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蘇
日本投降后,駐扎廣東番禺的日軍130師團師團長近藤新八拒絕接受。日本政府派出使者前往勸降,近藤的立場十分頑固,堅持不降。1945年10月17日,他的部隊在大良被中國的六十四軍包圍,雙方對峙良久。到10月下旬,由于中下層官兵已經無心戀戰,該師團才不得不放下武器,部隊到順德繳械。
在各地的日軍中,都有類似的“不服”。一般戰史認為,盡管日軍在中國戰場的若干地區到10月仍存在交戰,但這是因為其面對國共之爭傾向于向國方而非共方投降引發的,而并非拒絕向盟軍投降。小野田寬郎這樣的日軍人員直到七十年代仍在頑固拒絕投降,但這屬于零星的反抗而非有組織的戰斗。但像130師團這樣擁有上萬兵力的部隊依然抗命,可以看出日軍中確有些人員瘋狂而頑固。
有人認為,真正抗拒時間最久的日軍部隊是關東軍的獨立混成第132旅團,他們在旅團長鬼武五一少將指揮下和進攻的蘇軍一直交戰到8月30日,才在東寧圣閎山要塞放下武器。但130師團拒絕投降的時間顯然更長,這可能是日軍成建制向盟軍投降的最后一支師團級部隊。
盡管接受了投降的命運,但近藤依然在軍中煽動反抗。1946年3月24日,國民黨廣州行轅軍事法庭派出憲兵逮捕了近藤新八,經同盟國第70號戰犯審理法庭審判判處死刑。1947年10月21日,近藤新八在廣州流水橋刑場被處決。
即便是日本老兵中,對于近藤新八最后的頑抗也頗有微詞,認為他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不過是表象,真正原因在于畏罪——近藤曾長期擔任日軍在奉天和新京的憲兵隊長,大肆搜捕所謂“政治犯”“思想犯”“嫌疑犯”,勾結關東軍司令部炮制出《勞動者緊急就勞規則》,任意抓捕中國貧民為勞工,在他手中大批中國人被折磨致死,可稱罪行累累;后來他又作為三十七師團參謀長轉到太行山區和八路軍作戰,是三光政策最徹底的貫徹者之一,殘酷屠殺非戰斗人員;在廣東駐防期間,他在和中國第七戰區部隊作戰中多次實施慘無人道的掃蕩作戰,僅在潮汕地區便活埋中國人達五千之多。
原來如此,有如此罪行,近藤怎么能投降,又怎么敢投降?
(摘自《北京青年報》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