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萱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研究生群體日漸龐大,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面臨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因素導致研究生出現心理壓力,而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過重心理壓力會產生心理問題,影響著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Abstract】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group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becoming larger and bigger,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 the environment full of competition. Many factors lead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postgraduates. If they are not dealt with in time, excessiv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will cau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us affecting their mental health. Therefore,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m.
【關鍵詞】心理;壓力;影響
【Keywords】psychology; stress; 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3-0126-03
1 引言
在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對待教育更加重視,考取研究生的人數也在逐年遞增,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正是由于群體的相對龐大,社會對其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無形中給研究生帶來不小的壓力,這種壓力的產生除了客觀環境還存在主觀因素,如果抗壓能力不夠很可能引發各種心理問題,不僅對自己的學業產生影響,還會給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研究生的心理壓力應該被社會、學校以及家庭所重視,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壓力及其影響因素,及時調整不良的心態,提升抗壓能力是重中之重。
2 什么是心理壓力
心理學上所研究的壓力,多數是指個人在面對具有威脅性情境中,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時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若此種感受經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續存在,就會演變成個人的生活壓力。對此,很多研究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如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講師林春梅(2001)認為:“心理壓力是機體在內外環境作用下,因客觀要求與主體應對能力的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緊張狀態”。中國地質大學碩士研究生姜松梅認為:“心理壓力指的是由內在的或外部的刺激引起的,對個體身體和心理產生一定影響的心理感受”[1]。
姜松梅(2007)認為:“研究生的心理壓力按照其大小依次排名為就業前途、學業、經濟、家庭、其他壓力、婚戀愛情、人際關系”。張學浪發現:“研究生心理壓力的主要類型有生活壓力、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以及成就壓力五個方面”。程利娜、吳筱玫(2006)研究發現,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總體壓力感最大,大部分的壓力來自于學業,研究生二年級和三年級壓力感比一年級小,大部分壓力來自于就業;不同性別的研究生經濟壓力也不同,男性研究生比女性研究生有更大的經濟壓力。從以往對研究生心理壓力的研究來看,對于研究生而言,壓力大部分源自就業、學業、經濟、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等方面,在不同年級壓力的比重也不一樣,但總體呈現高壓趨勢。
3 研究生心理壓力的影響因素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研究生在做科研的同時也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壓力,這不僅是對研究生學術知識的考驗,也是對個人心理素質的考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很有可能造成心理崩盤,產生心理問題[2],我們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對研究生心理產生負擔,才能更好地掌握策略和方法去應對,現總結如下:
3.1 社會變革因素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新中國的到來,我國也經歷過政治的變革,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讓國外很多文化、思想乃至價值觀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發生激烈的碰撞,雖然研究生基本已經穩固思維觀念,但是對于其原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是會產生不小的沖擊,在面對很多抉擇時產生干擾,造成心理失衡。同時,正是由于各種文化的沖突的出現,會產生很多矛盾,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價值觀混亂、行為失常、應對困難等消極反應。同時,這些消極反應還可能導致他們心理承壓能力明顯下降,給研究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
3.2 就業壓力因素
研究生屬于高等教育中高層次的人才,社會給了研究生更多的關注,認為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都很高,在無形中給了研究生一種“舍我其誰”的錯覺,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也在無形中給了自己過多的心理壓力。不僅如此,從我國整個教育體制來看,對于研究生就業指導仍然存在空白。很多高校鼓勵研究生多做課題,多發論文,但是對于就業卻并不關注,對研究生就業指導認識上不足,這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同時,當前研究生就業市場不夠健全,很多求職網站本身就不可靠,發布的信息有些都是虛假信息,研究生要分辨這些信息是否真實,要通過多種方式聯系單位,進行長時間的觀望與等待,致使他們產生嚴重的焦慮心理。研究生比本科生多花了三年工夫,社會對這個群體的期望值較高,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與期望也過高,求職中又會面臨激烈的競爭,在這種充斥著喧囂的戰場上,很容易產生失落感。這種失落感會讓研究生倍感失望,輕則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沖擊,產生焦慮情緒,導致抗壓能力的下降,對事情抱有消極的態度,重則還可能引發因心理壓力而產生的行為問題,甚至是精神問題。
3.3 學業壓力因素
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課程安排更多,專業性更強,對于科研成果更加看重,除了關注專業能力外,更看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對于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視,這也就要求他們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學業上,在科研上。不僅如此,研究生想要畢業,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除了要求高質量的畢業論文,還要求能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修滿能夠畢業的學分,甚至有些學校還要求研究生獲得一定的科研獎勵,論文發表在核心期刊等條件才能讓研究生參加答辯,很多研究生因為科研成果不達標或者發表的論文達不到學校的要求而延遲畢業,這讓研究生感覺備受壓力,從而有形的學業壓力轉變為無形的心理壓力,影響著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3.4人際關系因素
