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芳
高中音樂以鑒賞為主,主要是通過對國內外音樂作品的聽賞,了解音樂之美以及音樂與民族文化、時代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了解音樂作品的特征、體裁、情感、構成要素等。
音樂欣賞是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來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高中音樂安排有計劃、較系統地欣賞中外的音樂作品,對于開闊學生音樂視野,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陶冶向美、向善的情操,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豐富其精神世界有著重要意義。
那么,如何欣賞音樂呢?
一、欣賞者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
欣賞者首先要了解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如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和聲、復調、調式等。其次是了解音樂的曲式和體裁。曲式是音樂材料排列的樣式,也就是音樂的結構布局;曲式有樂段,二段式、三段式、復三段式、回旋曲式、奏鳴曲式、混合曲式、套曲等形式。體裁分歌曲、舞曲、進行曲、諧謔曲、敘事曲、小夜曲、序曲、交響詩、協奏曲、交響曲、組曲等。所有這些樂理知識,是欣賞者進行音樂欣賞前必備的。
二、欣賞者要把握音樂的特征
音樂是由高低、長短、強弱不同的音構成的,而不是由線條、色彩、文字等形象構成。無論聲樂還是器樂作品,都是用聲音作為表現手段的。因此,音樂不具有造型性、直觀性和固定性,也不具備語言表述的確切性。音樂的欣賞不靠視覺、觸覺,而是靠聽覺。它在時間中展現,也在時間中流逝,隨生隨滅,所以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是人類感情的速記”(托爾斯泰)。從音樂的功能來看,它不具有具像性,而是通過曲調、節奏、速度、力度等手段,建起一個橋梁,連接作者與聽者,引發聽者對曾經的情感體驗的反映,從而達到與作者的共鳴。它長于抒情,拙于理論,是一門“最感情的藝術”。欣賞者只有充分認識到音樂這一特征,才能真正從音樂的角度去欣賞音樂。
三、欣賞時要遵循合理的順序與層次
(一)從順序上來講
由于每個欣賞者的文化修養、生活經歷、生活環境、價值理念等不同,欣賞方法、角度、深度也不同。對于初學者來說,應先欣賞現代作品,再欣賞古代作品;先欣賞本民族作品,再欣賞外民族作品;先欣賞標題性作品,再欣賞無標題作品;先欣賞聲樂作品,再欣賞器樂作品。
(二)從層次上來講
1.知覺的欣賞
知覺的欣賞是比較膚淺、簡單的欣賞。完全出于對音響的樂趣,屬于情感體驗階段,要求不高。欣賞內容往往只考慮旋律好聽與否,單憑優美的旋律就能將欣賞者帶到一種無意識的心境中去。人們一邊干活,一邊聽音樂,就屬于知覺的欣賞。
2.情感的欣賞
情感的欣賞是對音樂情感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是對作曲家所表現的情感產生共鳴,情感欣賞需要一定的音樂修養和豐富的生活閱歷,并具有一定的想像、聯想的能力,如白居易被貶江州,聽“琵琶女”演奏后,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以至于“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3.理智的欣賞
通過反復的傾聽,并借助樂譜和有關背景材料及已有的知識經驗,對音樂的風格、結構、邏輯、體裁、表現手段等進行比較細致的分析,進而欣賞音樂的內容美、形式美,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藝術上的享受。
知覺的欣賞、情感的欣賞、理智的欣賞,既有感情活動,又有理性活動;既有認識過程,又有情感體驗過程。三者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只有從知覺、情感、理智三方面入手,才能更完整地欣賞音樂。
總之,音樂欣賞是一個欣賞者利用已有的音樂理論知識基礎,準確把握音樂本身特征,按照科學合理的程序和層次,由感性到理性的審美活動過程。就高中音樂欣賞教學而言,在指導學生欣賞之前,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理論知識的儲備,這是進入音樂欣賞活動,進而獲得審美愉悅和藝術享受的基礎。作為一名高中音樂教師,千萬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