冊在境內(不含港澳臺)的人身保險公司;保單貼現資金應于保單受益人變更后三日內一次性全額支付給保單貼現人等。
業內:保單有了流動性,多方共贏
“保單貼現業務的本質就是賦予保單貨幣化的概念,有助于提高保單的流動性。”平安人壽湖南分公司唐艷對記者表示,幾年前,保險業內就該業務進行過研究,此次意見稿的出爐,可看作是為保單貼現業務在國內落地設置了入門條件和規范,有利于后期機構進入該市場。
互聯網+金融養老機構葆真堂表示,保單貼現如能落地,將是保險業參與社會管理的又一制度性安排。保單貼現可以增加獲取養老金和籌措醫療費用的渠道,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同時,保單貼現也可以成為應對退保風險的有利舉措。因為保單貼現獲得的資金要高于退保獲得的保單現金價值。
“人身險保單貼現業務的實施對保險業來說非常有前途,對所涉及的相關方都有益處,這在英國保險業早已十分通行。新規將提升中國保險業競爭力。”中英人壽湖南分公司李小婧表示。
“在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與疾病譜的改變,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為中國老年人的頭號健康威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接受央媒采訪時表示,壽險保單貼現業務具有相當的發展空間。另外,此舉有助于化解險企的退保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