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人際交往,在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前程去全力以赴的同時,都必須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壓力就是人際交往沖突。人際交往沖突是現在研究生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研究生由于課程壓力大,自我要求高,所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缺少人際溝通,不愿意花費時間處理人際關系,比如有些研究生與室友相處困難,遇到一點小分歧都能爭得面紅耳赤,很難做到相互包容,有些則很少參加集體活動,遇到人際交往的問題,采取回避或者漠視的態度,久而久之產生更多的矛盾,而這種矛盾越積越多,又無法得到解決的話,就會使得研究生感覺自己被人排斥與孤立,心理失衡而產生壓力,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及時得到關心與幫助,很大程度上會產生心理問題,影響自身的心理健康,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
3.5 應對方式因素
應對方式指人們對付內外環境要求及其有關的情緒困擾時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很多研究生在面對壓力時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解決。肖永春,曹高舉,劉明波(2007)曾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出現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56.1%的研究生會考慮接受心理咨詢。37.50%的研究生表示別人去參加心理咨詢可以,但是自己不會去,28%的研究生表示不會參加心理咨詢,認為心理咨詢并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在面對心理困擾時,78.70%的研究生選擇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心理問題,64.28%的研究生選擇從親人和朋友那里獲得幫助。而只有13.16%的研究生認為心理咨詢很有必要,出現心理問題應該及時去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咨詢。可以看出心理咨詢并不是研究生排遣苦惱的首要選擇。大多數研究生遇到心理困擾更愿意用自我調節的方式。良好的應對方式可以使問題處理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和從容不迫。應對方式的選擇和應用不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智商,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研究生作為高級知識分子,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是否具有良好的應對方式對研究生解決心理壓力至關重要。
4 研究生心理壓力的克服
在中國,研究生群體已經越來越龐大,在很多高校調查中發現,研究生由于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神分裂,自殺等現象越來越多,也出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研究生在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的同時,應該養成一個良好的抗壓機制與應對方式,用良好的心態和合理的情緒面對壓力,那么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4.1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實驗證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個體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不僅可以讓人心情愉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增強個體的責任感和自信心,還可以滿足人的歸屬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心情愉悅,當研究生面對人際關系問題時,應該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以自我為中心。遇到人際交往沖突是很正常的事,有低落的情緒這個是必然的,但是如何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有效的去化解危機,每個人的處理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學會積極地面對困難,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而不是采取推脫的方法和漠視的態度,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感覺自己壓力過大,沒人可以傾訴,也可以向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在那里會得到更專業的指導。當然,研究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首先要學會一定的交往方法與技巧,不能太過于高傲或者冷漠,要謙虛禮貌,也要敢于表達自己的意愿,還要學會很好的傾聽。其次,在與別人產生矛盾時,要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用寬容的心胸包容對方,盡量和諧的解決問題。
4.2 磨礪堅強的意志
研究生心理壓力過大,產生負面情緒,大多是因為抗壓能力不夠,所以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力[3]。堅強的意志,是一種寶貴的品質,沒有人出生就擁有這種品質,它需要通過后天不斷磨礪才能獲得,強大的意志力可以幫助研究生抵抗外在的壓力,是個體化解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哪,這就需要在做每件事之前制定一個目標,并把這個目標放到自己的計劃的首要位置,把計劃轉變為行動,并持之以恒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既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而且每次成功都會產生成就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在以后的計劃中都能有足夠的信心去實施。其次,培養堅強的意志還需要培養自己的自控力,特別是能合理的控制情緒,在遇到嚴重的挫折時可以保持冷靜,沉下心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3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社會是最廣闊的學校,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研究生重視科研成果,往往忽視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很多研究生認為應該多在實驗室做做實驗,樂此不疲的忙于科研,其實并沒有讓自身的抗壓能力得到應有的鍛煉,也讓壓力來臨時自己顯得那么不堪一擊。很多研究生也產生這樣的誤區,認為社會實踐的主體是大學生,很多學校也是鼓勵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對于研究生則沒有要求。其實不然,研究表明,社會實踐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在獲得社會經驗的同時有舒緩個體心理壓力的效果,有益的社會實踐還能培養個體的求知欲[4]。所以,對于研究生來說,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既能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在實踐收獲友誼,在實踐中分享經驗,又能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多一份成就感與自信心。
綜上所述,研究生在努力做科研的同時也要面臨各種壓力的困擾,有客觀環境給予的壓力也有主觀因素造成的壓力,這些有形的壓力很容易轉變成無形的壓力導致研究生出現負面情緒,產生心理問題。當然,外部環境給予的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很難去改變客觀因素,所以就要求研究生要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其實壓力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讓人感覺負擔,產生挫敗感和失落感,另一方面,克服壓力又能帶來成功時的喜悅,當我們積極地面對壓力,并轉化為動力去解決問題時,我們是充滿著正能量,也能深刻體會到自我的成長的,人的一生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事件、曲曲折折的經歷、沉沉浮浮的境遇連接成的一段旅程,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無論順利還是艱辛,都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沒有人可以代替,其中的辛酸苦甜都要親自去品味,與其備受心理壓力的折磨,不如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樂觀面對困難與挫折,終將會發現一片不一樣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姜松梅.研究生心理壓力、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07.
【2】章明明,馮清梅.大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3】陳光軍.研究生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2):9-10.
【4】陳江波,吳明君.研究生心理壓力的因子探索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