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惲
據《北京日報》刊文: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在談判期間,蔣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萬歲!”中國臺灣資深媒體人張友驊說:“那天,站在臺階前迎接的蔣介石一見毛澤東走進官邸,就一連高喊了三遍‘毛主席萬歲。”張治中一次大請客,請毛澤東發表演說。毛澤東最后大喊:“新中國萬歲!”在高度的熱情中,結束了他的演說。毛先生的話音一落,蔣委員長就咆哮般地大喊道:“毛主席萬歲!”連喊三次,回贈毛澤東。
蔣介石喊“毛主席萬歲”,這樣的情節或許是真的,蔣介石是出于什么心理,我們無法懸揣。于是,只剩下一個關鍵的問題:這真的是第一次嗎?
蔣介石喊出這個口號,是在抗戰結束,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時期。這是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來到重慶之后發生的事情。毛在重慶前后有43天。
那么,此前有沒有人已經在公眾場合高聲喊出“毛主席萬歲”呢?
有,這個人就是南社詩人柳亞子。
詩人徐遲在《我的文學生涯》一書中說,他在重慶參加過《新華日報》舉辦的一個晚會:
報社款待了來賓們一頓豐盛宴飲,許多人都喝得有點微醺了。然后晚會開始,不僅演出那幾個秧歌劇,而且大家全部上場跳起了秧歌舞,用當時的話來說,都“扭了秧歌”。一時間,鑼鼓之聲響遍了報社的廣場,大家都登上了舞場,翩翩起舞。到了盡歡之時,終于收場了。正在人影闌珊,眾人紛紛往回走時,突然響起一陣洪鐘似的高亢呼聲:
“毛澤東萬歲!”
大家都吃了一驚,因為這里畢竟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內,我們還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呼口號聲。
而且這“萬歲”什么的,更不習慣,趕快看是誰在呼叫的,一看是一位老者,鶴發童顏、飄著銀色的長髯的南社詩人柳亞子先生。那就很自然了。那天晚上他喝得不止是微醺了,他憋不住地高舉雙手,又叫了一聲:
“毛主席萬歲!”
徐遲的回憶錄是事后的回憶,在真實度上要打點折扣,但從另一方面講,徐遲是南潯人,柳亞子是吳江人,兩地很近,柳亞子用吳江口音喊的口號,徐遲是不會聽錯的。徐遲回憶這段,不是要編派柳亞子的不是,而是出于對柳亞子的敬意:
大家沒有跟著他喊這個口號,知道這對報社也不一定很好,我們還是在白區里呵!但心中一樣地感到激動,而且感到快活極了。那個晚上的柳亞子先生的形象永遠留在我的心里,他的聲音也永遠鳴響在我的耳中。
徐遲用了兩個“永遠”來說明對于這個出自柳亞子口中的口號的深刻印象,正好說明雖然是回憶,其真實性卻不容置疑。
因此,詩人柳亞子喊“毛主席萬歲”,很明顯在蔣介石之前。
徐遲沒有說到這次晚會的具體日期,但說到是在黃苗子、郁風婚禮之前。黃苗子和郁風的婚禮在1944年11月,則柳亞子喊“毛主席萬歲”必在此之前。
(摘自《燕居道古》新星出版社 圖/陳明貴)