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一直以來,人們對懶人的評價都是負面的。看到手下員工在未完成工作的情況下,竟然在東張西望或偷懶開局打游戲,領導總是一臉嫌棄。
畢竟,在大部分管理者看來,一流的員工時刻都是勤奮努力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的黑螞蟻群的活動進行觀察,結果發現:少數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的“懶”螞蟻在關鍵時刻能解救整個團隊。
為什么呢?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并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因為大部分螞蟻在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時,“懶”螞蟻卻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這就是“懶螞蟻效應”——懶于雜物,才能勤于動腦。
比爾·蓋茨曾說過:“我總會選擇一個懶人去完成一份困難的工作。因為,他會找到捷徑?!闭f到這,很多人會想自己不就是那樣一個懶人嗎?比懶這還不容易。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懶螞蟻效應強調的是勤于動腦而非游手好閑,勤于動腦在前,懶于雜物在后,并不是懶就會養成勤于動腦的習慣。
像扎克伯格和喬布斯,兩人作為科技大佬,穿衣風格極其相似,清一色T恤加牛仔褲,他們把精力都放在重大事件的思考上,在這些日?,嵤轮芯蜁憩F出“極懶”風,這也是他們取得成功的一大要素。
還有很多科技發明都來自懶人的靈感,比如人類懶得走路,發明了汽車;懶得洗衣服,發明了洗衣機;懶得爬樓,發明了電梯……甚至因為消費者變懶了,買東西不想親歷親為,而促使了現在外賣、電商的興起和新零售的崛起。
(摘自“世界經理人”微信公眾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