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本文對毛澤東進行簡單介紹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關鍵詞:毛澤東;毛澤東思想;歷史貢獻;大事年表
一、人物簡介
(一)毛澤東青年時期
毛澤東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后當了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后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11月,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1月國共合作后,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 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 運動委員會書記。
(二)毛澤東中年時期
國共合作失敗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提出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并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后,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斗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930年5月,寫《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8月,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任總政治委員。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1933年1月,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結束長征。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同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 抗日戰爭開始后,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發表《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1942年2月,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黨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5月,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度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表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國內和平的愿望。
(三)毛澤東晚年時期
1956年4月,作《論十大關系》的講話,這個講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9月,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但是這個方針后來沒有得到認真的執行,因而導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導工作上的錯誤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
從1960年冬到1965年初,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領導中共同蘇共領導人奉行的大國主義和干涉、控制中國的企圖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二、歷史貢獻
(一)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毛澤東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三)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開始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艱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對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三、毛澤東思想體系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 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于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其基本方面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801
[2]申沛昌, 任學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簡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10
[3]郭必選.延安精神論綱[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