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最近我和好朋友鬧了矛盾。起因是這樣的:學校要舉行一場英語演講比賽,要求每個班級推薦一人參加。我和她都報名了,成為候選人之一。我知道她為這次比賽準備了很久,但是我同樣很希望能拿到參加比賽的資格。于是,我每天都很早來教室練習,希望能取得一個好成績,順利通過班級的預選。我本來以為我們是公平競爭的關系,但沒想到她會跑來和我說:“你怎么什么都要爭,跟我也要爭,就不能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嗎?”她的話讓我很難過,我承認自己的好勝心比較強,但是這難道有錯嗎?
from 苦惱的橘子
友誼的世界里也可以有良性競爭
尚婉婷:初中的時候,我和朋友在同一時間寫了入團申請書,她被批準了,我卻沒通過。那時候其實我的心里很失落,也有一點嫉妒她,但是我不會責怪她,因為她沒有搶走屬于我的東西,我也認為她確實比我優秀。面對競爭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如果一個人失敗了卻只在別人身上找原因,那TA可能永遠都不會成功。
陳璽朵:初三的時候,我也經常和我的好朋友鬧矛盾,動不動就冷戰,其實都是好勝心在作祟。后來我們敞開心扉,達成了共識:比起惡意競爭,好朋友之間更應該懂得如何平衡友誼和競爭之間的關系。正如埃萊娜·費蘭特在《離開的,留下的》中描寫的兩個女人50年的友誼和戰爭:“正是這種輕快和陰暗間的搖擺展現了她們友情的深厚,清晰而真實。”
在競爭與合作中尋找“雙贏”
一湛:當一個對自身有利的機會擺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認為凡是真正想抓住機遇的人都應當努力爭取。機會從來不是靠他人拱手相讓而得到的。前年我和好朋友都報名參加作文大賽,雖然每個班的名額有限,但因為我們倆深知彼此對寫作懷有深切的熱忱,都不愿失去機會。于是為了爭取名額,我們在那幾天里白天寫作,夜晚互評互改,最終雙雙拿到了名額。所以,我覺得真正的友誼,是彼此共擔風雨,共享彩虹。而且當你真正想要抓住機遇時,請務必嚴肅認真,全心投入,這也是對朋友和對手的尊重。
黃若涵:競爭與合作并不矛盾呀!就像歌德和席勒,他們都是德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也是同時代旗鼓相當的兩位競爭對手。但是,他們常常一起晤談作詩,互相切磋,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為我們留下了大量杰出的文學作品。你和你朋友也可以這樣呀,一起合作,互相學習,督促對方進步,然后選出實力更強的一位參加比賽。這樣,你們倆在為班集體爭得榮譽的同時,也能讓友誼更深厚更長久。
鐘冰杰:我認為你朋友這么做,是她沒有足夠的自信說:我也可以!實際上,她有了這樣的心態,即使你把機會拱手相讓,她在賽場上面對眾多摩拳擦掌的選手時依然會感到害怕。既然你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何不兩人一起互幫互助,彼此取對方之長補自己之短。這樣之后無論誰輸誰贏,你們都能驚喜地發現自己的進步。比賽只是一個過程,而你們收獲的是更為珍貴的東西。
曄曄:面對競爭時,我和朋友總會攤開了說,互相鼓勵:“希望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野心。”我覺得朋友之間應該有這樣一份坦蕩和赤誠。你的朋友現在還沒有很好地理解你,那么你不妨先亮出自己的坦誠,比如分享你的資料,一起練習演講等,用行動告訴她:“嘿,我們一起戰斗吧。”畢竟,競爭并不是要踩著對方往上爬,而是互相學習、共同提升的過程,最后的結果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
找到“好勝心”的正確打開方式
徐銘遙:好勝心本身并沒有錯,用一些類似“勸別人退出”的手段來取勝不僅是錯誤的,而且也是愚蠢的。如果最終是以這種方式贏得比賽,那當事人就有可能失去一個真心朋友,得不償失。雖然被好勝心“擺布”的不是你,但你也可以找朋友好好談一談:我們可以公平競爭,我不想因為技能的博弈而失去朋友,希望你也一樣。
張小小:有好勝心不是件壞事,但好勝心太強的人往往愛將精力更多地放在“比”上面,無法容忍自己被超越,因而也更容易焦慮。我曾經和你一樣,凡事都喜歡爭第一,希望自己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個。但漸漸地,我發現我的朋友越來越少,我成了那個沒人愿意和我競爭的人。于是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做出改變,出現競爭機會時,我不再只顧自己拼命爭取,也會幫助其他同學一起努力。當我不再小心翼翼地擔心第一會被奪走后,我輕松了很多,也漸漸有了很多朋友,看到他們站在領獎臺上的那一刻,我比他們還要開心。
火星的小熊貓:你朋友說你什么都要和她爭,我覺得你可能需要反省一下,無論是在這次演講競賽中,還是在以往無數次競爭中,你參加比賽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優秀還是只是為了獲得第一名?我和我的朋友性格愛好都很像,如果有團隊合作的比賽,我們倆就會一起努力,而如果是單人的比賽,我們會約好,這次是你上,下次是我去,然后彼此鼓勵并努力幫助對方。比起好勝心,我更想要的是一顆進取心和一段珍貴的友誼。
友情我所欲也,獎項亦我所欲也。當二者只能選其一時,其中的苦惱可想而知。
好勝心強有錯嗎?沒錯!相信你的內心也是這樣想的,所以當好友提出希望你把比賽機會讓出時,你糾結了。不過話說回來,人生的一大境界是“棋逢對手”,假設周圍的同學都不愛學習,散漫無聊,從來無人與你競爭的話,你的糾結可能會更甚,對嗎?想來,你們之所以能成為好友,和你們同為“高手”且都有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有不小的關系;平時你和你的這位好友一定有不少關于學習方法的探討、對未來的暢想,以及挑戰自我的相互激勵吧。
雖然,有著這樣一位同樣爭強好勝的隊友能帶來諸多有利之處,當下,你還是得面對兩人爭一個名額的現實問題。相信你和好友都有著理性的一面。既然是學校組織的比賽,班級內的競爭雖然是關鍵一步,但并不是最終那一步。從理性的角度說,在公平競爭中獲勝的那一位去參加學校比賽是明智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好勝也可以理解為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而從你的好友跑來對你說的那番話來看,似乎她在這場競爭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大些,或者也可以說,她感到自己的“不確定性”更大些,雖然,在英語演講方面,她的實際能力可能并不弱。所以,林老師倒覺得,好友這番讓你難過的話,你可以視為好友尋求幫助的信號。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有實力有自信,有的人自信心大于自身實力,也有的人自信心小于自身實力。或許你的好友屬于最后一種。林老師很想建議你,放下演講比賽這件事(注意,并不是說放棄哦!)和好友聊一聊,觀察她對自己的評估是否與你和大家觀察到的相一致。或許,你可以和好友一起細數她的種種優勢,以及通過努力她的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當她對自己的價值感有更真實的確定性的時候,相信她也就能與你公平競爭了。建議你去嘗試一下,哪怕達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你的付出依然會有意義。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這場比賽的名額僅每班一個,其實,類似比賽的機會并不少,你們完全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比如周末或者假期的時間去參賽,或許還能在充實你們的課余生活的同時,開拓自己的眼界,結交更多的朋友。你們不妨約定,這一次有機會參加學校比賽的那一位,一定要幫助沒能參加校級比賽的另一位提高英語水平,參加更高級別的英語比賽。
世界很大,相信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更上一層樓,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擁有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