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
摘要: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兩者相輔相成。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使語文課堂更為有趣且生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到在學習中體會生活的精彩,在生活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本文就對小學階段語文課堂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階段;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
生活化教學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被教師廣泛應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指教師將生活中的活動與案例引入到課堂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使學生能結合生活經驗來探究課堂知識,將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形象、簡單,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值得實施與推廣的教學模式,而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小學階段語文課堂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必須要注意如下事項:①課堂內容與生活化教學的實質聯系。一切教學手段都是服務于教學內容,所以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教師必須要適當引入生活化的內容,避免教學內容的過度生活化,以防沖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把握和理解,降低學習效率。②防止學生產生不良引導。在網絡資源越來越豐富的背景下,教師獲得資源的渠道愈加多元化,但由于網絡資源良莠不齊,導致資源獲得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應該避免不良資源對學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利用技術手段將不必要的水印加以去掉、嚴格篩選教學視頻等,營造健康的學習氛圍[1]。③確保活躍性和興趣的同時加強課堂紀律。課堂效率與課堂紀律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課堂活躍度與課堂紀律呈反比關系,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要恰當協調兩者的矛盾,確保活躍性和興趣的同時,強化課堂紀律。
二、小學階段語文課堂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而言,其主攻方向就是課堂教學目標,需要通過教師科學預設教學過程來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包括方法與過程、能力與知識、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只有將這些目標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生活化。當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意識到知識的掌握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還需要注重學生人文精神、體能和智能等方面的培養,這樣方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選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有機結合生活和課本內容,注重課堂與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進一步理解語文知識,拓寬學習視野[2]。如學習《詠鵝》時,由于有些學生從未見過鵝,只能通過詩中“紅掌”、“白毛”、“ 曲項”等詞來想象鵝的樣子,但無法形象地想象出鵝彎曲著脖子、仰頭朝著天空歌唱的樣子。有些學生甚至會質疑:鵝的脖子為什么彎曲?有些小狗、小貓的毛也是白色,但它們的脖子為什么沒有彎曲呢?紅掌是什么樣的掌?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要求見過鵝的同學對鵝的樣子進行描述,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鵝覓食、走路、游泳的視頻,從生活的角度引入所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詩歌有更加透徹的理解。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有機結合生活和語文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再現生活場景,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在情境中充分感知生活,對生活更加熱愛。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積極融合生活化教學與情境教學,營造生活化情境,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而多媒體技術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可以利用文字、聲音、視頻、圖片將復雜的知識變得形象且具體,為學生帶來多種感官刺激,因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化情境,將真實的生活場景呈現在課堂中,降低教學難度,激發學習興趣[3]。如講解《詹天佑》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動畫功能,將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進行演示,使學生明白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原因就是為解決列車爬坡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解決教學難點,讓學生更加了解和敬佩詹天佑。
(四)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活潑好動且成長迅速,但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多是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式,缺乏新意,致使課堂氛圍枯燥沉悶,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語文教學活動的有序實施。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積極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與語文的聯系,在最佳的狀態下學習知識、感悟和體驗生活,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交往能力、語言能力,實現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目標[4]。以《找春天》為例,由于小學生對植物生長感興趣,好奇心強烈,所以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進行教學,帶領學生到校園或公園觀賞樹木嫩芽、野花、小草等,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體會春天的美好,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讓學生形成善于觀察和感悟生活的良好習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可以說,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能讓語文知識變得富有趣味性和生動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動力,用積極的態度學習、理解、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門語言,語文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旨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靈活應用。教師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必須要立足實際,恰當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選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體驗、感悟、享受生活,學會靈活運用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王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135.
[2]周麗紅.讓“生活化教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J].華夏教師,2018(17):9-10.
[3]楊偉強.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才智,2017(12):117.
[4]徐靜.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