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梁燕 青木 ●任重 柳玉鵬

中美貿易沖突呈現出迅速升級的態勢。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要額外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突然發難,中方6日的回應是:我們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將毫不猶豫、立刻進行大力度的反擊,“我們不排除任何選項。”與此同時,對于“最近有美國高官說中美正在就貿易沖突進行談判”的說法,中方也予以否認,稱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不可能就此問題進行任何的談判。雖然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庫德洛一再向投資者表示,這場貿易爭端最后美國會賺一桶金,但他的保證并沒有多少人相信。“美中正處在一個危險的下行螺旋上”,美國零售業聯盟表示,這對美國經濟意味著災難。《紐約時報》評論說,美國在利用當年對付日本的關稅來對付中國,但今非昔比,美國能否贏得這場貿易戰的勝利很難保證。
“中國展示自信”
“中國強硬回應美考慮加碼對華制裁:不惜代價奉陪到底”,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報道稱,針對華盛頓考慮加碼對華制裁,中國商務部6日晚強硬回應說,北京已擬定“十分具體的反制措施”,并且會說到做到,不可能與美國方面進行任何談判,外交部較早時更表示將奉陪到底,“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臨時召開的記者會上形容,美方的行為“十分無理”,華盛頓嚴重錯判了形勢,采取了“極其錯誤的行動”。
報道稱,中國6日發出密集輿論攻勢,指責美國破壞國際貿易規則,他們說,這次中美貿易沖突“是美方一手挑起”,本質上是美國單邊主義對全球多邊主義、美國保護主義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挑釁。正在俄羅斯訪問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說,中國是“被迫”做出必要反制、是作為主權國家的“正當自衛”,也是在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制。
彭博社6日報道稱,美國采取行動后,中國與歐盟保持了積極、穩妥和及時的溝通,尋求歐盟支持。中國駐歐盟大使張明通過電郵回復彭博社采訪表示,中國和歐盟應該攜起手來,旗幟鮮明地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多邊貿易秩序。
“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不會損害中國成為全球化勇士的決心”,《澳大利亞人報》評論說,雖然特朗普正在通過提高中國對美出口的關稅來對北京施壓,但長期結果可能與他的意圖相反。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從制造業到消費,從廉價生產到更復雜的附加值——意味著中國經濟現在植根于不斷擴大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關系。來自美國壓力的增加只會加速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關系。特朗普的關稅可能會給中國高科技產品和機械的出口帶來短期的痛苦,但這只會鼓舞中國將自己的生產推向價值鏈前端的決心。
“中國展示自信”,德國電視二臺7日稱,中國的態度表明,它有信心贏得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國媒體一再表示,如果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經濟將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打擊。
“特朗普的重大誤解”
特朗普6日在推特上說:“中國現在是一個強大的經濟國家,但是在世界貿易組織里卻被認為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他們因此擁有了巨大的補貼和對美優勢。有人認為這公平嗎?WTO沒有很好地代表美國,對美國不公平。”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當天也聲稱,“中國已經是一個第一世界國家了,他們一定要遵守規則。”
雖然美國政府高喊“不公平”的調門沒有變,但中國的立場讓特朗普意識到可能付出代價。據“美國之音”報道,特朗普6日在接受一家電臺采訪時說:“我并不是說一點痛苦都不會有,但是股市已經漲了40%、 42%,我們可能會跌一些,但在我們完成任務后,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強大。”
在很多分析看來,特朗普對代價的估計過于樂觀了。6日,美國華爾街股市繼續下跌,道指跌掉572點,對華出口量很大的波音、耐克和卡特彼勒等在股市損失慘重。另據路透社7日報道,中方表態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必定予以堅決回擊,之后,美元兌避險的日元和瑞郎下滑,美元指數下跌0.4%。另有報告顯示,美國3月就業增幅為6個月來最小。
據《華盛頓郵報》6日報道,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的聲明稱,特朗普對華產品加征1000億美元關稅的威脅“既不負責任,又破壞穩定”。美國議員們擔心,貿易戰加深會傷及他們所在州的就業和企業,也會傷害共和黨中期選舉的選票。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參議員本·薩斯表示,特朗普的對華關稅計劃是最愚蠢和瘋狂的舉動,“總統現在沒有制勝的計劃。他在威脅火燒美國農業”。
美國沃克斯新聞網6日稱,特朗普聲稱他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不會失去什么,但他錯了。北京在報復中鎖定的行業,最終可能將傷及特朗普的政治根基。中國針對的汽車等美國產業,是特朗普作為總統的政策關注點。這些產業的健康對今年的中期選舉有著特殊的政治重要性。北京也在尋求敲打美國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產出的州是特朗普和共和黨的重要堡壘。
“特朗普的重大誤解”,奧地利《標準報》7日指出,美中之間的貿易戰,不論是真爆發還是得以避免,美國總統現在的所作所為都是荒唐的,只會起反作用。貿易保護主義并不會幫助特朗普實現他的目標。就算美國的懲罰性關稅能成功減少進口中國商品,美國也不得不從其他國家進口更多產品。
美國盟友“很受傷”
《紐約時報》7日稱,特朗普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也是里根總統時期的副貿易代表,他用當年對付日本的關稅對付中國。但是,今非昔比。當年日本軍事上依仗美國,而現在中國是日益強勢的國際競爭對手。此外,歐洲反對增加關稅,特朗普很難勸服歐洲與美國結成統一戰線。
“中美貿易戰,歐盟很受傷”,“德國之聲”7日刊出德國媒體摘要說,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依舊是受到德媒關注的焦點,多家媒體擔心,歐洲也會受到影響。
德國《世界報》7日表示,中美爭端不僅會涉及到美國種植大豆的農民,或者是中國工廠的工人。對于目前沒有加入進來的第三方——歐洲,可能也會造成負面后果。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布朗擔心,“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可能會把所有人都拉進一場沖突的漩渦,最終,每個人都是輸家。”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刊文表示,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一個產品的生產和貿易涉及多個國家,制裁中國產品,難免會對這些美國的盟友造成傷害。
另外,特朗普的做法受到更多國家的回擊。據路透社6日報道,韓國表示,將尋求暫停對價值4.8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所實施的關稅減讓,作為美國對韓進口產品征收關稅的回應。韓國貿易部門6日表示,韓國擬對美國進口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
德國《中巴伐利亞日報》7日評論說,特朗普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他不僅會埋葬稅制改革的積極效應,還會摧毀貿易伙伴對美國的信任。特朗普要是繼續這么搞,全球商品流動以及供應鏈將會重組,這可不是“讓美國重新偉大”的方式。▲
環球時報20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